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吃吃吃的道路上
從來都不會停歇
有的人喜歡吃肉
有的人喜歡吃菜
還有人喜歡喝粥
在吃飽喝足的同時
你有沒有注意過餐具本身呢?
一般來說餐具可以分為:陶瓷碗、玻璃碗、不鏽鋼碗、搪瓷碗、仿瓷碗以及塑料碗等等。在這中間有兩種相對更年輕的材質——仿瓷和塑料。這兩種材質以輕便不易碎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睐。但同時,在網絡上一直有說法,說這兩種材料的碗含有甲醛,有毒還緻癌。
這是真的假的?我們用什麼材質的餐具最好呢?今天就系統地聊一聊!
仿瓷餐具含甲醛和三聚氰胺?
仿瓷的主要成分是密胺樹脂,而密胺樹脂的原料是三聚氰胺和甲醛。這兩種物質都是讓人談之色變的毒物,那麼家裡的仿瓷餐具是不是可以扔了?
且慢!密胺樹脂是甲醛和三聚氰胺反應連接在一起形成的非常穩定的聚合物,不會自己再分解成甲醛和三聚氰胺。
唯一的問題是,這個反應往往無法達到 100% 的轉化效率,這些沒有完全反應的甲醛有可能揮發出來。影響甲醛揮發的主要因素是兩個,一個是增塑劑的含量,一個是使用溫度。
生産廠家為了塑形,會在密胺樹脂中加入增塑劑。增塑劑是一類用于改善産品的質量的小分子,使塑料制品加工時流動性更好,但同時也會使産品中遊離的甲醛更容易析出,具體的量不同用料會有差别。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市場上常見的仿瓷碗具中,根據增塑劑和密胺樹脂的比例不同,将用料分為 A1 料、A3 料、A5 料和 A8 料。
其中 A1 和 A3 料中密胺樹脂的含量較低,而增塑劑的含量較高,因此 A1 和 A3 料實際上并不能應用于餐具,它們有很強的毒性,而且不耐高溫不耐腐蝕,在較高溫度下會析出甲醛,尤其是在盛熱湯時,甲醛會直接溶解進去。
毒性更強的一種劣質仿瓷餐具,是用脲醛樹脂來假冒密胺樹脂。這種材料在 80℃ 就會分解釋放出甲醛氣體,因此在國家标準中是不允許直接接觸食品的。
而 A5 和 A8 料都可用于餐具,在 -30℃~150℃ 的範圍内,合格的密胺餐具釋放出來的甲醛量微乎其微,對人體健康不會有影響。所以使用時要注意溫度,不可拿來加熱。
那購買仿瓷餐具時,A1、A3 料和 A5、A8 料該如何區分呢?事實上用肉眼是無法區分的。比較安全的做法就是通過正規途徑(如超市、商場)購買,而且切記不要逮着便宜的就買。
下面再說說塑料餐具。
塑料餐具裡有甲醛嗎?
塑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材料之一,我國的國家标準将塑料餐具分為了 7 種,并分别給予 1~7 的編号。
我們在很多塑料制品的底部,都可以看到一個帶箭頭的三角形,裡邊有一個阿拉伯數字,就是它們的編号,編号不同,其性能和用途也不同,我們從安全性由高到低來分别介紹。
常見的塑料保鮮盒一般就是聚丙烯材質的,也是塑料餐具中耐熱性最好的。它在國标中數字為 5。聚丙烯的主要原料是丙烯,幾乎不需要塑化劑,而甲醛并不存在于産品中,受熱析出更是無稽之談。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但是聚丙烯餐具一般規定最高受熱溫度在 140℃,溫度過高容易發生變形。另外聚丙烯是唯一一種能夠适應微波爐加熱的塑料餐具,但僅推薦 700W 下短時加熱,以免溫度過高。
另外,外賣包裝塑料盒大部分是聚苯乙烯制作的,國标數字是6。聚苯乙烯耐熱抗寒,是快餐盒的優選,但是其在高溫下可能會釋放出芳香烴,也是一類緻癌物質。所以聚苯乙烯材質的外賣餐盒隻能一次性使用,不能反複加熱,更不可用于微波加熱。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編号 1~7 中的 5 和 6 有了,那麼其它的呢?往下看。
這些塑料餐具要特别注意
其他的國标數字代表的材質是這樣的:
數字 1 代表的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隻能用于常溫下的液體,而且最好一次性使用:
數字 2 代表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同樣不能加熱,隻适用于牛奶等液體的封裝,另外可以用于存放藥物;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數字 3 代表的聚氯乙烯(PVC)最常見的用途是用于食品包裝。它曾經因為良好的耐熱性用于餐盒,但是其中可能分解出來的氯元素以及小分子塑化劑會對人體有害;
數字 4 代表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由于耐熱性較差,不能加熱,一般隻用于保鮮袋;
數字 7 代表除了除以上這些材質以外的所有塑料,應該視情況而定。
除此了以上列舉種種,另外還有一種需要特别注意的材料叫做聚碳酸酯(PC),用它做的食品容器,反複加熱消毒容易溶出雙酚 A(二酚基丙烷),進入人體後會造成内分泌的紊亂。
可以看到,在這幾種塑料中甲醛是找不到的,但如果用得“跑偏”了,那麼可能會出現其他有毒物質。
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材質的餐具?
綜上所述,在多種塑料中,最優的一種選擇就是聚丙烯。但即使是聚丙烯,也應該注意使用的條件并且及時更換。
相比之下,玻璃和陶瓷雖然易碎,但是在安全性上無疑是高于塑料的,而且在外觀和形狀上也有了較多的選擇。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如果消費者一定要用塑料、仿瓷餐具,尤其是給小孩子,那一定要了解相關知識、判斷産品是否安全,并且在規定溫度下使用并且及時更換。
來源:科普中國
責編:朱雅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