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張大伯(化名)的右眼被鐵絲紮傷,當時沒有接受規範治療,後來右眼失明了。
前陣子,張大伯覺得左眼看東西也模糊了,去醫院檢查發現,左眼得了交感性眼炎。幸虧出現症狀後及時就醫,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後病情控制穩定下來,如果拖延下去,很可能左眼的視力也保不住了。
交感眼(左眼)的影像學檢查
明明是右眼受傷
為什麼會影響到左眼呢?
難道眼睛也會“有難同當”嗎?
什麼是交感性眼炎?
交感性眼炎是指一眼穿通傷或内眼手術後(白内障、青光眼等内眼手術)的雙側肉芽腫性葡萄膜炎。其中受傷眼稱為誘發眼,未受傷眼稱為交感眼,是眼外傷中最嚴重的并發症之一。
交感性眼炎有哪些症狀?
交感性眼炎最早期的症狀就是眼前漂浮物以及眼調節功能的喪失。
交感眼起初自覺症狀輕微,臨床反應為
眼睛充血、眼痛、畏光、流淚、視力下降,部分患者可出現頭暈、心慌、胸悶、乏力
等症狀。
并發症有繼發性青光眼、并發性白内障,可損傷視力甚至
緻盲 。
少數病例除了具有眼部症狀外,還有全身表現,如
白發、白眉、白癜風、聽力障礙及腦膜刺激症狀
等。
交感性眼炎在外傷後的潛伏時間,短者幾小時,長者可達40年以上,90%發生在1年以内,最危險的時間最受傷後4~8周,
緻盲率很高 。
研究表明,眼睛受傷以後,好眼發生交感性眼炎的概率大約在0.2%~0.5%不等,而眼内手術(比如白内障、玻璃體切割術等)後另一隻眼發生交感性眼炎的概率大約是0.01%。
随着研究加深和技術進步,交感性眼炎的發生率不斷降低;但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白内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對眼内手術的需求增加,老年人發生交感性眼炎的幾率又在上漲。
交感性眼炎的發病機制
交感性眼炎的具體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目前普遍認為是眼外傷和内眼手術引起自身抗原暴露,觸發了針對葡萄膜黑色素細胞、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和光感受器細胞的遲發性過敏反應,T淋巴細胞在發病中發揮重要作用。病毒感染可能參與抗原的激活。
遺傳因素亦與本病有相關性。
交感性眼炎怎麼預防?
交感性眼炎對雙眼的組織結構破壞嚴重,是一種危害極大的緻盲性眼病,因此對該病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遭遇眼睛外傷,
一定要去醫院妥善處理
。首先應正确處理穿通傷口,及時取出眼内異物,修複創口,有效控制眼内炎症。如受傷眼傷口範圍大,眼内容大部已脫出,視力已完全喪失且無任何恢複希望者,應立即行眼球摘除。對傷後眼球已萎縮、眼部炎症持續不退、刺激症狀明顯且無視力恢複希望者,宜行眼球摘除。
但是,交感性眼炎的發病率極低,且通過
藥物治療
可使炎性反應得到完全控制,視力通常可得到一定恢複,因此
眼球摘除術 和 眼内容摘除術
并非交感性眼炎的首選預防和治療方法,尤其在受傷眼還保留一些功能時。
對于已發生交感性眼炎的患者,眼球摘除術或眼内容物摘除術已不具備預防作用,并且視力預後無差别,因此保護眼球的完整性,使用藥物治療仍為首選方法,故不宜輕易摘除眼球。
交感性眼炎怎麼治療?
應及時正确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輔以抗生素和散瞳滴眼液,必要時輔以免疫抑制劑、生物調節劑等。
要注意:應當長期門診随訪,切不可自行減量或停用糖皮質激素等藥物。
為了預防複發,用藥期間應注意藥物副反應并定期檢查眼壓。
一般應随診3年以上。其間要
每年随訪一次 。
交感性眼炎患者左眼發病後2個月複查Oct
總結
一般情況下,當遇到眼外傷以後,醫生都會竭盡所能保住患者受傷的這隻眼睛,首先會考慮藥物治療,而不是武斷地直接摘除眼球。且随着醫療水平的提升和技術設備的成熟運用,交感性眼炎會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控制。
但對患者來說,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千萬不能以為藥物治療或手術做完就可以不管了,也不定期複查。眼睛受傷或手術後,應當時刻注意觀察好眼,一旦出現側眼紅、眼疼、視物模糊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并最好定期複查和随診随訪。
參考文獻:
1.陳利雙,易全勇.不同原因交感性眼炎二例[J].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2020,22(2):158-160.
2.霍裕婧,趙丹. 交感性眼炎的診治進展[J]. 健康之路,2017(7):21.
3.狄宇等.交感性眼炎的研究現狀[J]. 中華眼科雜志.2017(10).
來源:邵逸夫醫院
作者:全科醫學科 潘斌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