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關于陪同孩子寫作業的各種吐槽新聞不斷地刷屏,甚至有媽媽因為陪同孩子寫作業導緻需要做“心髒支架”的新聞,各種因陪孩子寫作業曝出的“大料”也是着實驚人。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好像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寫作業似乎已經成為影響親子關系、家庭和諧的重大因素了。長期因寫作業導緻的崩潰情緒,不僅影響着家長的情緒,更對孩子的心理産生重大的影響。家長越來越容易暴躁,對孩子更是容易着急上火……,孩子因家長暴躁的情緒變得膽怯、小心翼翼,甚至懼怕寫作業等等,雙方都因寫作業陷入惡性循環,不能自拔。作為家長,如何緩解因作業導緻的負面情緒,擺脫惡性循環呢?
我教的班,我經常和我的學生說兩句話,第一句“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獨立完成,不會的打問号,并且在旁邊寫上哪裡不明白,老師批作業看到後上課講。”第二句“不要家長輔導作業,我們學的知識,隻要你上課認真聽課,都可以學會,要是沒聽明白,下課問老師,今日事今日畢。”
家長為什麼要輔導孩子寫作業,這是我一直想說明白的一個問題。有的家長說“在學校沒學會,老師布置的作業不會做”。我想說,你在家教會了,要老師幹什麼。老師教學生,不就是把學生不會的教會他嗎!要是孩子都會了,老師不就失業了。
我們設想一下,小學生學的知識一共就那些,隻要上課好好聽課,都會學會。一個學生,在學校老師教,在家裡家長教,我們動動腦子想想,孩子智商正常嗎!不就是學點知識嗎!不至于弄成這樣!真的!實話!
作業一般就是對當天知識的一個複習和明天知識的一個預習。你的孩子要是當天的知識沒學會,家長要幫助孩子積極地反饋給老師,老師看作業時,發現了問題,才會解決問題。你每天的作業都是完美的,這樣就給了老師一個錯誤信息,以為孩子都會了,就會繼續新課,家長就會繼續輔導,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我發現,不知什麼時候,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系變得有些微妙。老師經常會督促家長,要多管孩子,不要光忙工作。老師教育孩子會小心翼翼,擔心家長有意見,不知道哪一天會被告了,以至于不敢管學生。我記得我小時候,要是學不好或者考不好的時候,就害怕,害怕家長知道,家長知道了,會批評教育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在學校怎麼學的,人家能學會你為什麼學不會”。那時候家長是老農民,哪有時間輔導你。要是在學校裡挨了批評,也不敢回家說,因為一回家說,家長就會說“老師訓得你輕,你肯定沒學好,或者做錯事了,要不然老師不會批評你,再不好好學,老師打了你也是活該”。
家長們要注意,你輔導孩子這個行為,容易讓孩子産生依賴行為,更容易導緻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課。他會覺得我學不會,你會教我,他學習不是他自己的事情,是家長的事情,是給家長學的。
家長重新調整陪孩子寫作業的方式,父母不要過多地陪孩子學習輔導孩子作業,這會讓孩子從小産生極強的依賴思想,失去在學習中獨自解決難題的能力。陪同寫作業不是家長代替孩子去思考問題,而是在孩子有需要時可以予以指導,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家長可以在陪同時,做自己的事情。身邊有位朋友,在學習時都是爸爸陪同,爸爸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看自己的書,隻在有需要時提供指導。在他高中畢業考上985某所名牌大學時,這位爸爸也通過了注冊消防工程師、二級建造師等等至少五本證書的考試。真正的陪同作業是真的“陪同”,而不是家長主動積極地“指導”;
與孩子協商好具體的作業時間,家長和孩子一起協商好每天寫作業的時間,合理進行規劃,可以在孩子學習桌上擺一個小鬧鐘,讓孩子看着時間,做作業。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孩子做作業的效率,還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經常不能集中精神,一會摸摸玩具、一會聽到哪裡有聲音就湊過去看看,這也是經常惹怒家長的行為。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沒有打擾的學習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故事分析:
我家大寶一年級下,在第一學期最崩潰的是2件事,一是拼音學習,二是每天的作業是什麼。因為沒有去幼小銜接班,買了視頻又不好好看,大寶的拼音等同0基礎,尤其是b,/p,n/l不分,平翹舌不分,三連音完全亂七八糟,念一遍拼音練習本(學校發的),我血壓飙升。最開始我當然也罵啊,用很嫌棄的口氣說:“這麼簡單你都能錯?”但是再憤怒我都沒說過她一次笨,這是一個不能用的字,一旦被貼上标簽,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無可救藥的。
