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笛子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骨笛,人們驚奇地發現二者之間竟有如此的相似,而這個相似卻走過了七千多年的曆程.笛子在這七千多年曆程中的沿革和發展不由令世界驚歎:中國竹笛藝術是如此地魂麗多姿。
一、笛子的簡介
笛子,是古老的中國樂器,也是中國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兩者之間的中音笛。
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運用,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在民族樂隊中,笛子是舉足輕重的吹管樂器,被當做民族吹管樂的代表。
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玉笛及紅木做的笛子,古時還有骨笛。不過,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為竹笛聲音效果較好,制作成本較低。笛子采用的竹子在陰幹以後基本上要經過裁料、上漆、鑽孔、校音、纏線、刻字等工序。笛子的一大特色就是在笛身上往往刻有唐詩以及制作者的名稱。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内膛,外呈圓柱形,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2個基音孔和2個助音孔。
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内膛。
笛塞 用軟木材制成的塞子,裝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裡。
笛膜 一般是用蘆葦膜做成的,經揉紋後取一小方塊使用。經過氣流振動笛膜,便能發出清脆、明亮的聲音。
笛孔 分為吹孔、膜孔、音孔。
海底 又稱笛腦,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氣流向上,使口風向下流動,集中發音。
纏絲 使用絲弦,纏于笛身外面,共有21道至24 道,起保護笛身以免炸裂的作用。
飄穗 系于助音孔上的裝飾品,通常用絲帶編成。
鑲口 通常在笛身左端(或兩端)鑲以牛骨或象牙,稱為鑲口。
二、笛子的種類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豐富,而且它的品種也多種多樣,有曲笛、梆笛、定調笛、加鍵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南北兩派。
笛子實際上是一類樂器的通稱,如果從音高上分類,笛子一般分為曲笛 (笛身較為粗長,音高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于中國南方)、梆笛(笛身較為細短,音高較高,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國北方各戲種)和中音笛(形狀、發音特點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間)。
三、笛子的選購
1、檢驗笛子的竹質。笛管要求竹質堅實(竹紋老)。竹紋細密。管身直而圓。
2、檢驗笛子的音準。方法是按照校音儀器标準音笛或定音樂器(手風琴、電子琴等)對照試吹。主音确定後,再按音程關系,對笛子的全部發音的準确性進行檢驗。
3、檢驗笛子的音量。一般來說,音量大者為好。音量大的笛子,共鳴大,振動力強。吹奏時手指上有時有一種發麻的感覺。
4、檢驗笛子的音色。對音色的一般要求是松、厚、圓、亮,這一方面取決于笛子本身的質量,另一方面與貼膜技術、演奏技巧也有密切的關系。
5、檢驗笛子的靈敏度。一般來講,以氣到音出、發音不遲鈍為好,反應越快越好。
6、初學者應選調性。同樣一款竹笛有各種不同調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