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肥蝦
年三十的結束預示着新一年的開啟,元宵節的落幕則表明新年又過完了。眼看着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就要結束,胡吃海塞的同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
你的頭發……剪了嗎?
回答大多是幹脆的:「正月哪能理發呢?俗話說得好,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我們得等到正月結束了再理發呀!」
小時候懵懂,常常被長輩告知,正月裡是不能理發的,因為會「傷」舅舅,或者「妨」舅舅。現在我們說得更直白,還帶有幾分恐怖的色彩:「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這是一個從小到大都沒搞明白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正月裡剃頭和舅舅有這麼大的關系呢?舅舅們招誰惹誰啦?聽起來完全不相幹的事情,竟然流傳了這麼久,而且很多人絕對不去犯這個忌諱。
有人說,從曆史的軌迹上看,人類經過了長久的母系氏族社會才逐漸走向父系社會,在母權當道的社會中,舅舅是「娘家人」的重要代表,是維系家族正常運轉的中樞角色。話雖這麼說,如此舉足輕重的舅舅,生死大事竟然取決于外甥的幾根毛發,未免有點小題大做了吧!
想搞清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為什麼要理發說起。
古時候,人們是不理發的。孔老夫子教育我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頭發和身體一樣,上升到了倫理綱常的高度。因此,頭發非但不能損傷,還要倍加愛護。
至于中國人為什麼要「剃頭」,肇始于清朝初年的「薙發令」。
375年前,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滿人入主中原,其習俗之一便是留發結辮。滿族人長期生活在馬背之上,将辮子束縛起來,更方便騎馬射獵。但是,對于剛剛入關的滿族人來說,他們并沒有将這種習俗推廣的意願,倒是一位漢族降官孫之獬,貪慕富貴,求榮心切,在上朝的時候剃發留辮,穿着滿族官員的服裝。
尴尬的是,無論是漢臣還是滿臣,并沒有人理睬孫之獬,大家都看不起他。不料,孫之獬羞憤中上書,力谏全國削發易服,于是,便有了給漢族百姓帶來痛苦的屈辱的「薙發令」。
《東華錄》記載:「自發布告之後,京城内外,直隸各省,限旬日盡行剃完。若規避剃發,巧詞争辯,決不輕貸。」薙發令足夠嚴格,是滿族人從精神上征服漢族人的具體表現,且态度十分強硬,宣稱「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
此時,漢族百姓彷佛大夢初醒,深切體會到自己已然成為亡國奴。于是,平日裡溫柔敦厚的百姓們再也無法忍受由異族擺布的命運,開始自發地興起保衛頭發的抗争。最著名的便是江陰保衛戰。
經曆了數年的反抗和多少人的死傷,大多數百姓開始保持正月裡不剃頭的習慣,一些文人士大夫還高喊着「頭可斷,發不可剃」。正月裡不剃頭,并不是忌諱對舅舅不吉利的預言,而是借用「死舅」的諧音——思舊,來表達故園之思和精神上的反抗與不滿。
正月不剃頭也有養生的說法。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人們在春天尤其講究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從中醫理論上來說,春天萬物生發,應當讓頭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違反這個規則,可能會傷及肺部。
直到現在,中國很多地方還保留正月不剃頭的習俗。現在,滿漢早已是一家,硝煙和戰火、矛盾與隔閡早已化解,我們保留着古老的習俗,宣揚着具有年代感的俗語,更多意義上是傳統文化的體現。至于理發,隻有一個原則——頭發什麼時候長了,就去理了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