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時候開始,不少人就總會被媽媽輩叮囑:
“小孩子不能摳肚臍,摳了會肚子疼,甚至還會爛腸子。”
所以在不少人心裡,肚臍眼是碰不得的,甚至洗澡時輕輕摳了摳都要擔心好久。
但是摳肚臍真的就會導緻肚子疼,甚至爛腸子嗎?髒髒的肚臍眼到底能不能摳呢?
在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之前,我們必須先得知道肚臍是什麼。
肚臍:這是人體無法愈合的傷疤肚臍,俗稱肚臍眼,位于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線上,通常是一個小凹陷或是一個小突出。
從本質上來說肚臍是胎兒出生後,臍帶脫落後留下的“疤痕”。
胎兒時期母親通過臍帶向胎兒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而在人們出生後它就 “退休” 了,因為無法徹底“愈合”,所以留下了疤。
摳完肚臍肚子疼?巧了!
很多人喜歡摳肚臍主要是因為肚臍裡很容易藏着“泥”,看上去髒髒的。
而這些髒髒的泥也不普通。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者通過一項研究發現,人類肚臍是一個細菌窩,裡面寄生着大約1400種細菌。
雖然“1400種細菌”這個數據聽上去挺吓人的,但其中有80%的細菌身份已得到證實,它們來自40類常見的細菌種群,主要是無害的皮膚寄生細菌。
浙江大學醫學院朱聖禾教授表示:
這麼多細菌也沒有什麼好怕的,人本來就是生活在一個充滿細菌的環境中。
肚臍裡有細菌,與皮膚上有細菌是一個道理,沒有特殊的地方。
浙醫二院感染科科長王選錠教授表示,
有細菌不等于肮髒,也不等于有疾病,細菌會緻病也是需要條件的。
海南醫學院中醫學院副院長馮志成說,
肚臍裡的污垢是身體正常代謝的産物,不用過多在意。清理肚臍眼隻是個人習慣問題,并不是必須行為。
他不建議大家刻意去清洗,因為洗多了,或者清洗不當,反而會導緻身體不舒服。
常洗肚臍會惹病上身?多久洗一次最好?為什麼說肚臍洗多了會導緻身體不舒服呢?
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漆俊表示,
“臍屎”掏多了,或者清洗不當,反而容易掏壞了。
因為肚臍的皮膚偏薄,經常摳或者清洗容易引起皮膚破損而引起感染導緻肚臍發炎。
肚臍發炎,輕者表現為局部有膿性分泌物,有臭味,臍部及周圍皮膚發紅或有腫脹;
重者感染擴散形成腹壁感染,形成膿腫,或向腹膜擴散引起腹膜炎。
因此,漆俊醫生建議大家,肚臍眼上的髒物一個月清洗1-2次就好,合理的清洗方式也要因人而異。
清洗肚臍三注意 女性尤其要謹慎如果對肚臍裡的泥真的難以忍受的話,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科學清洗。在清洗肚臍時要注意這三點:
注意一:清洗時,可以用棉簽蘸一點身體乳或橄榄油塗在肚臍内。
待污垢軟化後,再用蘸了水的棉簽輕輕擦拭幹淨、再擦幹即可。也可以直接用清水清洗。
注意二:若是忍不住用手摳,不僅下手要輕,手也得保持幹淨。
注意三:女性在經期時盡量不要清洗肚臍,以免刺激周圍的血管,造成盆腔血管收縮,引起月經血流不暢。
歡迎關注“謠不可及”,我是“除謠君”。
每日一文,為您破解生活中的種種謠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