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 | 金角财經(ID: F-Jinjiao)
作者 | 夢清
當創維汽車在2021年首次亮相時,沒有人會相信,它能夠創造奇迹。
今時不同往日,造車與造電視根本不是一個路子。當年彩電大佬黃宏生能苦熬9個月開發出第三代彩電系統,在德國電視展上一炮而紅就此打開市場銷路的故事,很難在新能源汽車身上重演一遍。
因為新能源汽車産業很複雜,産業上下遊涉及成百上千個零部件供應商,沒有對産業鍊的深度把握,苦熬數年也幹不出一輛車。
而且新能源車企已經不隻是造車,還要在智能駕駛、高壓快充等新技術上與時俱進,在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上重金投入,砸下去的不光是錢,更是數以百計、千計的專業人才。
因此當創維汽車今年11月份賣出2856台汽車,銷量實現連續4個月增長,難免讓人感到有些意外,雖然銷量不高但增速有亮點。
那麼,該如何看待創維汽車在今時今日交出的這份成績,以及它是否有實力延續這種增長?
有了好勢頭,但還是不夠
今年以來,創維汽車整體上走出了一條向上的月銷曲線,到了11月份,創維汽車交出了月銷2859台汽車,全年累計銷售1.9萬台的成績。
這個數字,要是放到今天任何一家造車新勢力身上,都隻會引起市場的恐慌——“銷量掉到這個份上,恐怕離原地倒閉也不遠了。”
但畢竟創維汽車與這些車企不同,隻能算是剛剛起步,而且這個數字已經好過市面上很多車企。
比如威馬,這家曾經的明星車企,如今已經深陷衰退裁員的泥沼之中,今年10月份的銷量僅有1100餘台。
比如東風岚圖與北汽極狐,這兩家集中集團優勢資源所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前者在今年11月份的銷量僅有1508台;後者的銷量早已不足千數。
而同為跨界造車的恒大與寶能,後者的觀緻汽車,已處在破産倒閉的邊緣;前者的恒馳汽車到目前也隻實現了首批100輛交付,還曝出裁員10%,另有25%的員工停薪留職的新聞。
這麼對比下來,創維汽車就顯得有點不簡單,至少起步有了好勢頭。但要是說,創維汽車想要借此打赢到下一階段的競争,還是很困難。
且不說比亞迪、特斯拉這兩個新能源汽車界的“大魔王”,如今在市面上有頭有臉的新能源車企,月交付量都至少是奔着萬台的規模,創維汽車月銷量至少要翻三倍,才能進入主流陣營。
值得注意的是,創維汽車的銷量,約有四成來自海外。早在去年6月,創維汽車就獲得了歐盟的汽車産品認證。這也算是創維汽車的先見之明,國外市場倒還沒有國内這麼卷。
而創維汽車在國内市場的銷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經銷商貢獻出來的。不同于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企開設直營店,以銷定産的模式,創維汽車重回傳統燃油車的銷售模式,依靠線下經銷商帶貨,先壓到了經銷商那裡。
如此看來,創維汽車不斷增長的月銷量,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證明自己。
賣給老年人?
外界很好奇,頂着“彩電大王”名頭的創維汽車,究竟想把汽車賣給誰?
想一想隔壁董明珠的格力手機,總覺得不太靠譜。造空調的賣不動手機,難道造電視的就能賣好車?
