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6:13:00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1

平順天台庵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2

平順天台庵殿頂

刷過了南禅寺、廣仁王廟、佛光寺甚至敦煌196窟檐,一直心心念念平順天台庵。因為無論開會還是飯局,它都曾高蹈于“唐構”朋友圈。作為華夏大木作之老前輩、“紅不讓”,它有資格睥睨天下。然而2014年11月落架大修,先在脊槫與替木間發現“長興四年(933)九月二日地駕……”墨書題記,又在飛子上看到“大唐天成四年(929)創立,大金壬午年重修,大定元年(1161)重修,大明景泰重修,大清康熙九年重修”諸多記錄。天成、長興皆五代後唐年号,李世民、李隆基之大唐與沙陀人的一廂情願,就好比蔥與洋蔥的關系,于是慘遭“降級”。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3

平順天台庵山門

如今仕宦時興大灰狼改小鮮肉,我的老醯兒呀……沿了濁漳河谷往上遊走,李莊的文廟、武廟在車窗外一掠而過。與大雲院同在北耽車鄉,至王曲村有壇形孤山,拾級而上臨崖有門,乍看去好似一家農戶,敲門同時應有狗吠。就這樣,我們冷不防從天台庵的右腋轉到了大殿前,享受一把曲徑通幽、豁然開朗的過程。但見其東傍山谷,西臨漳水,居高臨下,坐北朝南,可謂視界高遠、風水絕佳。因其環傍村舍,村民把它當作遊憩之所改造,周遭一圍朱漆長廊,尤好似給長城貼了瓷片。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4

平順天台庵大殿正面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5

平順天台庵大殿山面

滄桑千載的天台庵,始建于唐天祐四年(907)。就像曾為龍門寺下寺的淳化寺,如今空餘一座正殿。大略看去,舉折平緩,飛檐如翼,極古立辨。記得傅熹年曾說南禅寺不過一間村級佛堂,天台庵則更是南禅寺的“具體而微者”。但同樣都是《小雅·斯幹》所說的“如鳥斯革,如翚斯飛”,亦為歐陽永叔《醉翁亭記》中“有亭翼然”的傳神寫照。難怪1973年發現時隻消一眼,就将它斷為晚唐遺構。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6

平順天台庵大殿正脊琉璃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7

平順天台庵大殿山面瓦作

大殿廣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頂。屋面覆以筒闆布瓦,瓦條壘脊,正脊兩端有琉璃鸱吻。大殿有料石台基高1米許。明間設闆門,兩次間置直棂窗。比之南禅寺,一是正脊極短;二是縱闊不及7米,明間開間較大,兩次間僅為明間之半。這種空間尺度,或許囿于地形,抑或因其為庵,反倒顯得緊湊。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8

平順天台庵大殿山面結構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9

平順天台庵大殿柱頭鬥拱

大殿設12根檐柱,俱為圓木柱。柱礎為覆盆式,柱頭卷殺較宋代更為緩和。柱間橫向聯接僅用闌額,無普拍枋,闌額至柱角不出頭。柱頭鬥拱為最原始也最簡潔的“枓口跳”作法,與梁架緊密地聯接一體。據說梁思成把它作為《營造法式》的實例注腳。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10

平順天台庵大殿梁架結構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11

平順天台庵大殿平梁彩繪

大殿的梁架結構,不像布村玉皇廟那樣讓人茫然不知所措,而是像小學課本那般的簡單明了。殿内無柱,四椽栿通達前後檐柱,其上以蜀柱、大鬥承托平梁,伸到柱外經砍斫即為華拱。梁架上殘留彩繪,局部瀝粉貼金,視其畫風,當為晚清畫蛇添足。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12

平順天台庵文保标識

大殿門楣懸挂匾額的位置,卻是一塊《文物古迹保護标志》。曰:“實會公社王曲大隊天台庵,為唐代建築。所有建築和石碑均為最古。經上級文物保護主管部門鑒别後,決定為文物保護重點單位。廣大幹部和群衆認真保護,不準毀壞。如要興工動土,需經縣革命委員會批準。平順縣革命委員會,一九七三年五月二十三日。”無論其帶有什麼樣的局限、色彩與痕迹,也都成為了曆史的一部分,值得敬畏。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13

平順天台庵擎檐柱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14

平順天台庵擎檐柱

其實即便斷為五代後唐,即929年創建、933年上梁,其創建時距離唐亡亦不過26年。有鑒于彼時之社會、經濟、區位、用材和技藝諸多制約,我開玩笑說,建着建着就改朝換代了,甚至“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無論中土寺觀,抑或西方教堂,動辄凝聚幾代人的功德,屢見不鮮。尤其天台庵殘喘到了今天,畢竟也是一千多歲高齡,國内五代遺存也就是個位數,所以看到它四角拄了拐杖(擎檐柱)的龍鐘老态,心底裡還是驟然湧起一種無言的感動。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15

平順天台庵窗框泡釘

大殿修複過程中,人們珍視它的每一個構件、附件、飾件遺存。哪怕大門上僅存的一個泡釘,索性就鉚在直棂窗的上方正中。我想,無論怎樣波瀾壯闊的曆史,都由一處處可能微不足道的細節構成。我們不放過每一處細枝末梢,或許它就還原了曆史真相,甚至改寫了曆史。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16

平順天台庵唐碑碑首造像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17

平順天台庵唐碑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18

平順天台庵唐碑龜趺視角下的大殿

殿前月台偏東有一通唐碑,赑屃鏊座,古意盎然,隻是風化嚴重、字迹漫漶。讓我好奇的是,碑座龜趺不是傳統的直視前方,而是作回眸凝望大殿狀。我試着貓下老蠻腰,以龜趺的視角仰望大殿。你這是在虔誠聽經呢?還是在追憶2011年台基上一對石獅子失竊時的不堪并表示憤怒和無奈呢?至少我想,這是每日晨昏中光影最迷人的角度,隻此一望,便是千年。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19

平順天台庵琉璃鸱吻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20

平順天台庵琉璃脊獸

隋唐間佛教鼎盛,學說獨辟,諸宗分流。一時間,南派重義理、重智慧,北派崇止、崇禅定。有智颛法師提出“止觀并重”、“定慧雙修”學說,第一個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學派由此誕生,因其久居浙東天台山,故名“天台宗”。平順天台庵作為國内現存最早的天台宗殿堂,也成為了彼時佛教南北交流的有力印證。

遊五台山日記全文(尋晉記5天台不必落寞)21

平順天台庵正立面圖。圖源網絡

據說大殿曾有12尊女性形象的彩塑,村人稱作“十二小美女”,現在看來,當為“十二圓覺菩薩”。想象中,唐塑、五代塑的可能都有,可比南禅寺,可比青蓮寺。當然如今,早已成了“十二阙”。其實,唐也罷,後唐也罷,有此五代木構足矣。落寞隻是後人的無病呻吟,天台庵兀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