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一家廢品站内
兩門寫有“康熙八年制”的紅衣大炮被發現
引發廣泛關注
5月23日
記者從莒州博物館了解到
經過文物專家鑒定
對大炮的鑄造工藝、形制和銘文等方面
綜合判斷得出結論
這兩門大炮為當代仿制品
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曆史學院碩士生導師、長期緻力于中國海軍史研究的陳悅表示:這兩門“紅衣大炮”其實就是臆造品,也可以說是根據想象造出來的工藝品。
這兩門“紅衣大炮”有幾個地方一看就不對:
一是炮身後的火門孔非常現代;
二是炮身上的各節炮箍分布混亂;
三是炮身上“康熙八年制”的銘文一看就是電腦體;
四是大炮鑄造工藝非常現代,炮身上的開模線和過去截然不同;
五是這兩門大炮鑄造材質太好,炮身光滑。明清之際的大炮,除非用銅來鑄造,否則表面斑斑駁駁、坑坑窪窪,絕不可能這麼光滑。
陳老師介紹說,
“
紅衣大炮是17世紀初期經荷蘭人(一說葡萄牙人)之手傳入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最初稱為紅夷大炮,後為書寫方便,常寫作“紅衣大炮”,但這樣的名稱是不可能出現在銘文上的。
陳老師還展示了幾張福州亭江炮台上紅衣大炮的圖片。他說,亭江炮台上的大炮是道光年間造的,把它和山東的那兩門“紅衣大炮”做個對比,無論款型還是質地,都有很大差别。
福州亭江炮台的大炮。
據他所知,這兩門所謂的紅衣大炮,在淘寶或一些收藏品網站就可買到。
網上售賣的同款紅衣大炮。
某平台上售賣的大炮工藝品。
轉自丨齊魯晚報綜合
來源: 南國早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