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認識圖形(二)
第一課時:認識圖形(1)
教學内容:認識圖形(1)
教學目标:
1、通過直觀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和邊的特點。
2、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能辨别、區分這兩種圖形。
教學重點:通過操作讓學生明白長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夠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簡單區分與判斷。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出示長方形,請學生說一說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兩條長邊相等,兩條短邊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請學生說一說正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四條邊長度都相等)
二、新課。
1、拿出每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紙,師生共同操作。
(1)引導學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對折,邊要對齊,看上下兩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兩條邊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對折,方法同上。然後把正方形紙的兩個斜對着的角對齊,折後觀察折痕兩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繼續對折一次,觀察折出的幾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條邊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結論)
(2)用長方形紙折一折,看一看長方形的邊長怎麼樣。
要求學生先思考:怎樣折長方形的紙,就能使分成的兩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後,自己動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組進行讨論,再翻開課本進行核對。
(3)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的一邊與正方形邊長相等)先将兩個圖形重疊在一起,讓學生觀察:兩個圖形的邊有什麼關系?如圖:
2、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麼?大家有什麼收獲?3、學做風車。
(1) 先出示一個風車,将風車展開,讓學生觀察風車是由什麼圖形剪拼成的。
(2)拿出準備的長方形紙,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個風車該怎麼做。
學生動手操作。(先将長方形紙剪成一個正方形,再動手做成一個風車)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認識圖形(2)
教學内容:
認識圖形(2)
教學目标:
1、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等方法,加深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的感性認識。
2、初步認識這些圖形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對圖形的分解與組合,初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方法弄清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并能進行判斷
教學難點:
圖形的分解與組合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把下列圖形的題号填入相應的括号内。練習一(2)
長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圓 ( )
2、用小棒分别擺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個。
二、新授。
1、取出事先準備好的兩張長方形紙,如讓學生思考,兩個這樣的長方形可以拼成什麼樣的圖形呢?
學生動手操作發現兩個這樣的長方形可拼成一個正方形,也可拼成一個長方形。
2、出事先準備好的四個小正方形,讓學生想一想有幾種擺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擺出幾種圖形。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讨論。(手畫)
4、完成教科書P4、4。
5、請學生拿出若幹個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分組合作,自由拼擺圖形,充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三、鞏固練習。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認識圖形(3)
教學内容:認識圖形(3)
教學目标:
1、使學生通過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辨認和區别這兩種圖形。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教學難點:能辨認和區别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
讓學生指出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
2、在長方體下面的括号裡面畫“ ”,正方體的下面括号裡面“√”。
3、口答。
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
二、新授。
1、取出兩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2、取出三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3、取出八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教師:通過學生自由拼擺,讓學生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别以及之間的關系。
4、取出四個長方體,如:可以拼成什麼圖形?(一種拼成長方體,一種拼成正方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5、1。
2、完成教科書P5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3、完成教科書P7第7題。
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後以及左右之間的關系,然後進行正确的劃線連接。
4、完成教科書P6第五題。
觀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麼關系?
(2)第一行和哪幾行有關系?
(3)第二行和哪幾行有關系?
(4)你發現了什麼?
(5)圖中缺了幾塊 ?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5、完成教科書P7第六題。
6、完成教科書P7第8題
根據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讓學生想象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數字,教師出示實物演示。
教學反思:
責任編輯,廖俊華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