所謂扁桃體乃小結性和結外性淋巴組織,隐窩内上皮的細網化組織裡,上皮與淋巴細胞同時存在,稱之為淋巴上皮共生。扁桃體正體以被膜包繞,一般認為僅有淋巴輸出管。圍繞咽峽的扁桃體組織,統稱Waldeyer扁桃體環
一、腭扁桃體;在咽腭弓與舌腭弓之間,有扁桃體窩,扁桃體内有隐窩和扁桃體上窩,窩内常有以脫落上皮、白細胞和細菌形成的膿栓。可看到淋巴上皮共生部位在其深層有生發中心的淋巴小結和結外淋巴組織。小兒期至學齡期,多見生理性肥大(軟性肥大),,扁桃體表面光滑、柔軟,扁桃體實質内生發中心,以細胞成分增加為主體。成人因間質增生,呈硬性肥大,扁桃表面凹凸不平、硬、隐窩擴大、内有脫落上皮、遊走細胞、細菌塊,形成膿栓,扁桃體實質内許多遊走細胞浸潤,問質組織增加,淋巴組織增加,屬炎症性肥大。
(一)肥大程度:按Mackenzie分類。工度:扁桃體稍突出咽腭弓。Ⅱ度:扁桃體過咽腭弓尚未及咽腭弓與正中線的中間。Ⅲ度:扁桃體已近正中線.
(二)萎縮型;扁桃體本身萎縮變小者,扁桃體顯得寬,深而空曠.裁
(三)埋入型:扁桃體雖充滿于扁桃體窩,大部分包埋在腭弓以内而看不到,與扁桃體本身大小無關。
高度肥大可有異物感,刺激性咳嗽,幼小兒可緻呼吸、睡眠障礙、鼾症,吞咽困難。單純扁桃體肥大,無炎症反複發作史、無嚴重障礙,考慮其功能、傾向不手術。凡有吞咽、呼吸等咽腔通過障礙者、夜驚症或鼾症者,可行等離子消融術,局麻,門診做,小兒可分次做,不出血,和以往扁桃體剝離手術,擠切術(全麻,住院,小兒有一定風險)不同.
二、咽扁桃體;位于鼻咽頂部,呈分瓣狀,3一5歲開始增大,5-6歲達高峰,9~10歲逐漸萎縮。咽扁桃體的病理性肥大稱腺樣體肥大.先天愚症、變應性體質,腭裂的兒童有咽扁桃體肥大傾向。 (一)症狀;
1,鼻症狀:鼻咽部、後鼻孔因肥大的腺樣體可緻鼻堵,由于換氣不全,鼻甲瘀血腫脹,加之引流不暢易并發鼻炎,鼻窦炎,長期鼻堵可呈“腺樣體面容",因習慣性口呼吸,張口,下唇下垂、颌面部發育不良、上唇肥厚上翻,鼻唇溝變淺,面容呆闆,表情淡漠。有鼾聲,閉塞性鼻聲. 2.耳症狀;腺樣體對咽鼓管咽口壓迫,引緻咽鼓管功能不良,進而可緻滲出性中耳炎,傳音性聾,耳鳴,中耳炎反複.慢性化。
3.全身症狀:口呼吸持續可緻上呼吸道炎,有時可緻肺源性心髒病,頸、項部淋巴節腫脹,睡眠淺可緻驚症、夜尿症,惡夢,鼻源性、耳源性注意力不集中。
(二)診斷:可作間接鼻咽鏡、鼻咽纖維内鏡檢查,觸診或高壓X線照相等以确定診斷。應與兩側它鼻孔閉鎖症和鼻纖維血管瘤及肉瘤鑒别。從鼻腔插入軟橡皮導管能入口咽部可除外後鼻孔閉鎖。鼻咽纖維血管瘤及肉瘤前者易出血,後者生長迅速,很快發生淋巴結轉移.漓盡緻 (三)治療;表面麻醉下等離子消融手術,科學發展使該手術簡單易行.
(四)急性咽扁桃體炎;多見1-9歲幼小兒,高熱(38- 40℃)持續(3—5天),頑固性鼻堵,鼾聲重,腭扁桃體無異常所見,咽扁桃體有假膜樣白苔,局部或全身用抗生素治療,本病較為少見,但不應忽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