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俄烏戰場之外,歐洲又增加了一個潛在的危機爆點。
立陶宛最近堅持要陸上封鎖俄羅斯一塊“飛地”加裡甯格勒州,立陶宛總統還很“自信”的說,立陶宛已準備好接受俄羅斯的某種形式的報複,但他不相信俄羅斯會在軍事上“挑戰”立陶宛,因為立陶宛是北約成員國。
立陶宛這個國家,大家想必也有一些了解,因為立陶宛之前也曾經對我們做一些無理的挑釁。
從立陶宛過去這一年的表現看,立陶宛本屆政府經常表現得跟個二愣子一樣。
這次立陶宛堅持封鎖俄羅斯的加裡甯格勒州,雖然立陶宛一直聲稱自己隻是在執行歐盟的制裁,與俄羅斯和立陶宛的雙邊關系無關。
但俄羅斯怎麼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最關鍵是,俄羅斯的加裡甯格勒州,對俄羅斯是非常重要的一塊飛地,立陶宛對其進行鐵路貨運封鎖,毫無疑問會引發俄羅斯的激烈反應。
這個可以看一下加裡甯格勒州的地理位置就知道了。
可以看到,加裡甯格勒州位于波羅的海沿岸,跟立陶宛和波蘭相鄰,但跟俄羅斯本土距離比較遠,是俄羅斯本土之外的一塊“飛地”。
關于加裡甯格勒州的曆史也是比較複雜。
該地原本是立陶宛的一部分,然後又成為了德國的,是東普魯士的一部分,原名柯尼斯堡,這個名字是從1255年一直叫到1946年。
柯尼斯堡是普魯士王國的發源地,也曾經是德國文化中心之一,著名德國哲學家康德就是住在這裡。
但在二戰後,柯尼斯堡就成為了蘇聯的一部分,并于1946年正式更名為加裡甯格勒州。
1991年蘇聯解體後,波羅的海三國獨立,其中就包括立陶宛,于是加裡甯格勒州就成為俄羅斯本土之外的一塊飛地。
由于俄羅斯本土的全年不凍港很少,加裡甯格勒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相比聖彼得堡,加裡甯格勒更靠近外面,所以對俄羅斯的戰略意義十分重大。
當時俄羅斯為了保住加裡甯格勒,也是付出很大努力。
不過,加裡甯格勒成為一塊飛地後,其居民要往返俄羅斯,就得經過立陶宛和白俄羅斯,還是有諸多不方便之處。
雖然加裡甯格勒是俄羅斯重要的不凍港,但與俄羅斯的本土貨物運輸,主要就是通過鐵路運輸進行,而這條鐵路則經過立陶宛。
現在立陶宛以執行歐盟制裁俄羅斯為由,把俄羅斯通往加裡甯格勒的鐵路運輸給封鎖了,這等于切斷了俄羅斯本土跟加裡甯格勒的陸上貨運聯系。
雖然加裡甯格勒大約有一半的物資,還是可以從聖彼得堡港口走海運通往加裡甯格勒。
但問題是,聖彼得堡冬天會結冰,出海就不是那麼方便了。
所以對加裡甯格勒來說,陸上跟俄羅斯的鐵路運輸,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立陶宛的封鎖陸上運輸的舉動,等于掐斷了俄羅斯一個重要出海口,所以俄羅斯是肯定會有一些激烈反應。
不過,從地圖上也可以看到,俄羅斯跟立陶宛并沒有直接相鄰,中間還隔着一個白俄羅斯。
雖然當前白俄羅斯跟俄羅斯關系極好,但要調兵過去總歸還是麻煩一些。
而且俄羅斯當前兵力主要集中在烏克蘭方向,直接雙線作戰對俄羅斯壓力應該還是很大的。
所以,俄羅斯直接對立陶宛采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也不是太大,這可能也是立陶宛比較有恃無恐的原因。
但俄羅斯肯定還是會做出一些反應。
俄外交部20日稱,立陶宛禁止向加裡甯格勒轉運商品是公然的敵對行為,要求立即取消這些限制。
有傳聞說,俄羅斯要對等“封鎖立陶宛的港口”。
加裡甯格勒雖然遠離俄羅斯本土,但這裡也是俄羅斯波羅的海的重要海軍基地,這裡常年駐紮着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立陶宛稱,除了艦隊,俄羅斯還在該地區部署了核武器。
所以相比動用陸軍,俄羅斯海軍在這件事情能發揮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才有那個傳聞說,俄羅斯要對等“封鎖立陶宛的港口”
