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曹操,大家一定會想起那句:“甯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這句話雖然狂妄,卻也十分坦誠。作為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在曆史的舞台上,可謂是縱橫捭阖、大放異彩。
曹操的一生,除了醉心權利,還很愛讀書。他的詩對于後世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鐘嵘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魯迅說:“曹操是‘改革文章的祖師’。”
今天挑選曹操經典的詩句,與大家一起,體會曹公詩中的哲理與深情,感受曹公的為人處世态度,警醒世人千餘年…!
《蒿裡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讨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争,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裡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并起,戰亂不斷,生靈塗炭。後人有詩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連年的征戰,使得将士長期不得解甲,身上長滿了虮子、虱子,而無辜的百姓卻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滿山遍野堆滿了白骨,千裡之地寂無人煙,連雞鳴之聲也聽不到了,正是滿目瘡痍,一片荒涼凄慘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
曹操目睹了百姓生活在如此悲慘的境況中,心中不忍,寫詩感歎:在戰亂中幸存的人百不勝一,自己想到這些慘痛的事實,簡直肝腸欲裂,悲痛萬分。
這首《蒿裡行》,飽含曹公的同情,更是體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慈悲之心。
縱觀古今,哪一場和平不是用鮮血鑄就的長城來捍衛的,哪一場戰亂深受其害的不是平民百姓。
生活看似很美好,也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而已。時至今日,我們仍然要牢記血的教訓,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再難再累的日子都挺過來了,未來,也要更幸福地走下去呀!
網絡好文分享:圖文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