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了一篇《農村電商的出路到底在哪裡?》,裡面說了核心問題就是缺人才,可村裡每年培養出那麼多大學生為什麼都不願意回去呢?
今天這裡先不說那些主觀上不願意回去的(畢竟大城市工作機會多,吃喝娛樂的地方多),下面說說這些大學生中自己願意回去,家裡反對的一種情況,很明顯這也是當下中國農村的一種社會風氣,就像農村結婚彩禮重一樣。
最近一個哥們和我說想回鄉搞蔬菜大棚,我說這事好啊,回歸大自然,衣錦還鄉。
可這哥們卻說,他家裡人反對的厲害。我問為什麼,他說他家裡人覺得丢人。
我問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他說他父母潛意識裡就是想隻有在外面混好了才能回去,不然讀了大學有什麼用,不是被别人笑話嗎?
我說過自己的日子那麼在乎别人的看法幹嗎?他搖搖頭說,父母的想法就是這樣的,怎麼解釋也沒用。
我問,如果你考家裡的公務員你父母同意嗎?他說,他父母巴不得呢,很多次都這麼勸他了。
這就是當下這個社會,回去考縣裡、鎮裡的公務員,工資也就兩三千,工作辛苦不說,政府人際關系還難處的要死,但抵不過父母同意啊。自己回去創業呢,稍微做的好點,一年十幾萬幾十萬的收入,可父母卻反對的厲害。
冷靜下來一想,好像還真是這樣,在你剛做一件事的時候,大多數中國人好像都隻能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自古都是這樣的。
面對家人群體雖然不能這麼說,但意思也差不多了。比如你已經做了某事,結果并不好,父母砸鍋賣鐵都會幫助你。但這事如果還沒做,這時父母也會拼死阻止你。
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理念呢,為什麼隻能衣錦還鄉,不能還鄉再衣錦呢?就比如上面說的考公務員一樣,哪怕你告訴他公務員工資不高,還整天加班喝酒傷肝傷胃的。他也會告訴你,公務員工作穩定啊,畢竟是國家的人啊。好吧,難道不是公務員就不是中國公民了嗎?
試問,這是誰人之錯?農村真的缺人才嗎?其實是缺少吸引人才的内動力,這個内動力也可以稱之為社會風氣。可社會風氣怎麼來的呢?還不是這個國家社會自己引導的?
自己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想回去都回不去,何必還再談從外地吸引大學生呢?看來這個問題隻能留給時間、留給真正的能人志士,像毛爺爺這樣的偉人去解決了。所謂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别人的腦袋裡;二是把别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