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安全模式顯示内存卡已滿

安全模式顯示内存卡已滿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1 14:49:27

安全模式顯示内存卡已滿?仿佛成為了一隻“數字倉鼠”,在“電子囤物症”的驅動下瘋狂囤積信息,總舍不得删除,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安全模式顯示内存卡已滿?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安全模式顯示内存卡已滿(内存已滿舍不得删)1

安全模式顯示内存卡已滿

仿佛成為了一隻“數字倉鼠”,在“電子囤物症”的驅動下瘋狂囤積信息,總舍不得删除。

---------------

保存了25256張照片的手機相冊,塞滿了949條待看課程的視頻網站,已使用2485G内存的網盤……

假期盤點自己存下的數據資料時,林妍一度有些震驚。其中一些記錄了人物和場景,是不能抹去的“舊時光”,更多的是場景動作重複的照片、躺着吃灰的電影資源和課程鍊接。但想清理時,卻很難下決心把它們挪進回收站,“萬一到時候能用上呢”。林妍覺得,自己仿佛成為了一隻“數字倉鼠”,在“電子囤物症”的驅動下瘋狂囤積信息,總舍不得删除。

什麼是“電子囤物症”?在學術上,它被稱為“數字囤積症”,指的是“數字文件的積累緻使個體降低目标檢索能力,最終導緻個體的壓力和混亂”。相較于将雜物堆在房子裡、影響自己甚至周圍人日常生活的“囤積癖”,電子囤物似乎更為“無害”——畢竟電子囤物不影響他人,也不會壓縮生活空間,最多為了更大的空間購置些硬盤,或是屈服于雲盤限速而付費成為“尊貴VIP”。在信息的汪洋裡,“電子水滴”永遠不嫌多。

如此一來,“拍照”“保存”“收藏”成為使用頻率極高的功能。老師講課太快來不及記筆記,闆書課件拍下來“等下課後再看”,但似乎要囤到期末考試才會匆匆瞟兩眼;博物館裡的文物介紹太長,随手按下快門便仿佛知識盡在掌握中,走馬觀花看文物也變得心安理得,拍了就是懂了;上網沖浪偶遇可愛表情包一定要存下,說不定就會在明天聊天時用到;至于那些“一圖教你……”“人生必看片單”,一鍵轉存到網盤裡,總能帶來滿滿的安全感,“等億會兒就學”。

與此同時,“電子囤物症”還表現為光儲存不删除。知名的硬盤廠商“西部數據”曾在美國開展了一項針對人們數據存儲習慣的調查。調查走訪了2000位受訪者,結果發現,52%的受訪者從未删除過電子設備上的任何文件、程序或數據,33%的人表示手機上或其他設備裡存着10年或者更久以前的文件。41%的受訪者想盡辦法保護好自己存儲的圖片和視頻,如果不得不删除,78%的人會把文件轉移到另一台設備上。

為什麼人們會忍不住“電子囤物”?有人說,舍不得删除的電子物件,有時候承載着内心的依戀情緒。相冊裡和爸媽報備回家的微信截圖、偶遇一朵愛心形狀的雲彩、出地鐵站撞見的粉紫色晚霞、博物館裡無意拍下的擁有迷之微笑的古代人俑,甚至同一角度的N張自拍……“雖然都是略無聊的照片,但回看時會覺得自己好像一個時間大盜,在按下拍攝鍵的瞬間,竊取了世界的一塊碎片。”而保留一切信息“碎片”,是不想因為删除存檔,抹去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經曆。

除了作為解決内心需求的“情感性存儲”,電子囤物也是一種為獲得安全感的“工具性存儲”。傳播學研二學生陳曉林的網盤裡保存了大量與專業相關的電子書,因為書籍較難找到,陳曉林常常選擇保存下來,“不保存下來害怕以後會用得着”。雖然現實情況往往是——儲存電子書的文件體積越來越大,用處卻不大,甚至從未打開過。

“不敢删,删了就怕到時候會用到。”很多人如此形容自己“電子囤物”的原因。隻不過,“到時候”到底啥時候來臨,沒有人能知道,有的甚至成為了玄學:在手機裡沒有用到過,一旦删除立刻就需要。

電子囤物還是碎片化時間的産物。有網友說:“當你等公交時正準備閱讀一篇科普推文,車來了,你是把文章看完還是先上車?這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将這篇文章加入收藏夾。”急速發展的互聯網社會下的信息過載,讓人們産生了知識焦慮。提前囤積知識,便成為碎片化時代延遲處理信息的重要方式。

電子囤物囤多了,難免會造成一些困擾。網盤内容太多,無序分類導緻資料檢索難度巨大,“到時候”來臨了也找不到;有時,占有資料的滿足感和缺乏知識的恐慌感隻有一步之遙,隻做知識的搬運工,容易被“吃灰收藏夾”帶來的無力感淹沒。

當然,也不用因為電子囤物而過度焦慮。公共管理專業的羅兵自稱是一位擁有近20塊500G以上移動硬盤的“重度電子囤物者”,他表示,儲存電子資源是生活樂趣之一,唯一的麻煩就是找資料時的确頭痛。

在羅兵看來,囤積的電子物件如同一塊塊碎片,每一個碎片就像随機浮現的拼圖,我們是撿拾拼圖的人。“如果撿到一片扔一片,全部堆積在身後,與收集垃圾無異。如果有意識地分類收集處理,它們就是以‘連載方式’來到你身邊的數字資源。”羅兵感慨,“對于我而言,硬盤壞了比桌面亂了更具有殺傷力。”

在充滿不确定性的時代,囤積是一種應對現實的必備技能,無論是物質還是數字。我們要注意過度囤積背後潛藏的問題,若因為電子囤物“壓力山大”,影響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及時調整。例如做好分類管理和“斷舍離”,讓收藏夾不“吃灰”。如果電子囤物沒有影響到正常生活,不用過度焦慮,按照自己的學習和整理習慣來就好。每個人都能成為獨立的主體,而不是數據的奴隸。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餘冰玥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