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展現文藝成果彙聚強大力量

展現文藝成果彙聚強大力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1:00

展現文藝成果彙聚強大力量?●南方日報記者 徐子茗 黃楚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展現文藝成果彙聚強大力量?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展現文藝成果彙聚強大力量(文藝精品力作叠出)1

展現文藝成果彙聚強大力量

●南方日報記者 徐子茗 黃楚旋

“五一”假期,原創芭蕾舞劇《旗幟》、當代舞劇《龍·舟》相繼在廣州上演,充分展示廣東青年舞蹈人的風采;“雲端”劇場同樣好戲連台:話劇《深海》、舞劇《沙灣往事》、交響曲《1921》等廣東文藝精品輪番“觸網”,讓市民足不出戶盡享文化大餐。

越來越豐富的文化産品供給,得益于近年來廣東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廣東将文化強省建設納入“1 1 9”工作部署,大力推動文藝事業取得新進展新進步,全力打造嶺南文藝新高地,特别是今年召開的紮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大會提出聚力實施高品質文化供給工程等“六大工程”,為做好新時代文藝工作、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提供行動方案、描繪壯麗藍圖。

粵産佳作頻出圈▶▷

凸顯“原創廣東”力量

“向世界微笑/一雙雙清澈的眼睛/心與心相互輝映……”在此前舉行的“一起向未來——北京2022年冬奧會倒計時100天主題活動”中,青年歌手阿雲嘎、于毅和奧運冠軍劉璇、施廷懋共同唱響勵志歌曲《向世界微笑》。朗朗上口的歌詞、極富感染力的旋律,讓歌曲一經推出就在各大社交平台迅速傳播,同時入選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優秀音樂作品。

曲作者薛永嘉正是來自廣東的青年音樂人。他在茂名出生長大,23年前結束“北漂”返回家鄉,投身基層文化事業。23年來,他用200多首原創音樂述說廣東變遷,用歌聲诠釋家國情懷。

這一次,薛永嘉以簡潔有力的歌詞,傳遞出新時代年輕人對奧運夢想的追逐。

五年來,随着文藝高峰工程的深入實施,廣東文藝工作者聚焦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主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努力創作一批具有嶺南風格、中國風骨的文藝精品,進一步壯大“原創廣東”力量。

在重大曆史節點上,廣東音樂人從不缺席。獨特的嶺南文化烙印、接地氣的風格,讓他們的主旋律作品頻頻“出圈”。去年,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廣東音樂人精心創作粵語歌曲《追夢百年》,由鐘鎮濤、李玟、楊千嬅等粵港澳大灣區歌手演唱,MV發布當日全網閱讀量超過千萬。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2019年,省作家協會啟動“改革開放再出發”作家深紮創作活動,連續3年每年篩選5至10名優秀作家,深紮廣東改革開放前沿陣地,以本土重大現實題材為着力點,創作出一批有溫度、有深度的新時代“扛鼎之作”。

經過3年“深紮”創作周期,首批6位深紮作家楊黎光、陳繼明、熊育群、吳君、王哲珠、丁燕先後交出創作成果,題材涵蓋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揭陽玉器市場、江門僑鄉巨變等主題。

在各項政策支持幫扶下,各類優秀文藝作品推陳出新。2021年,廣東文藝工作者共有160人次獲國家級文藝獎項、338項(次)文藝精品獲國家級獎項。優秀原創大型話劇《深海》參加第17屆中國戲劇節并榮獲“優秀劇目”,粵劇電影《南越宮詞》獲第34屆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中國醫生》獲最佳音樂獎,粵劇電影《白蛇傳·情》打破中國戲曲電影票房記錄。

接下來,廣東還将啟動文藝精品創作扶持計劃,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影視作品、創排10部左右舞台藝術精品、孵化10部左右儲備劇目、扶持創作10部左右文學作品和劇本,力争通過一系列重點文藝工程項目的實施,帶動全省文藝原創生産蓬勃發展。

新文藝群體脫穎而出▶▷

以全新思路團結引領新興文化力量

前不久,14位文學家、藝術家獲第三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10位文學家、藝術家獲第四屆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家藝術家榮譽稱号。

為了推進文藝創作隊伍新陳代謝、保持活力,近年來,廣東大力推廣“師帶徒”“一薦一”“一推多”人才培訓模式,通過老一輩藝術家發揮“傳幫帶”作用,重點抓好文藝拔尖人才、中青年文藝人才、新文藝群體的培訓研修,不斷加強人才梯隊建設,一支規模大、結構優、素質好、業務強的“文藝粵軍”正強勢崛起。

随着文化新業态的蝶變發展,廣東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文藝兩新”)從萌芽到發展壯大,成為文藝版圖中最活躍的力量,在推動文藝繁榮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最新數據顯示,全省文化藝術類社會組織共有319402個,新文藝群體約78768個,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作為崛起的新興文化力量,“文藝兩新”在衆多文藝創作生産方面引領潮流。廣東美術界的萬氏兄弟,以3D地畫形式改造城鄉景觀,并融入醒獅、泥塑等嶺南元素。在他們的帶動下,廣東環境藝術設計界掀起了一股3D地畫創作熱潮,為都市文化空間打造、舊城改造、鄉村文化振興等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

借助廣東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力量,“文藝兩新”的優秀創作有了更廣闊天地:超過12萬音樂人入駐酷狗音樂,上傳作品超200萬件;“熊出沒之父”丁亮創作的《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在全國院線累計總票房超31億元。

