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媽媽為什麼逼我學習?是為了你将來點餐的時候,可以不看價格。是為了你在累的時候,随時可以打車回家。為了你在外出旅遊的時候可以住自己喜歡的酒店……”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清華媽媽語錄”成為電商平台銷售的網紅爆款。該商品有木制相框擺件、也有牆紙形式,内容均為激勵孩子努力學習的話語。
一款木質相框内印着“清華媽媽語錄”的産品在網上銷售。 圖片為電商平台截圖 轉自澎湃新聞
筆者在搜索時發現,一些類似的“語錄”商品月銷量可達數千件,單價在十元左右。有買家評價稱,“送給讀高中的孩子,很有激勵作用”“希望能給孩子帶來目标”等。
以教育焦慮制造市場需求,這樣營銷味十足的“語錄”商品,在很多層面都可謂“槽點滿滿”。從價值觀來說,它體現的是純粹以财富為教育目标的功利化思維,仿佛學習的目的就是要過上物質豐沛的生活,而後者就是幸福人生的同義詞。
可正如一位網友總結的:這就是赤裸裸的“以消費主義為基礎的功利主義教育”。現實中,我們看到過太多雖無衣食之虞,卻内心空虛、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誰、真正喜歡什麼的例子。一些人即便一路名校,從事外表光鮮的職業,可很多人生選擇都是在迎合父母和外界的期待,自己的内心并不充實快樂。對他們來說,哪怕可以随意打車、旅遊時住自己喜歡的酒店,也很難說是獲得了人生幸福。
更何況,簡單将“努力學習”與“收獲成功人生”畫等号的邏輯,也存在不小的漏洞。每個人的禀賦不同,人生際遇各異。從概率上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過努力考上清華、北大等頂尖名校。即便進入了名校,也不能保證從此“一路開挂”,過上所謂的“體面生活”。每個孩子的興趣、特長各不相同,教育的目的,是引導他們正确認識自我、探索内心,選擇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偏執地追求單一的人生目标,甚至把“上不了名校”等同于“人生失敗”。
其實,類似的“清華媽媽語錄”爆款并非什麼新花樣。記得在筆者高中時期,一些所謂的“哈佛圖書館語錄”就十分流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句“你睡覺的時候,你的對手正在翻書”。那段時間,我的成績不升反降,因為隻要一閉眼,腦海中就自動浮現出那句告誡,導緻一度休息不好。現在想來,這些語錄的套路大同小異,都是在借助名校噱頭收“智商稅”,而傳播的道理又經不起推敲。
而對于“清華媽媽語錄”成爆款一事,更值得關注的是家長跟風“下單”時的心态:仿佛隻要輕松一點擊“購買”,在孩子書桌前簡單一貼,就能起到教育督促作用,甚至能完全代替家長的“在場”。某種程度上,這一做法反映的是一種教育上的惰性思維,是另一種形式的“糊弄式”教育。
對于他人的育兒經驗和教育學常識,家長當然需要借鑒學習,但合理的方式絕不是簡單“複制-粘貼”,讓一份“模闆語錄”去代勞。家庭教育需要的是愛的澆灌,是遵循成長規律,更是保持對孩子的尊重與關注。
“清華媽媽語錄”牆貼在網上銷售。圖片為電商平台截圖 轉自澎湃新聞
比如,青少年時期,孩子們需要被認可、被鼓勵,此時,家長就有必要掌握基本的溝通技巧,避免打擊、否定式教育,建立良性的親子溝通模式。對于學習、财富與職業發展方向等問題,家長要做的也不是生硬灌輸“标準答案”,而是應該用心引導孩子去閱讀和思考,以平等的姿态與之進行探讨,幫助他們逐步形成理性、成熟的财富觀和人生觀。如果希望激勵孩子,也可以嘗試由孩子來主導,自己确立“成長公約”,明确自己的階段性目标,從而培養他們的計劃性和自驅力。
總之,教育是一門需要真誠和認真對待的學問,絕不是簡單貼一張所謂的“清華媽媽語錄”就能“大功告成”的。人生沒有什麼“萬能公式”,世界上也不存在“十元包郵”的成功秘籍。教育需要家長的“在場”,隻有真正“看到”孩子,用心去陪伴他們成長,才能幫助他們形成獨立、完整的人格,展開屬于自己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