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這個字的念法,讀音為jí。不過,想知道即是怎麼來的嗎?本文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下這個漢字,一起來學習認識下吧。
基本信息
拼 音:jí
部 首:卩
筆 畫:7筆
結 構:左右結構
五 筆:vcbh(五筆86),vbh(五筆98)
同音字:輯、笈
筆 順:フ一一フ丶フ丨
基本字義1、就是:知識即力量。
2、當時或當地:即日。即刻。即席。即景。在即。即興(xìng)。
3、就,便:黎明即起。
4、假如,倘若:即使。即便(biàn)。即或。即令。
5、靠近:不即不離。
6、到,開始從事:即位。
字源解說
“即”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左邊是一隻盛食物的高腳器皿,右邊是一個站立(圖1)或跽坐(圖2、3)的人,此人正面對着食器,準備吃東西,其本意就是準備就餐。周代早期“大盂鼎”裡的“即”字。就食者的姿形己稍變,食器已變成上下兩頭尖的了(圖4)。小篆(圖9)又進一步把食器變成“皀”字形,就食者更不成人樣,竟訛變為“卩”(即“節”)了。隸變、楷化以後,字的形體訛異更大。楷書舊字形本小篆,多寫作“卽”(左旁7畫),現代規範字形本漢隸,寫作“即” (左旁5畫)。
說文解字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五】【皀部】
即食也。從皀卪聲。子力切〖注〗徐鍇曰:“即,就也。”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卽食也。卽,當作節。周易所謂節飮食也。節食者,檢制之使不過。故凡止於是之謂之卽。凡見於經史言卽皆是也。鄭風毛傳曰。卽,就也。從皀。卪聲。此當雲從卩皀,卩亦聲。其訓節食。故從卩皀。卩節古通也。今音子力切。古音在十二部。
常見組詞
1、即是:讀音jí shì,指就是。用于句首,表示強調語氣。
2、即刻:拼音是jí kè,意思是立即;馬上;在很短時間之内。
以上就是即這個漢字的全部介紹了,不知道本文的介紹是否對大家有所幫助呢?更多有趣的漢字請關注漢字鋪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