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塊景觀石,或在水中,或在水邊,姿态多樣。
提升改造後的索須河,呈現出一派郊野原生态風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文許俊文攝影
四環向北,黃河向南,一條索須河,綠水潺湲。曾經的隋唐大運河,已掩埋在河道之下;如今的索須河,提升改造之後,已然是“細草微風岸”“聽蛙聲一片”。怎樣才能窺視大運河的風貌?今年年内,鄭州市索須河彙合口上遊至弓寨大橋段生态提升工程即将動工。從師家河壩,到北四環弓寨大橋,全長4.5公裡。規劃設計将充分考慮對大運河通濟渠段的保護傳承利用,以深入挖掘大運河遺址的曆史文化價值,弘揚展現治水興水文化。
索須河上蛙聲一片生态提升工程已出效果
細草,微風,河岸。暮春時節,升溫時候,黃河南側,一片清涼所在,蘆葦清波,楊柳花片。從索須河江山路附近的河岸,一路向東,提升改造後的索須河,呈現出一派郊野原生态風光。
開闊的河面上,秋天的蘆荻未落,水草豐美搖曳。不經意間,就能驚起一灘鷗鹭,還有戲水的野鴨,在悠然“梳理”着羽毛。走在岸邊,就能“聽取蛙聲一片”。
作為賈魯河的主要支流,索須河的生态治理提升工程,早在2014年就已拉開帷幕。如今,提升工程的一期和二期,生态景觀效果已顯現。繁花綠樹,遊路棧道,波光水影,微風吹來陣陣花香,一到周末、節假日,這裡便成為遊人的“天堂”。
除了生态景觀河,索須河也是一條曆史文化河。鄭州市水利局相關人士說,索須河地處鄭州城市北部,北臨黃河南岸國家風景名勝區,南為惠濟區的新城區,西起荥陽故城,東入鄭州母親河賈魯河。作為隋唐大運河通濟渠遺址鄭州段的核心帶,世界級文化遺産是她最耀眼的名片,一河貫穿了古荥大運河曆史文化片區,如一條白練串起了兩岸生态良好的區域、豐富的人文曆史遺存。
走在河道兩側,時不時能看到世界遺産名錄的标志,一座座涼亭檐角欲飛,潺潺東逝的流水,仿佛向人們講述着千百年來大運河的風光。
三期、四期正做掃尾工作打造市區北部生态綠廊
索須河上,一條條棧道蜿蜒在水面,給前來遊玩的市民提供着親水的空間和機會。一塊塊景觀石,或在水中,或在水邊,姿态多樣。而綠蔭河面之間,一條休閑步道,吸引着遊人的腳步,在索須河上獲取一段難得的悠閑慢時光。
索須河生态治理提升工程,起到的效用是多方面的。鄭州市水利局規劃計劃處相關人士介紹,索須河通過建立穩定的河道濕地環境,恢複河道的自淨能力,改善河道的生态環境景觀,與沿岸的綠帶共同發揮作用,使索須河水系成為一條貫穿區内的生态綠廊。
通過生态提升改造,索須河将體現獨享“秦漢名郡”“千年運河”文化特質、鴻溝運河之祖、匹配中原文化高地地位的古運河水岸。
鄭州市水利局上述人士說,水利局黨組高瞻遠矚擘畫索須河系列生态提升項目,規劃設計部門結合景觀打造及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超前謀劃,各期建管單位高标準建設。鄭州市引黃灌溉工程管理處保質保量供水,為索須河内的一泓綠水提供源源不斷的黃河水,才創造出一條生态綠廊。
目前,索須河生态治理提升工程一期、二期已經建設完畢。而三期即花王橋至中州大道段生态提升工程,和四期即中州大道至祥雲寺段生态提升工程,目前也都完成了主體工程,正在進行河道兩側遊路和堤頂道路的施工。預計不久的将來,索須河生态治理提升工程的四期工程将完整呈現在廣大市民面前。
第五期工程年内動工大運河文化味兒會變更濃
鄭州市水利局規劃計劃處上述人士說,索須河提升改造工程的一個目标,便是體現獨享“秦漢名郡”“千年運河”文化特質、鴻溝運河之祖、匹配中原文化高地地位的古運河水岸。另外,還将探索在隋唐大運河通濟渠鄭汴先行線路示範段中的文化表現形式。
值得期待的是第五期工程,即鄭州市索須河彙合口上遊至弓寨大橋段生态提升工程。該工程位于惠濟區,自師家河村師家河壩至北四環弓寨大橋,全長4.5公裡。
該工程的規劃設計充分考慮對大運河通濟渠段的保護傳承利用,專門進行了文化專項設計,以深入挖掘大運河遺址的曆史文化價值,弘揚展現治水興水文化。
根據計劃,水利部門将盡快完成各項前期工作,确保年底開工建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