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自然醬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霸王龍是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相當于一幢四層樓高的房子。是史上最龐大的陸地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這種兇猛的肉食性恐龍有着标志性的長牙和強大的下颚,咬合力可達12萬牛頓,有史以來居陸地生物第一。
然而,對其出土的化石進行比較可以得知,無論是體型還是外貌上,幼年霸王龍總與其父輩差異很大。它們的腿細長,面孔狹窄。而幼年霸王龍不僅僅是與其父輩的外貌不同,其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甚至于被科學家認為是兩個不同的物種。
形态各異,兒子老子兩個樣
生物學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個體發育,是指動物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曆的一系列變化過程。為探索暴龍家族的個體發育情況,科學家對暴龍科中的霸王龍以及其近親物種的化石進行了深入研究,重點研究比較了幼年霸王龍和成年個體之間在後腿、上鄂以及牙齒上的區别。
相比于成年霸王龍,幼年霸王龍的速度更快,也更為敏捷,它們的腿骨比例與世界上現存的速度型動物相當。而成年霸王龍則擁有着粗壯後腿,更适合支撐其龐大的身軀。幼年霸王龍的腿骨差距正如駿馬之于大象。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它們在捕食策略上也有着巨大的差異。根據研究人員的推測,年輕的霸王龍們沒有像成年霸王龍那樣壓倒一切的攻擊力以及瞬間爆發的伏擊力,但速度卻更快,奔跑能力更強,它們或許更有可能采取群體狩獵或者快速追蹤的方式捕食目标獵物。
随着日漸成長,霸王龍的咬合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幼年霸王龍的牙齒更加細長狹窄。随着個體的逐漸成長,其牙齒變得圓滑厚重,其下巴也變得更短強,咀嚼更有力,這從一個側面說明這些動物用嘴和牙齒捕食獵物的方式,正在随着自身的成長而逐漸發生變化。
還是為了各自吃飽
當然,并不是暴龍家族中的所有家夥在成長中都會經曆如此之大的體型變化。研究也顯示,霸王龍在成長中個體的變化要遠大于其近親,譬如分布于現在北美地區的達斯布雷龍。達斯布雷龍是一種白垩紀末期最兇猛的恐龍之一,性格暴躁,天生嗜殺,嘴裡長滿了尖銳的獠牙,輕輕一咬就能碎石斷木;強壯而長的後肢擁有驚人的奔跑速度,可與霸王龍這樣的大型肉食恐龍競争,不過它們之間卻有着不同的生态位。
科學家認為,暴龍在成長過程中是否會有巨大的差異與這些食肉恐龍所需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換句話說,主要受到了周圍食物鍊的影響。對于達斯布雷龍來說,由于目标獵物不同以及消耗食物量的不同,其能夠與其近親戈爾岡龍(英文名:Gorgosaurus)和平共享一片生态環境。而對于霸王龍這樣的大家夥來講,其龐大的食量隻能在一片生态系統中獨立生存。霸王龍之所以能夠稱霸白垩紀晚期,也與其強大的戰鬥力必不可分。
自家人不打自家人,為了更好的種群延續
通過詳盡的解剖分析,幼年霸王龍并不能像它的父輩那樣擁有碾碎骨骼的強大能力,或是運用下颚強勁的咬合力與切向力。因此幼年霸王龍很可能會捕食小型的爬行動物。在動物王國中,一個幼年個體與一個成年個體之間在飲食上的差異如此之大确實非常罕見,并且在恐龍的世界中也是史無前例的。如此差異的變化意味着什麼呢?想象一下,幼年霸王龍已經有20英尺長,但是面對體長40英尺長的同類成年霸王龍,哪怕是到嘴的食物也會放棄。暴龍家族或許是通過改變自己的體型和生活方式,來避免同類之間的資源競争。
對于霸王龍來說,由于成年個體和幼年個體的體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其能夠以不同的捕獵方式橫掃整個食物鍊。研究人員推測,成年霸王龍會盡可能的接近目标獵物,随後突然暴起,一擊斃命,就像現在的獅子以及老虎的捕食方式一樣。而它們的幼年個體更類似于狼的捕獵方式,會全力奔跑追上獵物。
對此,科學家認為霸王龍需要的能量太多,因此在幼年以及成年個體之間需要一個資源分配,避免同類個體之間的無疑競争,這樣才能更好的延續下去。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