解決的辦法有2個:1.在要罵的時候深呼吸3次,忍住,然後把她扔給爸爸。2.在心裡默念: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3次,走到旁邊冷靜完再繼續。因為爸爸比我耐心,我在罵了大寶3次後被爸爸做了思想工作,後來我反而有耐心了,一次也沒罵過她,陪伴她度過了拼音關。現在老師都是把作業直接微信給家長,不像我們以前要抄作業回來給家長看,這就造成了一個大問題:依賴。
之前說過我大寶識字量很大,原本我以為看作業肯定沒問題的,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每天4:30我把作業發給她,她都要打N個電話問:媽媽今天作業是什麼?還不是一次性問,非得一個個問,簡直崩潰。更崩潰的是你以為她是字不認識?不,回家叫她念全會,完全就是依賴。那段時間真的超級煩躁,每到4:30就腎上腺飙升。我也吼了她3次,但是沒有什麼卵用,後面跟爸爸一商量,打印了幾張作業,回家一步步分析給她看。
首先1、2、3、4是表示今天有幾項作業,其次每一項作業都會有注意點,但都有規律,舉例說明。最後,實在有不懂的作業等媽媽回家再做,如果你能做到每天減少一次電話,獎勵10分。後來慢慢地她就不打電話了,因為已經找到規律了,小朋友也是要軟硬兼施,鬥智鬥勇的啊。雖然看起來我家孩子好像崩潰的點少,但放在當時那個時期真的很鬧心,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其打罵吼不如想着怎麼幫助她一起解決問題。
總結語:
隻要有心,什麼事都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
首先得弄清楚為什麼需要陪孩子寫作業?又怎麼會到達崩潰邊緣的心理狀态的?孩子的學習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而不是去強制或監督。老師布置作業後一般會要求家長檢查簽字,關鍵點在于檢查與提醒,讓孩子逐步養成自覺而主動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家長完全沒有必要陪在孩子的旁邊,像一個監工一樣關注着孩子的一言一行。物極必反的道路大家都明白:如果你在工作的時候,領導一直在旁邊盯着你,顯出一副不信任的感覺,你心裡會踏實嗎?你的工作效率會因此而提高嗎?
其次,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他清楚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而非家長的事。有了責任心,自然會有自己的打算與擔當了。反之,如果破壞了孩子學習的熱情,隻為了家長的期望而被動行事,就算在旁邊拿把刀逼他,也無濟于事。
第三:調整自己的心态。先做好自己,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孩子作業的時候,自己在房間裡或看書,或工作,以自己正面積極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切忌:唠叨,埋怨甚至責罵,動手,這都會适得其反,還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有時可能會終生難愈。
第四:孩子的成長應從長計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習隻是人生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提升家長自我的意識維度,真正做到無條件地愛孩子,不拿任何條件來交換。總有家長威脅孩子:你取得了好成績,才能得到禮物,才能出去旅遊......或者把無條件的愛誤認為溺愛,對孩子過于自由,放縱,沒有邊界。最恰當的方法是對孩子溫柔而堅定,原則上的問題不能放松,該批評的還是應該嚴肅批評,這無關你對孩子是否無條件的愛。
最後再強調一下無條件的愛在學習方面的表現是:無論孩子成績好壞,家長都會無條件接納,不以考第一而多付出一份愛;不因考倒數第一而少愛他一分。當孩子能真切感受到來自父母無個人私欲的無條件的愛時,自然也就改變了和父母相處的态度。培養出一個懂得愛,懂得感恩,有自我價值感的人是否比單純會學習顯得更為重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小正确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從小引導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小指導孩子碰到問題如何應對,如何解決。而不是“填鴨式教育”。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養成習慣很重要,希望家長盡快脫離輔導作業的苦海!教育孩子是一項“技術活兒”,路途艱難,任重而道遠,希望以上的方法對你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