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常用法律知識
1、公民應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權利?
公民在行使權利時,必須注意三點:(1)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不允許隻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2)公民在行使權利時,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不得濫用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例如,憲法第41條規定,公民對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3)公民在行使權利時,必須明确憲法和法律對此項權利的限制。任何權利和自由都不是無限制的,公民隻有在遵守憲法和法律的前提下才能享受權利和自由。如《集會遊行示威法》對集會、遊行、示威行為有一些限制性規定,公民隻有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才能享受權利和自由。
2、購物留心要發票 防患未然留證據
發票是商品購銷中銷貨方為購貨方出具的購銷憑證,載明商品的售出時間、物品名稱、數量、價格。發票是最常用的商事法律憑證。
購物不開發票,給消費者日後留下了隐患,比如在包修、包退、包換“三包”期間找商家解決問題,卻因無發票證據而引發争端。本來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卻由主動變得被動無奈,應該享有的權利得不到保護。因産品質量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時有發生,一旦發生電器傷害、食物中毒等訴諸法律,舉證時發票是重要的證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消費者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發票是财産保險确定保額的依據,保期内一旦發生索賠,又是确定損失的憑證。财産價值幾何,既要看實物,又要看發票,才能合理賠付。
3、合同法對合同的效力是怎樣規定的?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2)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3)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4)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5)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适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6)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7)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8)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9)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财産,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4、哪些借貸合同不受法律保護?
(1)借貸進行非法活動。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受法律保護。
(2)非法金融業務活動。非法吸收公衆存款,變相吸收公衆存款,非法集資;非法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票據貼現、資金拆借、信托投資、金融租賃、融資擔保、外彙買賣等。
(3)非金融企業以合法借貸掩蓋的非法金融活動。
(4)企業之間的借貸合同。
《貸款通則》規定:“企業之間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辦理借貸或者變相借貸融資業務。”企業之間的借貸合同違反國家金融法規,屬于無效合同。
(5)明為聯營實為借貸的合同。
(6)違背真實意圖的借貸關系。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圖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合同。
(7)高利貸利息。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适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5、定金與預付款有何區别?
定金與預付款都是合同一方當事人在另一方當事人履行合同債務之前向對方給付的一定數額。但二者區别甚大,不容混淆。
(1)定金合同是要物的從合同,而預付款的約定則是主合同的一部分,且為諾成式的協議。
(2)定金的主要功能在于擔保合同的履行,定金的給付并不是履行債務的行為;而預付款的主要功能在于為一方當事人履行合同債務提供資金上的一定幫助,預付款的給付本身構成了履行債務的行為。
(3)當合同陷入履行不能或者履行遲延時,定金發揮着制裁違約方、補償守約方的雙重功能。即定金給付方違約時,無權要求返還定金。定金收受方違約時,應雙倍返還定金。而在支付預付款的場合,無論是由于給付方違約,還是收受方違約而解除合同時,收受方均座如數退還預付款。
(4)定金可以廣泛地适用于各類合同,而預付款的适用則存在不少法律限制。
青少年法律常識
1、與青少年有關的法律有哪些?
專門保護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
内容中有關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刑法、民法通則、繼承法、婚姻法、收養法;
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六條措施》、《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安工作,預防學生擁擠踩踏事故》。
2、法律對青少年的重要性
(1)學習法律知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2)學習法律可以對未成年人起到保護作用,比如《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合法權益。
(3)學習法律當自身遇到不法侵害或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可以提起法律訴訟,追回損失。
3、青少年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1)不要輕信陌生人,與陌生人交流要時刻保持警惕。
(2)要學會分辨真僞,對新鮮事物不能一昧的盲從,首先要做的是分辨其利弊。
(3)避免誤入困境并學會擺脫困境。遇到困難或發生意外時,應保持鎮靜,并積極想辦法尋求幫助。
4、青少年應該用什麼樣的态度面對法律?
(1)應該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識,深入了解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
(2)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用法律武器武裝自己。
(3)要具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具有挫折意識。
(4)要有勤奮的精神和執著的追求。
(5)要具有堅強的自制力,具有健康的情感。
5、青少年獲得法律幫助的途徑有哪些?
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和途徑主要包括:
訴訟途徑:打官司;
非訴訟途徑:投訴,調解,裁決,仲裁,複議,申訴等。
法律服務的主要機構是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還有就是可以找當地居委會,婦聯,公安局等等。
6、為什麼要研究青少年的法律意識?
我國的青少年犯罪,已呈現出了低齡化、團夥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趨勢,已成為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認知水平低下。由此可見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
7、為什麼青少年普法意識不足?
造成青少年普法意識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和學校不重視,學校在高中才将具體的法律知識。再者法律和政治一樣枯燥無味不生動。雙面造成法律意識的淡薄。
8、怎麼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
(一)提高認識,切實重視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
(二)建立機構,健全網絡,構建普法教育服務體系
(三)抓防範,推進社區青少年犯罪預防計劃
(四)抓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
9、青少年的法律概念是什麼?
青少年的年齡界限定在13周歲至25周歲。它既包括一部分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法學界關于青少年犯罪是界定于此年齡段);也包括一部分19—25周歲的已成年人(統計青少年犯罪率即界定于13—25周歲)。
10、開展普法活動對青少年有什麼意義?
可以增加青少年對法律的認知,同時可以減少青少年犯罪率。因為青少年處于成長階段,對法律,對社會的認知感很模糊,所以可能會産生不健康的心裡,如果受 到不法之徒的誘使,還可能會導緻犯罪!所以開展普法活動對青少年對社會都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樣可以使社會更安定,而且還可以使青少年有良好的心裡素質。
編輯:富答法律咨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