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0 19:20:20

水星是最接近太陽的行星,是太陽系中最小和最快的行星 - 每88個地球日圍繞太陽旋轉一次。

水星以羅馬商業,旅行和偷竊之神的名字命名。在希臘神話中,水星被稱為赫爾墨斯,衆神的使者。它可能之所以得到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在天空中移動得非常快。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但也許令人驚訝的是,它沒有最高的溫度。它是太陽系中密度第二大的行星,也是最小的行星。水星的結構使它成為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

關鍵事實和摘要
  • 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距離5700萬公裡/3500萬英裡。
  • 在所有類地行星中,水星是最小的。它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
  • 盡管水星很小,但它是太陽系中僅次于地球的第二密度的行星。這意味着它非常緊湊。
  • 水星沒有任何衛星或環形系統。
  • 水星的表面與月球相似。它是隕石坑最嚴重的行星,這意味着它已經很多年沒有地質活動了。
  • 水星的半徑為2.439公裡/1.516英裡,直徑為4.879公裡/3.032英裡。
  • 雖然它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但水星上的溫度既熱又冷。
  • 在白天,水星的平均表面溫度可以達到800華氏度/ 430攝氏度。
  • 到了晚上,水星的表面溫度可以低至-290華氏度/-180攝氏度。
  • 水星的溫度變化是太陽系中最劇烈的。
  • 大約45億年前,在重力将旋轉的氣體和塵埃拉在一起之後,水星形成了。
  • 水星形成後,科學家認為它不久後就遭受了彗星和小行星的猛烈轟擊。另一個被稱為晚期重型轟炸的事件在大約38億年前結束,也可能是水星隕石坑表面的原因。
  • 水星半徑的近85%由其巨大的鐵芯代表。
  • 由于核心的異常大小,随着核心冷卻并收縮,水星開始收縮,将表面向内拉。

水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雖然它非常接近太陽,但它不是最熱的行星,這個頭銜屬于金星,但水星仍然是第二熱的。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太空系列1)1

水星比地球的月球略大,在外觀上也與我們的月球非常相似。水星本身沒有任何衛星。這顆行星可以在沒有雙筒望遠鏡或望遠鏡的情況下看到,但由于它離太陽很近,在傍晚的天空中可能很難看到。

表面和結構

水星上覆蓋着各種撞擊産生的隕石坑。其中最大的一個被稱為卡洛裡斯盆地,它的直徑為1.300公裡/ 807英裡。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太空系列1)2

它可能是很久以前由一次巨大的影響創造的。水星有一個非常稀薄的大氣層,稱為外逸層。它由氧,鈉,氫,氦和鉀制成。

由于它的表面與我們的月球相似,這表明這顆小行星多年來一直沒有地質活動。這顆行星主要由岩石組成。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太空系列1)3

雖然它在水星上非常熱,但其表面存在冰凍的水。兩極的一些深隕石坑從未暴露在陽光直射下,那裡的溫度仍然很低。

軌道和旋轉

水星的高度偏心,蛋形軌道使這顆行星接近2900萬英裡或4700萬公裡,距離太陽4300萬英裡或7000萬公裡。它每88天繞太陽一周,因此1個軌道/年相當于88個地球日。水星以每秒近29英裡或47公裡的速度穿越太空,比其他任何行星都快。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太空系列1)4

上圖說明了偏心率的影響,顯示水星的軌道覆蓋着具有相同半長軸的圓形軌道。共振使水星上的單個太陽日持續兩個水星年,大約176個地球日。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太空系列1)5

1965年的雷達觀測證明,這顆行星具有3:2的自旋軌道共振,每繞太陽旋轉兩圈三次。水星軌道的離心率使得這種共振在近日點穩定,此時太陽潮汐最強。太陽幾乎還在水星的天空中。在模拟中,水星的軌道離心率在數百萬年内從零或圓形到超過0.45,因為其他行星的擾動而混亂變化。

基于潮汐響應現實模型的更準确的建模表明,水星在其曆史的早期階段,即在形成後的2000萬年或1000萬年内被捕獲到3:2的自旋軌道狀态。

水星在其軸上緩慢旋轉,每59個地球日完成一次旋轉。但是,當水星在圍繞太陽的橢圓軌道上移動得最快,并且它最接近太陽時,每次旋轉都不會像大多數其他行星那樣伴随着日出和日落。早晨的太陽似乎短暫升起。

然後,它從行星表面的某些部分落下并再次升起。同樣的事情在日落時反過來發生在地表的其他部分。水星在橢圓軌道上行進,當它離太陽較遠時會減速,當它靠近時會加速。

結構

水星是一顆類地行星,有三個主要層:核心,地幔和地殼。水星的地殼沒有構造闆塊,其鐵核巨大,占行星半徑的85%,而地球的内核和外核約占55%。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太空系列1)6

由于核心的異常大小,它通過導緻水星收縮來影響水星的整體大小。鐵芯已經緩慢冷卻并收縮了大約45億年。通過這樣做,它将地表向内拉,從而将地球的大小縮小了1-7公裡或4英裡。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太空系列1)7