但立陶宛否認了這個傳聞,于是才有了這個新聞,立陶宛聲稱“不相信俄羅斯會在軍事上“挑戰”立陶宛,因為立陶宛是北約成員國。”
雖然立陶宛是有點“迷之自信”過了頭,但客觀來說,俄羅斯如果采取針對立陶宛的軍事行動,比如封鎖港口,那麼基本也是等同于戰争行為,而立陶宛是北約成員國,此舉就必然引發北約和俄羅斯的直接對抗,會把俄烏沖突進一步升級,這是極其危險的,所以如果俄羅斯一旦踏出這一步,世界将卷入更危險的旋渦,所以俄羅斯是否會這麼做,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懸念。
但不管俄羅斯最終怎麼做,立陶宛這種在别人的慫恿下,就把自己國家押上賭桌的行為,我認為都不是一個對自己國民負責任的行為,也不是立陶宛基于自身利益出發所做出的合理行為。
說白了,立陶宛隻是再一次又被美國當槍使。
幸好最新消息看,歐盟是有點認慫了。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在23日表示,歐盟是想防止俄羅斯規避制裁,其無意對加裡甯格勒實施“封鎖”,歐盟将審查對俄制裁的指導方針,以避免封鎖進出加裡甯格勒的交通。
立陶宛被美國當槍使,還拿歐盟制裁當借口,所以歐盟才會說這樣的話。
歐盟顯然并不願意看到地區沖突進一步激化,所以立陶宛這次這麼跳,我認為背後仍然是美國在慫恿。
而對于俄羅斯,在這件事情上,也沒有太多可以退讓的空間。
因為加裡甯格勒因為面積比較小,嚴重依賴于俄羅斯本土的物資運輸,一旦切斷了俄羅斯本土的物資供應,加裡甯格勒州很快就會陷入混亂,這是俄羅斯絕對無法接受的。
在上世紀90年代,蘇聯剛解體後的頭10年,當時俄羅斯處于全面擁抱西方的狀态,任由西方宰割。
那時候,俄羅斯對于加裡甯格勒也是全面放開,大幅削減了當地駐軍,試圖吸引西方資本的注入,特别是為了吸引德國資本,因為畢竟德國跟加裡甯格勒有很深的曆史淵源。
加裡甯格勒在二戰後,因為戰争損毀,原本的普魯士風格建築基本都沒了,都是蘇式建築,并且德國人也都遷移出去,換俄羅斯人入駐。
但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為了吸引德國資本,在加裡甯格勒修複了大量德國時期的曆史建築,甚至還出現了德語報紙。
不過,加裡甯格勒作為一塊飛地,跟俄羅斯本土往返還是比較麻煩,雖然有不錯的港口資源,但經濟卻長期一直不怎麼樣。
特别是2008年之後,俄羅斯跟西方關系迅速惡化,本來加裡甯格勒是被俄羅斯規劃為類似“經濟特區”,但因為跟西方關系惡化,這些經濟開發計劃也基本都擱置了。
所以,過去這些年加裡甯格勒港口還面臨日益老化問題,無法跟周邊國家其他港口競争,所以當地年輕人也有“再德意志化”的呼聲。
對于這種潛藏的“分離主義”苗頭,俄羅斯近些年也是大為警惕,于是重新加大了對加裡甯格勒的軍事駐軍。
這種情況下,立陶宛對加裡甯格勒的封鎖,如果俄羅斯長期放任不管,勢必會加劇加裡甯格勒的“分離”苗頭。
而且在俄羅斯跟西方全面決裂的大背景下,對于加裡甯格勒這樣一塊遠離羅斯本土的飛地,很難說西方國家,特别是德國,會不會有什麼想法。
雖然冷戰結束後,德國政府放棄了對包括東普魯士在内的前東部領土索求,但此一時彼一時,當前德國也在開始全面擴軍,很難說過兩年完成擴軍之後的德國,是否還會像40年前那樣“無欲無求”。
而且,過去這些年,俄羅斯基本把加裡甯格勒武裝到了牙齒,号稱不沉的航母,也是俄羅斯插在北約的一根釘子,被北約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所以,我認為本次立陶宛對加裡甯格勒的封鎖,可以視為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又一次比較深入的試探,要從俄羅斯的反應,去衡量對加裡甯格勒争奪取舍的代價。
在俄烏沖突的大背景下,俄羅斯和西方陣營的對抗是在日益升級,這使得以前可能沒有問題的潛在矛盾,會重新激化出來。
加裡甯格勒就成為下一個潛在的引爆點。
我是星話大白,大家别忘了點贊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