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小米 12S Ultra(以下簡稱 12SU)怎麼樣?幾天下來的體驗,我對它的印象不錯。不發燙,性能猛,拍照強,小米高端似乎真的成了?别着急,結尾我們會給出答案。
外觀
我們手裡這台 12SU 是冷杉綠,灰綠色的有機矽素皮搭配淡金色的金屬邊框,效仿了輕奢品的配色方案,雖然剛開始覺得這種組合突兀,但後面越看越耐看。天圓地方的鏡頭模組從背部凸起再凸起,一定程度緩解視覺上的厚,階梯之間也并不割手。
小米設計師這次放棄了“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思路,一改以往“先放好鏡頭再去想怎麼把它們框起來”的作風,12SU 看起來就是一台“可以打電話的相機”,你甚至能用它套鏡頭蓋。設計一定是标新立異的。那麼你覺得它和小米 11U 誰更好看呢?
得益于素皮材質,相比于陶瓷闆的小米 11U,機身整體輕了 9g,素皮手感細膩,不像陶瓷那麼壓手,但質感不如 11U,也希望 12SU 後續能出台陶瓷版。整機貼膜帶套後握持感分量十足,不過相信大家買這台機器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屏幕
來到正面,我了個去。新小米機皇的屏占比不升反降,四周 R 角尤其顯眼,作為一台起售 6000 的機器,邊框控制甚至不如部分 3000 元機器,這點我個人很不滿意,畢竟正面是使用手機最多的一面。并且即便側邊曲率比以往小米機型更小,但還是有明顯綠邊存在。
屏幕方面,顯示效果沒太多可挑剔,三星 E5、10億色、2K 120hz 等參數十分能打。如果你覺得120 Hz 太耗電,也可以在設置裡自定義為 90Hz。
當然,這塊屏幕也非完美無缺,首先是采樣率隻有 240hz,不如上代 480,遊戲玩家可能會不太夠用。其次是全局低頻的 PWM 調光方案,雖然可以在開發者選項裡開啟低閃爍模式,但開啟後屏幕。最後是顯示白底界面時的黑字拖影明顯,不知道是不是我這台的個例。總而言之,屏幕是好屏幕,色彩優秀。但作為一台 6000 元的手機,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問題。
相機
小米 12SU 的升級重點,就是徕卡色彩以及 1 英寸底的 CMOS,我相信有不少觀衆已經從其它地方了解到 12SU 的影像實力,你也可以直接跳過這段,如果你想聽缺點,我們也發現了一些。
先聊第一個,徕卡色彩。
體驗完這台機器的影像實力後,我的第一感覺是:術業有專攻。徕卡加持的小米 12SU 那是拳打 11U 腳踢 12Pro,色彩好了不止一個等級,像小米祖傳的泛白、白平衡漂移,這一代也幾乎不可見。
其實小米10 以後的機型,尤其是 GN2 大底的小米 11U,套上徕卡色彩是完全不虛的,但小米可能錢沒給夠。雖然聰明的網友因為一些不可明說的原因用上了同款相機包,但小米已經啟動了相關法律程序...
還是說回主角小米 12SU 吧,你可以選擇徕卡生動或徕卡經典。兩個模式總的來說一個更亮一個更暗。
亮的是徕卡生動,它更多傾向于手機上的計算攝影,能保留更多的高光和暗部細節,飽和度也更高,适應場景豐富。
徕卡經典更傾向于徕卡相機的拍照質感,成像更多依賴于這顆一英寸大底的能力,影調偏冷,飽和度克制,四周會有一些暗角,重點突出居中主體的立體感,在特定場景下使用會很有光影感。
既然是徕卡,我們自然是也要和華為對比一下的,調色風格上大家更喜歡哪一個呢?華為這裡有一點不好,預覽框成像和實片差距過大。
接下來是三顆鏡頭的表現,以下樣張均為徕卡生動模式。
先聊主攝,畫質中心端的解析力十分不錯,不過由于 1 英寸 CMOS 尺寸更大,邊緣畫質不好控制。夜間方面,大底主攝在成片速度上很快,成像也沒有下降。
這顆主攝的最近對焦距離大概在 15cm,所以當你離拍攝物體過近時,會自動切換成超廣角,然而超廣角拍近距物體時細節和顔色不夠看。小米如果能夠在設置裡給用戶一個是否自動切換的選擇會更好。另外,這顆鏡頭的抗眩光能力一般。
* 主攝
* 超廣角
超廣角方面,128°,12mm 焦段,畫幅非常廣,比三星 S22U 還要更廣一些,但三星勝在畸變控制更好。小米在拍照時也需要注意手指,容易誤拍到。
長焦端方面,5 倍光變的 IMX586 老當益壯,即便拉到 10 倍混合變焦,和三星 S22U 的 10 倍光變比也沒遜色太多,不過小米防抖更差。這顆長焦還有兩個問題,1 是拍虛的概率不低。(這顆長焦頭默認的快門速度并不高)2 是手動變焦經過五倍時有明顯跳躍感。
除廣主長三個常用焦段外,小米還基于 1 英寸CMOS開發了 35mm 黑白、50mm 旋焦、90mm 柔焦的三顆大師鏡頭。
這裡面我最喜歡 35mm 黑白。35mm 是攝影的黃金焦段,退一步可拍風景,進一步可拍人像。提出“決定性瞬間”的著名攝影師布列松極其鐘愛 35mm 鏡頭。
