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六,與古人争君王待賈生薄與不薄:
王安石七絕《賈生》
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注:
賈生,賈誼(前200一前168),西漢傑出的政論家,文學家。主張改革政治,頗得文帝賞識。後遭讒毀,貶長沙,郁郁而終。略,大概,差不多。賈誼的建議,多為文帝采納。《漢書賈誼傳》:誼之所陳,略施行矣。君王,指漢文帝劉恒。薄,輕視。何啻,何止。啻音翅。公卿,指達官貴人。
譯:
賈誼建議文帝大緻都能實行,
有誰還說君主對他太過薄情。
爵位雖然高顯言論卻被廢棄,
古來多有何止隻是百萬公卿!
評:
賈誼懷才不遇,郁郁而終的身世,千古以來,一直為人們所同情和歎惜詠歌。唐朝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詩中說“漢文有道恩猶薄”,李商隐《賈生》詩中說“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都說文帝未能用其所長,是薄待了賈生。這些詠賈誼的作品,悲歎賈誼實際上也是自悲自歎,借古人酒杯,澆自家胸中塊壘。
王安石這首詩,卻縱觀史實,從一個嶄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認為賈誼能在一段時間内使皇帝采納,施行了自己的謀略和建議。漢文帝并沒有薄待他。比起曆史上許多身居高位而無人聽從其意見的達官貴人來說,不能說是不幸的。這一看法,不能不說是獨樹一幟的。這一看法,表明了王安石自己向往為國家謀事而不在乎名利的心境。
今人程千帆《古詩今選》評曰:王安石《賈生》借古事以發抒他對宋神宗的知遇之恩。如果僅将其看成了翻李商隐的案,那就被王安石瞞過去了。
附:
(一)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三年谪宦此栖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譯:
賈誼三年貶官生活全在此地,
此間常留楚地貶客萬古悲哀。
賈生已去我踏秋草獨尋遺迹,
隻見寒林籠罩在落日餘輝裡。
有道明主對你依然君恩太薄,
湘水無情怎理解我憑吊深意。
江山寂寞正是草木凋零季節。
可憐你為何來到這遙遠天涯。
評:劉長說漢文帝對賈生恩太薄了!
(二)李商隐《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譯:
文帝在宣室殿召見被貶賢臣,
賈誼才華格調更是無可比倫。
漢文帝夜半徒然向賈誼靠近,
不問百姓死活隻間有無鬼神。
評:李商隐說,皇帝未能讓賈生盡展其才,反将他貶死長沙,是薄待了!
附: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