實際上,創維汽車确實差點夭折。在2021年4月之前,創維汽車不叫創維汽車,叫天美汽車。2021年3月,天美汽車唯一在售汽車天美ET5隻賣出76輛。直到7月份,更名為創維EV6後重新發布上市後,銷量開始有了起色。
不過創維EV6,沒有太多産品更新,屬于“換名不換芯”的汽車作品,“外觀上平淡無奇,内飾上很簡單,是簡單到樸素的那種簡單,年輕人應該不會很喜歡。”有車評人評價,唯一的亮點是空間足夠大,大到把後排放平能躺下來當床用——這點倒是與賣電視的營銷套路相似,卷的就是誰的屏更大。
而創維汽車在售的另一款汽車,創維Hi-T,于今年9月份正式上市,也沒有太多的技術創新,在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架構上,采用的還是來自比亞迪DM-i的混動系統。
創維汽車常務副總裁、聯合創始人賈凡表示,創維汽車的電池包容量上分兩檔,電池容量較比亞迪配備DM-i系統的同檔次車型,均高出一倍左右。
但就算是大容量的電池包,創維汽車的電池電芯也并非自研,而是來自外部供應商國軒高科與孚能科技。
但創維汽車還是“别出心裁”地給自己找到了賣點——健康,其核心就是汽車配備的車載空氣淨化器功能和主駕座椅的舒适性配置,以及聲稱能夠監測車上人員的血壓、心率等數據的健康檢測系統等。
創維汽車母公司的創始人黃宏生說:“自從開了(創維)電動汽車,我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毛病都好了!”
黃宏生的這番話很有老年人保健品廣告的味道,如果不是随口說說而是有意為之,創維汽車似乎是把核心客戶指向了中老年群體。
而且創維汽車的終端顯示屏也類似老人手機,字體特大、操作簡單;此前創維汽車的門店還搞過“買汽車送彩電”的土味營銷,也更容易吸引中老年群體。
再進一步,創維家電在全國近3萬家的線下銷售網點,其中超過半數都在三四線城市,創維汽車借創維家電的線下渠道在全國鋪開市場——
如此看來,創維汽車可能從一開始就想好了,要把汽車賣給下沉市場的中老年群體。
第二增長曲線?
因為創維汽車的名字,讓外界對創維汽車有了一些誤解。實際上,創維汽車并不屬于賣電視的創維集團,而是屬于賣南京金龍客車的開沃集團。
2021年4月,創維集團以2700萬元的價格,将創維汽車的商标賣給了開沃集團控股的天美公司,後來天美公司就正式更名為創維汽車,也用上了創維的Skyworth的英文商标。
之所以有這筆交易,主要是因為開沃集團的董事長就是創維集團的創始人黃宏生。
黃宏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創辦了創維集團,後因挪移上市公司公款的罪名被逮捕入獄,在2009年出獄後收購并重組了南京金龍客車,進入汽車産業,也就有了現在的開沃集團。
創維集團此前曾有意收購開沃集團旗下的天美汽車,進入新能源汽車乘用車領域,但是被否決了,這才有了後來賣創維汽車商标的故事。
黃宏生表示,創維不造汽車,因為造車很燒錢。這話也不假,蔚來的創始人李斌也曾說過,沒有200億,造不了新能源汽車。如今來看,就算是燒掉了200億,新能源車企也難言能成事。
不過創維集團雖然不直接參與造車,但與開沃還是有不少業務上的往來。2019年,創維與開沃集團合資成立 “酷沃智行科技”,研發智能網聯系統,可為車輛提供全時AI智能語音交互體驗、車家互聯,以及接入和控制各類IoT的周邊配件的一鍵聯網功能。
而前文所說的,功能簡單、字體超大的創維Hi-T智能中控大屏,用的就是這裡提到的智能網聯系統,據說該操作系統操作流暢不卡頓,比市面上部分新能源汽車做的要好。
或許黃宏生也在謀劃着在創維汽車走上正軌以後,再将其整合到創維集團的業務中。
現在的創維集團,其主營業務所在的彩電行業已經是江河日下,在冰箱洗衣機等白電領域籍籍無名,廚電市場更沒啥存在感。
正如空調冠軍格力努力造手機,面闆巨頭TCL進軍光伏一樣,曾經的彩電大王,創維集團的實控人黃宏生也需要為創維找到下一個戰略增長點。
在去年的創維汽車品牌發布會上,黃宏生曾表示,希望能在造車這件事上再奮鬥30年,此情此景,仿若十多年前黃宏生豪言要在地産行業大幹一場,隻是地産的期待落空,造車又真的能成功嗎?
參考資料:
1.全天候科技《外界誤會了創維造車,黃宏生誤會了新能源》
2.澎湃新聞《黃宏生的造車經:新勢力都太燒錢,可以微利不能赤裸裸虧損》
3.BusinessCars《創維汽車 黃宏生編織的一場造車大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