其中,廣東網絡文學“異軍突起”,湧現出阿菩、玄雨等一批“頭部作者”。省作協在全國最早開展網絡作家職稱評審,創辦全國首家專業網絡文學批評理論刊物,推動廣東網絡文學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省作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與全國14家有影響力的大型文學網站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嘗試打造網絡文學創作與影視産業轉化的新高地,為繁榮網絡文學創作積極探索“廣東方案”。

“這些新現象促使我們用全新政策、全新方法、全新思路,團結、引領、服務他們。”省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曉介紹,近年來,省文聯一方面以思想政治引領為主線,加強文藝界行風和職業道德建設,努力培育風清氣正的文藝軍團;另一方面采取“文藝結對幫扶”、“傳幫帶”、以活動促專業、開展各類專題培訓等方式,不斷完善“文藝兩新”的人才培養機制。

粵港澳深化文藝交流合作▶▷

繪就灣區文藝“同心圓”

“太燃了!”去年底,廣州歌舞劇院獲中國舞蹈最高榮譽“荷花獎”的作品——舞劇《醒·獅》,在澳門美高梅劇院完成了7天8場的首輪駐場演出,受到澳門觀衆的熱烈好評。

這是舞劇《醒·獅》首次進行境外駐場演出,也是粵澳兩地攜手加強灣區文化交流的一次全新探索。“我們重新調整了一個70分鐘的版本,更加突出非遺文化,豐富醒獅的内涵。”廣州歌舞劇院院長史前進表示,希望以此為契機,把大灣區優秀傳統文化推向世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三地文藝界聯動更加頻密,廣東文藝界攜手港澳文藝人士,開展更多緊密合作互動與文藝創作演藝活動,充分發揮文藝在人文灣區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努力繪就灣區文藝“同心圓”。

百名電影人和音樂人齊聚深圳傾力演出,讓2021大灣區中秋電影音樂晚會“霸占”熱搜;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成功舉辦,各類文藝節目、文化活動精彩紛呈;珠三角九市與港澳美術家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近年來,一場場藝術盛事為“人文灣區”畫卷增光添彩。

随着人文灣區建設的推進,文藝交流合作機制也在不斷提升。2021年10月,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藝合作峰會在珠海拉開帷幕。來自廣東省文聯、中國文聯香港會員總會、澳門中華文化聯誼會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12家單位的代表共同簽署了《粵港澳大灣區文藝合作峰會成員單位合作備忘錄》,構建一個不斷增進三地民心相通、民意相親、夢想相連的一體化交流合作平台。

更多加速粵港澳文化融通的實招硬招将陸續出台,今後廣東還将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灣區特色、國際影響力的文藝項目,繼續辦好粵港澳大灣區文藝合作峰會、文藝創新論壇等品牌活動;探索建立“深圳戲劇學院”,支持省級文藝家協會吸納港澳會員,打造灣區文藝人才高地,推動粵港澳人文灣區建設向縱深發展。

■基層實踐

作家陳繼明“深紮”僑鄉創作長篇小說:

原汁原味書寫華僑家國情懷

2019年10月,作為“改革開放再出發”“深紮”作家之一,陳繼明挂任汕頭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以澄海縣隆都鎮前美村為駐紮點,展開長篇小說《平安批》的寫作,以沉澱僑鄉曆史、寄托華僑情感的僑批為創作題材,聚焦表現華僑家國情懷與感人事迹。

在前美村,陳繼明與一戶陳姓人家同吃同住,一住便是3個多月。對于來自西北的陳繼明而言,潮汕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他把自己擺在“學生”的角色上,全身心融入當地人的世界裡。

“農民們吃什麼,我就吃什麼,以便‘找’他們的味覺特點。”陳繼明舉例說,例如潮汕特色的“魚飯”,起初他不太吃得習慣,但會選擇從“腥”中體會當地人所說的“鮮”和“甜”。

“間接體驗,是一名作家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深紮”期間,陳繼明跑遍了當地的書店,像海綿一樣吸收本地作家的創作成果;他還廣交當地朋友,從專家學者、出租車司機到田間厝頭的老百姓,他都有計劃地拜訪、聊天,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多追問、多走訪,才能獲得想要的信息。”他說。

三個月來,陳繼明的筆記多達五六萬字,整部作品的基本框架、人物關系、故事走向與美學追求,他已胸有成竹。

由于疫情影響,陳繼明回市區住地動筆寫作。“剛開始寫《平安批》時,心裡很沒把握。”但他認為,所有的困難恰恰就是知識點、關鍵點。遇到知識盲區時,他遍訪檔案館、僑批館、海關博物館等地,順藤摸瓜采訪水客、送批者、華僑後人等多名針對性強的角色。

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寫完初稿後,陳繼明再用了接近十個月的時間修改。他堅持“用最自然、最文學化”的方式去書寫。在寫作過程中,對于每一個情節,他都不厭其煩地推倒重來,直到達到“自己認為沒法超越”的程度,方才進行下步寫作。“創作的過程是非常緊張的去粗取精的過程,就像在刀尖上行走,事後很難追述。”他說。

一封平安批,百年家國情。2021年初,陳繼明創作的《平安批》主體部分在當年第一期《人民文學》發表,并于當年10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花城出版社聯合出版。以平安批為媒介,小說融入了百年世事變遷,精深寫出了一方人的精神世界,寫出了一顆顆重情守義、愛國愛鄉的“中國心”,引起全國文學界廣泛關注,并獲評“2021中國好書”。

統籌:李培 駱骁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