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CC爸媽(公衆号ID:cc-bama)
距離春節還剩下最後1天。
不知道,你是否已經開始準備好帶娃走親訪友了。
春節算咱們中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了,肯定免不了各種親友相聚。
當然,社交活動變多,孩子自然免不了會成為話題的中心。
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在他人面前表現突出,懂禮貌、講文明、才藝、文化雙商在線。
“瞧,我教育出來的孩子還不賴~”
心理咱都有,也可以理解。
但這幾件事,咱可不逼孩子做。
一、逼孩子外向、合群
春節大人們喜歡聚在一起聊天,自然孩子也會湊上一堆。
有的孩子自來熟,沒兩句就可以湊在一起玩,但有的孩子則一臉窘迫寸步不離家長。
這一對比,就顯得自家的孩子“小家子氣”了。
再加上自己也确實想甩開孩子和别人聊一會,孩子卻3步不離開媽,着實有一種“窩火”感覺。
所以,每到大型聚會環節,就經常聽到父母三分玩笑、三分惱怒和四分無奈的話:
“你和别人玩會怎麼了,又不會吃了你”
“我家孩子就是膽小、害羞”
這種情況,我也深有體會。
我家兩孩子,CC風風火火,無論在哪,都一秒打入孩子群内部。
而DD謹慎慢熱,人多或陌生人面前,都會黏着我。
有時候,親戚朋友也會打趣道:“DD怎麼不去玩呀,小男子漢這樣可不行哦。你看看姐姐,玩得多開心”。
一般這時候,我都是先笑着和别人說:“DD性格隻是性格比較謹慎、慢熱,這沒什麼不好”。
然後蹲下來告訴DD:“如果你不想出去玩,陪在媽媽身邊就可以,如果你想出去玩也可以,隻要你自己喜歡就可以”。
本來,突然面對一個陌生的小集體,就讓孩子感覺到恐慌了,這個時候若父母還逼着把孩子往外推,隻會更讓孩子感覺恐懼。
你越往外推他,他越害怕,就越不能很好地去融入集體。
相反,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陪伴,可以鼓勵他去和别的小朋友玩,但也充分接納他的行為。
如果孩子隻是慢熱,想玩卻不知道怎麼開始,那就多給孩子時間去适應,多鼓勵、支持他。
如果孩子喜歡獨處,不想和别人玩,那待在自己身邊也沒什麼不可以。
二、逼孩子謙讓
小朋友聚在一起,難免會發生沖突。尤其是搶玩具、搶零食大戰。
也不是有多想要,就是看着别人玩\吃他也想要。
所以你就聽吧,一會這個喊媽,我也想要玩那個槍。一會那個哭着找媽誰誰搶了我的東西,誰誰不讓自己玩他的小車。
很多時候,大人礙于情面,也為了顯示“我不縱容孩子自私”,就會偏袒客人或小一點的孩子,暫時委屈自己的娃。
雖然謙讓是美德。
但若是一味強調謙讓,會對孩子的價值觀産生沖擊,會讓孩子覺得維護自己的權益是錯的,這種認知偏差是很危險的。
當然,也不必一味強調“你的東西你做主,不需要遷就别人”,因為這樣也會破壞孩子天然的同理心,容易讓孩子變得自私、霸道。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感受自己去解決。
我們可以傾聽:
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等他們平靜下來詢問緣由,了解事情經過再給出建議,不要哪方年紀小、哭得大聲、哭得慘就偏袒哪方。
溝通:
如果我們想玩别人正在玩的玩具要怎麼辦?可以試着拿一個他可能會喜歡的去跟他交換。
“我覺得弟弟/姐姐,可能會喜歡這個汽車/娃娃”
在挑選的過程中,其實就是一種為他人着想的過程。
如果是别人想要自己手裡的玩具,那告訴孩子弟弟\妹妹很想玩你這個玩具,但給不給你可以自己決定。
也可以給到孩子集體玩耍的實操建議:
兩個人都想玩這個扭扭車怎麼辦?可以輪流玩,約定好時間或次數,到點交換,如果不能接受的,下一輪不能玩。
最後尊重:
無論玩具的主人給不給,我們都要尊重他的決定。
總之,要綜合、平等地看待孩子們的問題,可以告訴孩子考慮自己,但也要保護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學會兼顧他人。
三、逼孩子向“他人看齊”
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較,更何況春節這個七大姑八大姨全湊在一起的王炸時節。
“你看看誰誰,多知道讓着弟弟”
見得孩子多了,難免會發現别家娃比自家娃優秀的地方,比較也就成了常見現象。
有誇别人貶低自己的:
“你看看你家孩子,真活潑,不像我家孩子半天說不出個啥來”
“你看看誰誰,多知道讓着弟弟”
有明誇暗諷的:
“我家孩子也就學習好,其他方面跟傻子似的,也不愛說話,看見個生人就跟老鼠見了貓似的”
也有過于謙虛的:
“哪有、哪有,跟你家XX比,他還差的遠呢”
很多時候,不管是真的嫌棄、還是想以此激勵孩子,或者隻是聊天的客氣話,但對于年齡尚幼的孩子,他們無法理解話背後的意思,隻會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那就是爸爸\媽媽覺得我不如别人。
偶爾比較不可怕,但比較的次數多了,不僅家長焦慮,不自覺按照别人家孩子的節奏去養養育孩子,由此陷入越比越焦慮、越焦慮越比較的惡性循環。
孩子也會痛苦不堪。
孩子長期處于被比較的環境中,要麼變得極度自卑,覺得自己就是凡事比不過他人。
要麼變得善妒、輸不起,很難再平和地看待輸赢、名次和外界的評價。
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标準,不應該是别人家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不要主動拿孩子去和其他人比較,就算你羨慕其他孩子的優點,希望自家娃也能擁有。
那麼優先要做的,是你虛心跟人家父母取經,看人家的引導方式,是不是可以化為己用。
但是也要承認,沒有完美的小孩,把所有别人家孩子的優點,全安到自己娃頭上,讓他變得無可挑剔,毫不現實。
每一個個體的性格特點都是有利有弊,要學會欣賞孩子身上的獨特性。
養孩子不能逆流而上,要順勢而為。
過度的放縱與護崽,養不出有教養的孩子;過度的禮貌與謙遜,又可能傷害到孩子。
面對他人的比較,也請記得及時地「維護」孩子,不管對方是誇還是貶:
是的,我家孩子确實性格挺好的;
不是的,他平常很照顧弟弟的。
請相信,當孩子感覺到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孩子在他自己所能達到的高度内,會做得越來越好的。
讓孩子表演的,咱們前兩天專門寫過這個提,感興趣的可以戳《年底聚餐,CC被“逼”當衆表演節目,我為什麼不替她拒絕?》。
過年,對孩子們而言也是一個修羅場。
大過年的,别人都在笑,就别再讓自家娃哭了。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醫生;C媽-報社育兒主編,《家長好脾氣 才有好教育》作者。
養育CC&DD兩姐弟,帶領更多父母加入科學養育大隊伍,一起少走彎路,做“中國好父母”!原創公衆号“CC爸媽”(ID:cc-bama)
對啦~
由于微信訂閱号經常改版,
大家是不是經常找不到麥咭呀?
為了避免錯過每天的推送和福利活動
大家記得把“麥咭成長說”設置為星标★
關注隻需要五秒鐘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