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9月21日電(記者楊思琪、戴錦镕)9月21日是第29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根據國家衛健委最新消息,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癡呆最主要的類型,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約有1500萬癡呆患者,其中1000萬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相關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病已經成為潛伏在老年人群體中的危險“殺手”。
吳雲教授(左三)在醫院病房查房(受訪者供圖)
阿爾茨海默病是個什麼病?老年癡呆的一種
“很多人把老年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混為一談,實際上,阿爾茨海默病隻是癡呆中最常見的一種,占所有病例的50%至70%。”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内科六病房副主任、教授吳雲說,阿爾茨海默病具有隐匿性,是一種慢性變性疾病。
人上了年紀,就會行動遲緩、思維能力下降,似乎是社會共識。但相關學者認為,癡呆并不是衰老的正常表現。大部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狀是近期記憶力下降,也有患者表現為語言障礙、視空間障礙、輕度精神行為異常等。
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博士後陳山泉說,患者發展到中期症狀明顯,如忘記最近發生的事和身邊人的名字、精神恍惚、反複提問等。晚期患者幾乎完全依賴他人照顧、生活無法自理,會出現嚴重的記憶障礙,甚至可能具有進攻性行為。
為什麼會得阿爾茨海默病?衰老是誘因之一
受訪人士介紹,盡管年齡是患癡呆的主要影響因素,但目前其發病在逐漸年輕化。
一些專家認為,導緻阿爾茨海默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腦衰老。“簡單來說,負責認知行為的神經元細胞逐漸退化,細胞變性壞死達到50%以上,超過人體自身代償能力,就會開始出現阿爾茨海默病癡呆的症狀。”吳雲說。
醫學雜志《柳葉刀》報告指出,多種可控因素會對癡呆産生重要影響,如中年期最重要的可控危險因素有高血壓、超重、酗酒、頭外傷、聽力受損等,60歲以上老年期則受制于低社交、抑郁症、不運動、吸煙、糖尿病等。
相關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識别非常關鍵,雖然大多數患者的病程難以逆轉,但早幹預可以延緩病程,改善生活質量,甚至降低癡呆導緻的死亡風險。
“一般家屬發現患病已經是中重度,60歲以上人群一旦發生認知和精神行為異常,比如記憶力下降,或性格行為突然改變、情緒不穩定、有抑郁或焦慮傾向等,要盡快就醫。”吳雲說。
該怎麼辦?提前預防是關鍵
近年來,我國就阿爾茨海默病的社會預防宣教開展了大量工作,如加強知識宣傳、組織預防幹預、開展早期篩查等,取得一定進展。
專家建議,預防阿爾茨海默病,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兼職教授陳希說,有證據表明,各類水果、蔬菜、谷物,以及低紅肉、低糖分的飲食有助于降低癡呆風險。
“做綠葉菜時要避免過度烹饪,平時注重補充葉酸。”吳雲建議,老年人要堅持規律鍛煉,如做操、跳舞、練太極拳、八段錦等有氧運動,注重多用腦、做家務,保持社交習慣,養成興趣愛好。
在治療方面,除了通過藥物幹預,還包括音樂療法、美術療法等。“對患者要有耐心,多帶他們散步、曬太陽,安撫他們的情緒。”吳雲說,癡呆症後期往往伴有多種症狀,家人的關愛可以延緩病情發展。
“随着醫學科技不斷發展,很多新藥在不斷研發,全社會對阿爾茨海默病的了解和重視程度逐步加深,無論是患者還是親屬都要抱有希望。”吳雲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