這顆行星由大約70%的金屬和30%的矽酸鹽物質組成,導緻其高密度,因此使其成為第二密度最大的行星。據信,如果将重力壓縮的影響從水星和地球中排除出來,水星将作為最密集的第一位。

這種密度也表明它的核心是巨大的,富含鐵。水星的地殼估計厚約35公裡或22英裡。

大氣層 - 外逸層

由于它靠近太陽,水星的引力受到強烈影響。它太小太熱,其重力無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保持任何重要的大氣層。在最極端的地方,水星的表面溫度範圍為100至700 K(-173至427°C;-280至800°F),但由于沒有大氣層和赤道和兩極之間的陡峭溫度梯度,它在兩極從未超過180 K。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太空系列1)8

因此,水星沒有大氣層,但它确實有一個薄薄的外逸層。外逸層傳統上是行星大氣層的最外層。水星的外逸層由氧氣,鈉,氫,氦和鉀組成,這些都由太陽風從行星表面攪動。

雖然水星表面的日光溫度通常極高,但觀測強烈表明水星上存在冰/冰凍水。兩極深處隕石坑的地闆從未暴露在陽光直射下,那裡的溫度保持在102K以下,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水冰強烈地反射雷達,70米高的戈德斯通太陽系雷達和VLA在1990年代初的觀測表明,兩極附近有高雷達反射的斑塊。雖然冰不是這些反射區域的唯一可能原因,但天文學家認為這是最有可能的。

水星上的時間

與地球相比,水星旋轉緩慢。水星上的一天是59個地球日。然而,水星上的一年過得很快。因為它靠近太陽,所以繞着太陽走不需要很長時間。

水星每88個地球日繞太陽一周。如果你住在水星上,你每三個月就會過一個生日!水星的年份是所有行星中最短的。它以每秒47公裡/ 29英裡的速度圍繞太陽移動。

雖然在地球上,太陽每天都在升起和落下,但在水星上,這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生。每180個地球日在水星上發生一次日出。

趣聞
  1. 在古代,水星被錯誤地認為是天空中的兩個不同物體:哀悼之星和黃昏之星。
  2. 水星以每秒約47公裡/ 29英裡的速度繞太陽運行。它是最快的星球。
  3. 從太陽到水星需要3.2分鐘的陽光。如果你在水星上,太陽突然消失了,你隻會在3.2分鐘後注意到這一點。
  4. 水星和金星在地球軌道上繞太陽公轉。這使它們成為劣等行星。
  5. 水星上的火山口Caloris盆地足夠大,可以适應德克薩斯州。
  6. 美國宇航局已經繪制了水星的整個表面。
  7. 水星的核心的鐵含量高于太陽系中任何其他主要行星的鐵含量。
  8. 有時,水星會從其表面流出粒子并産生尾巴,類似于彗星。
  9. 一個被稱為“淩日”的事件每世紀發生13次,使得當它穿過太陽的臉時,可以從地球上看到水星。
大小和比較

我們知道水星是最小的行星。它的半徑為2.439公裡/ 1.516英裡,直徑為4.879公裡/ 3.032英裡。但它與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如何呢?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太空系列1)9

金星和地球都比水星大三倍左右。火星隻比水星大30%,但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太陽系的巨人。

海王星和天王星的直徑是水星的10倍以上。土星的直徑是水星的23倍,而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徑是水星的29倍以上。超過24.462的水星将适合木星的體積。

誰發現了水星?

水星的命名和發現不能歸因于任何人。古人知道水星很多年了,因為它是肉眼可見的。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太空系列1)10

已知最早記錄的水星觀測之一是Mul.Apin片劑。據信,這些觀測結果是由古代亞述天文學家在14年左右進行的。千公元前一個世紀。寫在這些平闆電腦上的水星名字的翻譯翻譯為“跳躍的行星”。

水星遭受了巨大的碰撞

水星的理論是45億年前的。重力将旋轉的氣體和塵埃拉在一起,形成了這顆小行星。然而,水星有一個巨大的核心,科學家認為這是碰撞的結果。另一個巨大的物體撞上了水星,剝離了它的大部分表面。

其他特性

雖然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但它大部分時間都在很遠的地方度過。這使得水星成為離地球最近的行星,至少在某些時期内是這樣。由于水星的大氣層稀薄,夜間氣溫從白天的430攝氏度下降到晚上的-180攝氏度。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太空系列1)11

水星沒有任何衛星,而且由于它離太陽很近,所以它永遠不會有。太陽基本上會偷走任何水星的衛星。

水星的核心含有大量的鐵,比太陽系中的任何主要行星都多。美國宇航局已經繪制了水星的整個表面,是的,它是太陽系中隕石坑最多的行星。

由于水星離我們很近,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向它發送航天器或探測器。第三艘抵達水星的航天器被命名為BepiColombo,它應該在2025年抵達水星。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太空系列1)12

#水星##太陽系##行星#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太空系列1)1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