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作為名詞,指音樂,樂舞,聲色,作為形容詞,表快樂,喜悅,愉悅,安逸,作為動詞,表示喜歡,樂意,願意,也有治療的意思。
樂為五聲八音的總名,《樂記》曰: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幹戚羽旄謂之樂。《音下》曰:宮、商、角、徵、羽,聲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鐘鼓、羽籥、幹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
樂的甲骨文,由玄和木兩個字符構成,陰陽二玄載于木,謂之樂。
玄即現代科技所講的基因,DNA,遺傳密碼,木由上下二草構成,草為遊魂,為量子,處于糾纏中的量子形态,為木。樂的意思是糾纏中的量子按照基因順序進行排列組合。由于基因的構成,是自然演化的結果,故《禮·樂記》曰:大樂與天地同和。即是說,樂就是與自然和諧一緻的狀态。
因此,《易》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偉大的帝王,功成之後,必作樂。如黃帝之《雲門大卷》,堯之《大鹹》,舜之《大韶》,夏禹之《大夏》,商湯之《大濩》和周之《大武》。
《書·舜典》雲: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樂代表着時代的精神,是思想的傳承,是中華文明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的代表,人天合一,和諧自然,百病得以消散,喜悅由此而生。
#知識分享官##曆史冷知識##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