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博 攝影報道
9月23日,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将在成都市新津區的天府農博園裡拉開帷幕。近期,正值水稻成熟之時,全國多地都在搶收糧食喜迎豐收。
金色的水稻随風搖曳,幾台收割機發出隆隆的機器聲來回穿梭,身後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稻杆,這是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以下簡稱“天府糧倉産業園”)高标準農田裡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今年經曆了高溫天氣,與去年相比産業園内水稻的總産量穩中有增。農作物産量如何增産增收?數字技術如何賦能傳統農業?為什麼要建設高标準農田?對此,9月21日,封面新聞記者采訪了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管委會鄉村振興研究部劉波。
十萬畝高标準農田
今年産量穩中有增
“今年水稻産量比去年略有增長,預計每畝550公斤,農民今年每畝地分紅能拿到700元。”劉波說, 今年的高溫天可能對水稻生長造成危害,崇州水資源豐富,而且應對得當,所以影響不大。從另一方面來說,高溫也會促進農作物生長,今年水稻長勢還更好了。
他介紹,2013年開始,四川省崇州市在成都市天府糧倉産業園内開始建設十萬畝高标準農田,主要種植水稻、小麥和油菜糧油作物,将來計劃在崇州市全域建成高标準農田。“現在全市高标準農田占68%,天府糧倉産業園内占80.5%。”劉波說。
高标準農田的建設也為全程機械化作業帶來便利。“目前全市農機化率92.9%,天府糧倉産業園内94.3%,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他說,從播種、插秧、機耕機收、烘幹倉儲,整個水稻生長到加工成大米的過程,稻谷全程不落地。“比起十多年前傳統晾曬方式,現在不僅減少污染、提高稻米品質,而且還減少運輸途中造成的糧食損耗。”
體制機制創新
農業共營制模式帶來增産增收
在農村裡的田間,偶爾能看見幾名老人弓着背、拿着鐮刀割稻子。跟城市裡燈紅酒綠的生活相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平淡的農村生活,留在家裡的都是一些老年人。種地是體力活,而且收入也不高,也沒人願意去種了。
2010年開始,崇州探索創立了農業共營制。首先,農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其次,借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公開招聘、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同時,政府提供科技、金融、品牌等專業化配套産業鍊服務。通過這個模式,推動了糧食生産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
“目前天府糧倉産業園已經有2565名農業職業經理人,年齡最小的不到30歲。”劉波說,除了合作社裡搞生産經營的職業經理人,還有社會化服務職業經理人,比如植保、電商、農機、營銷及加工等多元化經理人,讓團隊更加專業。
科技賦能糧食産業
培育多個優質糧油品種在全川推廣
“整個長江上遊區域的水稻、小麥和油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具,在這裡集中進行種試,篩選出适合崇州乃至成都平原甚至整個四川的優良品種進行推廣。”劉波介紹,為了研發良種,天府糧倉産業園聯合中國農科院、中種集團等院校企業,建成占地1000畝的長江上遊優質糧油中試熟化基地。
今年上半年,在這個試驗田裡評比出了703個優質水稻品種,包括今年參加四川“稻香杯”評選的55個水稻品種,也在崇州進行田間試驗。“優秀的水稻品種不僅要口感好,更重要的是産量高,如果田間表現不好,也沒辦法大面積種植推廣。”劉波說。
他介紹,該基地2013年建成,截至目前,已經累計篩選了62個優質糧油品種在全川進行推廣,其中“宜香優2115”推廣面積最大,在全川水稻品種占8%。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