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類比和比喻的區别是什麼

類比和比喻的區别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8 19:22:06

類比和比喻的區别是什麼?教學中比較、對比、類比、比喻四手法極易混淆,尤其是對比、類比,很多學生感覺模糊,難以明确區分,現陳列于此,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類比和比喻的區别是什麼?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類比和比喻的區别是什麼(比較對比類比)1

類比和比喻的區别是什麼

教學中比較、對比、類比、比喻四手法極易混淆,尤其是對比、類比,很多學生感覺模糊,難以明确區分,現陳列于此。

類比和對比都是兩個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對比論證:是一種常用的、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後,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事物的特證和本質在對比中最容易顯露出來,特别是正反相互對立的事物的比較,具有極大的鮮明性,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經過對比,正确的論點更加穩固。對比論證: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論證的鮮明性,使讀者清楚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如文章中“不厚之風與九萬裡旋風”形成對比,就是為了突出九萬裡旋風。“不厚之水載草芥與載杯”對比,也是為了突出“置杯焉則膠”。

類比論證:對比重在對事物間的差異性的揭示,而類比則着重于對事物間共性的展現。類比法是将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從而引出結論的方法。類比論證,是根據一種事物的某些特征來證明另一種事物也有類似特征的論證方法。它抓住兩種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進行類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以啟發人思考。這種論證,一定要找準類比點。不管是自然現象的類比,還是古今中外事實的類比等。都要找出類比事物和所要證明道理之間的共性。如《鄒忌諷齊王納谏》。

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從這個角度講,議論文中運用比喻,是以具體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達出來,借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來進行論證。

比喻是把一樣東西比作另一樣東西。

而類比是兩種東西有同樣的特征才放一起比較的。

比喻和類比,宛如兩朵豔麗的奇葩,開放在語言藝術的廣闊天地裡,它們平凡而又神秘,相似而又相異。請看以下兩例。

天上也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隻有幾片薄紗似的輕雲,平貼于空中,就如一個女郎,穿了絕美的藍色夏衣,而頸間卻圍繞了一個段絕細絕輕的白沙巾。(鄭振铎《海燕》)(二者相似嗎)

人病見鬼,猶伯、樂之見馬,庖丁之見牛也。伯樂庖丁所見非馬與牛,則亦知夫病者所見非鬼也。(王充《訂鬼》)(說的道理一樣嗎)

以上兩例,一為比喻,一為類比。就其結構形式而言,均由主客體兩部分構成,且常有“如”與“猶”之類聯結詞,這是他們在表現形态上的相似之處,因而又是極難區分之處。面對這類語言現象,倘要論及孰為比喻,孰為類比,如果單以結構形态為據,恐怕很難辨得清。但是,若能透過現象尋其本質,卻也不難找到區分的方法。

從例中可以看出,作者以“穿了絕美的藍色夏衣,而頸間卻繞了一段絕細絕輕的白紗巾的女郎”設喻,借以描紗飄浮着“幾件薄紗似的輕雲”的皎潔無比的蔚藍色“天空”,形象地勾勒出淡雅秀麗的夏日海空氣象。用作本體的天空屬自然範疇,用作喻體的女郎屬人類範疇,二者是本質不同的兩類事物,然而在形态上卻有着相似的特點:藍色的主體上襯着白色透出豔麗迷人的魅力。

例将“人病見鬼”與“伯馬之見馬,庖丁之見牛”相類比,用以證明“病者所見非鬼”的觀點。“伯樂之見馬,庖丁之見牛”,由于神志高度凝聚,進人迷離恍惚的境界,出神入化,形成錯覺;同理,人體病痛,精念存想,憂愁恐懼,神志恍惚,便會“見鬼”,與“伯樂之見馬,庖丁之見牛”當屬同類,既然“伯樂、疱丁所見非馬與牛”,所以“則,亦知夫病者所見非鬼也”,兩相類比,有力地否定了鬼的存在,閃爍着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熠熠光輝。

透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例與例結構相似,手法不同,例是比喻,例是類比,例中用作本體的天空和用作喻體的女郎是本質不同的兩類事物,且二者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似點,故得以構成比喻關系。例中用作本體的“人病見鬼”,與用作類體的“伯樂之見馬,庖丁之見牛”是本質相同的一類事物,幻覺乃其共同特點,因而形成類比關系。

由此看來,用作本體和喻體的兩事物,非同質同類,是形成比喻的前提;有相似點,是形成比喻的關鍵。用作本體和類體的兩事物,同質或同類,是形成類比的前提,有相同或相似點,是形成類比的關鍵,這是比喻和類比的分水嶺。

構成比喻的兩事物,之所以必須是非同質同類,其原因在于同質或同類事物之間,隻存在對比或類比的關系(對比重在對事物間的差異性的揭示,而類比則着重于對事物間共性的展現)。

南聲函胡,北音清越。(蘇轼《古鐘山記》)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曆史的發展規律……(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例是同類事物形成的對比,例是同質事物形成的類比。

用作類比的兩事物,之所以必須同質或同類,因為“類”者,屬性同也。隻有屬性相同的事物,才有構成類比的可能和價值。如:

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仿佛法國人不知道拿破侖,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魯迅《故鄉》)法國人不知道拿破侖,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當然是荒謬的,例中以此與“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神色”相類比,描述了楊二嫂對“我”的憤慨和蔑視。

比喻和類比的形成,都是以比較為基礎的,通過主、客體的比較,顯示出兩種事物的相似或相同點來,這是二者得以形成的前提。盡管如此,比喻和類比畢竟不能混為一談。作為人們透視和反映世界的手段,比喻屬于修辭範疇,類比屬于邏輯範疇。比喻在“喻”,以彼喻此,顯示本體與喻體之間的形似或神似;類比側重“類”,以彼類此,顯示本體與類體之間的神似或質同。比喻重在形象化描述,以生動形象的喻體映襯本體,給人以美的愉悅;類比側重相類性推理,以鮮明生動的類體去證明本體,給人以靈活的啟迪。

比喻和類比,本質不同,形式多變,用途各有千秋。由于比喻具備生動形象的特點,因而常作為一種文學表現手法而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在說明或議論說理中,比喻也常大顯神通。

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蓋。葉如桂,冬青;花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缯,膜如紫缯,瓤肉瑩白如雪,漿液甘酸如醴酪。(白居易(荔枝圖序》)

例運用的比喻說明事物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作者分别以帷蓋。紅缯,冰雪為喻,依次說明了荔枝的樹形和果實等方面的特色,生動形象,具體可感。

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于前驅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于摧殘者的憎的豐碑。(魯迅《白莽作〈孩兒塔〉序》)

例成功地運用了比喻手法闡述事理,構成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楚整之水土使民善盜耶?(《晏子使楚》)

例中,晏子以橘的生态變異與人的習性的變化相類比,閱述了隻要環境改變,物性就會改變的道理,既回敬了楚王,又不失體面,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總之,比喻和類比,各具特色,盡展所長。


注:此文選自微信公衆平台“閱讀行動”

“閱讀行動”,一個無廣告、無贊賞、不盈利的公衆号,一心一意發美文,盡心盡力推閱讀,是全國五萬讀者的最愛,是初高中學生的移動課外讀物。

每天好文章,閱讀在行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