當然,35mm 定焦易學而難工,必須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精彩瞬間,人文攝影也就是這麼來的。其次,是它的影調,由于黑白色進一步減少了色彩占比,天生看起來就更加簡約高級,如果你怎麼拍都不滿意,不妨試試這顆鏡頭。
50mm 旋焦的體驗就比較一般了,虛化漂浮不定,而且也不是相機裡的旋焦感,不知道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
至于 90mm 柔焦,畫面看上去被蒙了一層薄紗,有種似夢非夢的影調。不過很可惜,由于拍攝的小夥伴沒有女朋友,這個環節無法具體和大家展示。
此外,水印也是這次影像實力提升的重中之重,它就像RGB提升性能一樣。水印加持下,即便來一張“瘋狂星期四”,也能逼格拉滿。
總體而言,小米 12SU 的進步有目共睹,雖然每顆鏡頭都有小毛病,但也真的無傷大雅,以前的小米是參數猛如虎,但調教魔幻。色彩科學離 vivo、三星這樣的調色大師總差點意思,至于現在,它們就是同一梯隊。
性能方面,台積電”接盤“的新骁龍 終于理智,溫度和持續的性能釋放大概是天機 9000 的感覺,持久且給力,什麼骁龍 888、8 Gen 1 給我直接打入冷宮,台積電 YYDS。性能方面的詳細測試大家可以參考極客灣,本期并不是專門聊性能的。
* 極客灣
總體而言,幾天時間下來的體驗感覺良好。不燙手,拍照好,MIUI13 也沒遇到大的 BUG,連續打開多個應用不閃屏也沒有明顯卡頓。
今年的小米 12SU 才更對得起安卓之光、影像新物種的稱号。它不像夏普閹割防抖,也不像索尼做不到全鏡頭覆蓋,使用的就是一顆真正的 1 英寸 CMOS,足以在手機史上留名。我甚至願意用:”自小米 6 以後最好的小米旗艦“來形容它。
高端?
那麼,靠着這台機器,小米沖高端算成功嗎?
答案顯然是沒有。
仔細一想,12SU 傳感器是索尼的,色彩是徕卡的,處理器是高通的,它是一台好機器,但誰也無法保證下一代的骁龍還熱不熱,徕卡色彩會不會和華為停止合作那樣離開小米,大家都能用錢買來的,那不叫高端。
高端市場的局面目前是華為跌倒蘋果吃飽,至于 OV 也并未撈到多少甜頭。
至少我認為小米沖擊高端,還需同時具備以下幾個條件,以下均為主觀看法,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彈幕或留言讨論。
1、持續投入的産品力
小米 10 本來是一個好的開始,但随着 MIUI12 的崩盤,小米 11 也未能扛起大旗,後來還出現燒 WIFI 等負面影響,小米聖經更是對小米品牌形象迎來真實傷害的打擊。所以盡管 12SU 很好,但誰又能保證 下一代的小米旗艦不會拉?
小米也缺乏設計傳承,10、11、12,三種語言設計風格,如何做到讓普通消費者印象深刻?
這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思想真的不太可取。此外,高端跳水太快,生産和售價沒有合理控制也是一個大問題。
2、缺乏自研芯片和系統
小米的電源芯片不必多說,它确實是自研的,但量級上和 SOC 不是一個等級。
對了,還有個萬惡的 USB2.0,蘋果好的不學,壞的學到了。
可以反過來看看高端品牌有什麼,蘋果有秒天秒地的 A 系列芯片,護城河級别的 iOS;
三星雖然獵戶座拉跨,但人家有自己的 CMOS 和最好的 OLED 屏幕,而且三星也有再造自己的系統,三星即便手機混不下去依然能靠其它産業鍊賺的盆滿缽滿;
華為有麒麟芯、鴻蒙系統、2021 光研發就投入了 1427 億元,十年更是累計超 8000 億。這裡面單拎一個都是目前小米辦不到的。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絕對話語權,拿什麼談高端?
3、産品定義、品牌信賴、以及告别低級營銷。
産品定義是小米不能再拿之前的理念做手機,不過這一次小米 12SU 開了一個很好的頭,繼續走下去,相信小米的高端路有望。
但是仍然以碰瓷友商的宣傳就大可不必了,比如這句”真徕卡“,很難讓人聯想到某友商難道用的是假徕卡嗎?大家都能用錢買來的東西,有什麼真不真假不假的呢?
還有總是以參數為主去進行宣傳,消費者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水平,天天把參數挂在嘴邊是成不了高端的。越是強調參數,就越顯得底氣不足。純拼硬件的高端形象注定無法持久。哪怕你和消費者聊品牌、聊人文、講故事,我覺得也比聊參數強。
除此之外,決定高端的還有很多原因,比如市場宣發、戰略方向、研發資金、售後服務、系統維護、高端化并非指的是結果,而是極其漫長且需要耐心的過程,小米的路任道而重遠。
有人會說小米阻止高端化的是米粉,因為米粉不希望小米價格變高,也有人會說阻止的是 MIUI,MIUI 不成永遠無法高端,還有人說是生态鍊,其實這些都沒說錯,市場是永遠不會騙人的,隻有消費者真正願意用錢築起小米高端機型的銷量高牆時,小米的高端才算成功。
參考資料:小米官網、百度、極客灣
編輯:輝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