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凱琦
跟随老師和各位前輩學習陽明心學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真切的感受到學習陽明心學對生活的巨大幫助與改善。通過體悟心即理看清世界的真相,以澄明的心鏡與世界交互,擁有明亮世界;通過體悟知行合一,不在内外分離,打通懂得到做到;通過體悟緻良知,知道入世的總原則是所思所行皆與天理合拍,好比擁有了規矩尺度,天下方圓長短就可以确定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緻良知是心學三大核心,符合孔子一貫之道,重在體悟實修。心學功夫簡易直指本源,但精進極難,修心是一個漸知漸行的過程,下面結合最近的所感所想,分享一下今天的主題:盡人事,聽天命。
1、盡人事盡人事,聽天命并非消極的得過且過、随波逐流,恰恰相反,這句體現了儒家在看清自己所處時、位,接受真相後,一種積極的入世精神,非常慶幸自己能在非常焦慮時學習到這樣的道理。在這個年紀有幾年工作經驗,逐漸擺脫學校時的稚氣,可以獨立思考問題,相對成熟的處理一些事情,可以有能力去追尋自己想做的事情。曾經疑惑追尋什麼才真正有意義,不就是追求金錢嘛,好像人人都這樣說。上學争排名,工作争業績,農村孩子輕易就在城市立足,買車、買房、結婚、生子,然後奔馳寶馬各種功名利祿,打開百度各種鳳凰飛天,拆遷暴富。年輕人自然避免不了被社會習氣侵害,當把尚玄好奇當做常識後,價值觀就會變得扭曲。自然得出結論:痛苦是因為不夠有錢,不夠有錢是因為不夠努力(要知道努力隻是基礎,并非努力一定成功)。随着收入的提升,焦慮、痛苦并不會減輕,因為欲望是永無止境的,實習期盼轉正,轉正期盼加薪,加薪後期盼買車,買車後期盼買房,回頭一看并不比剛畢業拿八百塊底薪開心多少,最重要的是已經迷失方向,卻又找不到出路。
學習陽明心學後得知,幸福的标準在内心的充盈不在外物的滿足。人道求有,天道求無,有無變化是自然規律,把幸福系在外物上,幸福就變成一種随機狀态,這是痛苦的根源。幸福的根本在複心之本體——良知,使良知時時刻刻彰顯,完全與天理合拍就是人類能達到最極緻的幸福,也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本然幸福。儒家是講入世修行的,但是受世俗規矩的羁絆超過了妥當的度,注定很難獲得快樂。讓貓抱着魚睡覺,心裡還不惦記,需要極高的智慧。
2、聽天命聽天命,“命”是與生俱來我們無法改變的東西,如家庭、智商、外貌等,是天理運行的自然産物,我們能做的隻有看清真相并坦然面對。每個人的命是不同的,比如在同一個公司工作,有的人剛畢業就能開二十幾萬的車,結婚就有一百四十平的房子,從來不需要加班;有的人為了七千塊的工資養家勞碌,兩歲的女兒嗷嗷待哺,整天辛苦奔波。如果後者每天把目光放在前者身上,痛苦是注定的。可是外物的滿足也不等于内心充盈,老闆白手起家,現在年銷售額可以達到兩多千萬,也經常被客戶到消協投訴,公司改革觸動員工利益,也是一幫人直接對着幹,難纏的事情一大堆。每個人都有生活各種各樣的煩惱,隻有跟随良知的指引,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才能獲得心内坦蕩的快樂。《中庸》中提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我粗淺的理解為:為儒者應該根據所處的時位去做事(包括起心動念至外在行動),不做不符合自己良知的事情。處在高位就一顆公心去治世,處在低位,就以一顆坦蕩的心去面對。入世修行的人無論境遇如何都能獲得緻良知的快樂。
從農村走出來,在杭州這個美麗的城市立足紮根,就是自己要面對的事。日複一日面對電腦黑白圖紙,跑不完的工地,回複不完的微信群消息,其實都不算什麼,自知天性愚鈍,那就效仿往聖先賢,砥砺前行!
前有曾點言志、顔回箪食瓢飲、先生艱苦立說相指引,這是最近常常激勵自己的三個故事。孔子問弟子們的志向,前面子路、冉有、公西華都說如果處高位如何治國,感覺很高大上,曾點說要帶着朋友和仆童到河邊喝喝酒,唱唱歌,孔子确最贊同曾點的說法。時位不到,空談志向是先射箭後畫靶,素布衣,行乎布衣,心不為外物所擾,不被名利所牽,享受當下;顔回粗茶淡飯住着破房子也能怡然自得,從不為自己的處境擔憂,已經完全超越物質追求,隻在乎此心的自由灑脫;先生所處的時代是黑暗的,昏君無道,宦官掌權,是為儒者最不願意遇到的時代,聖學也被割裂,無門而入,先生悟道立說後又面對朱熹堅定而龐大的粉絲群,撓撓終身,不懼非議,隻恐吾輩不得聖人真意,以“千萬人吾往矣”精神氣魄為聖學繼往開來。
今有明師正本清源、同道互鑒相伴,何愁良知不緻!現在講國學的,為名為利的太多,某某大學某某著名教授,高談闊論,引而自高,個個都自稱聖人再世。又或者别有用心的人,看到了一批批信奉秘籍的韭菜,不割白不割,愉快的搞起了市場經濟。偶有一股清流,又無實修法門,不得而入。劉老師謙虛的稱自己“鹦鹉學舌”,帶領一群真正尋找人生意義的同道正本清源,恢複聖學本貌,有幸自己是其中一員,時常欣喜不已!
盡人事,君子知道自己所處時位,坦然接受真相,積極入世去面對,時時刻刻不自欺的處理好五倫關系,立足當下,享受生活。儒家講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善方法還要落實到“花叢”中去,控制好每天的加班時間,盡量不超過兩個小時,不以埋頭加班麻痹自己;堅持讀儒學經典,目前《傳習錄》老師的新書看到中卷周道通篇,下篇看完之後,計劃跟着老師音頻學習論語;本身是做技術的,所以次讀一些增加入世經驗類的書,如《紙牌屋》《興隆場》《烏合之衆》等;增加運動量,保持健康的體重,以上類似日課要盡量保持。還要最總要的一點是要了解自己的特質,受世俗規矩羁絆太深的人很難一下子打開自己,一定要不斷嘗試和金錢無關的愛好,讓生活變得有趣一點。比如近期感興趣的,嘗試寫寫社會派推理小說,通過一個案件或者故事引發人們對人性、對人生的深度思考,研究如何開一家小而美的溫馨民宿,讓繁華城市的人們有一個放松身心的場所。
劉長志
儒學學者、陽明心學踐行者
正本清源,吾輩本分!
劉長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