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逃媽。
今年有個小目标,除了定期給大家搬運海外資源、英語學習材料外,更要和大家把英語學習這件事掰得更細更透,希望每次的分享都能幫大家解決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提供的方法也能馬上用起來。
今天來和大家聊的,就是一件看起來很小,但非常高頻、低齡孩子家庭每天都會發生的事——陪孩子讀英文繪本時,怎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能不能直接用中文翻譯?
這個問題一直都有讀者在公号後台,或者逃逃的視頻号裡提出來,而且意見還不太一緻。比如逃逃的視頻号每周日都有個“讀書會”的欄目,目前在讀“小怪物”系列,方式是逃逃讀一遍全英文,然後和爸爸一起再用中英文解讀、翻譯,有些讀者感覺特别好,說孩子聽起來津津有味,有些呢,則有點兒擔心中文翻譯是否影響孩子英語思維的培養。
究竟該不該做翻譯呢?多年陪逃逃讀中英文讀物的經驗告訴我,陪孩子讀繪本,理解是第一位的,孩子不理解,體會不到閱讀的樂趣,肯定會失去興趣,久而久之,這個活動就很難進行下去了。不過,從學習語言和培養閱讀能力的角度來說,的确也不用一上來就一字一句地翻譯解釋,具體我們可以分幾步走:
step.1
不翻譯
引導孩子聽繪本“自己解釋”
大家知道,繪本由文字和圖畫兩部分組成,其中圖畫占比篇幅比文字大,包含的信息量也很多。
逃逃剛在美國上學前班那會兒,我曾請教過他的老師,怎麼判斷繪本的優劣、給孩子選擇合适的繪本。她談到的一點我印象非常深刻,如果拿起一本繪本,隻照着上面的文字念,并引導孩子留意畫面,而不用多加其他解釋,孩子也基本能理解,那這個繪本對孩子的語言學習就是很不錯的。好的繪本,它能自己“說話”。
實際操作中我發現的确如此,比如下面“小怪物”中的這一頁,“flat tire”,孩子可能兩個單詞都不認識,完全不明白什麼意思,或者大緻了解flat、tire兩個單詞,但合起來還是不知道什麼含義。那爸爸媽媽陪孩子讀到這裡的時候,就着重指一下圖畫的右下角,小怪物自行車漏氣的那個輪胎,孩子自然就明白了,這比直接翻譯管用得多,因為對低齡孩子來說,用中文說“癟胎”、“洩氣的輪胎”,可能更難理解。
再比如“unlucky”這個詞,表示情緒、心情,是比較抽象的詞彙,沒法和實物對應起來,但依然可以從繪本的圖畫部分找到理解輔助,讀到“I'm still unlucky”這句時,引導孩子着重留意小怪物的表情,它用手摸着自己的腦門,一副不開心、甚至喪氣的樣子。
孩子的理解不一定特别準确,因為“不走運”和“不開心”、“不高興”還是有區别的,但你想啊,母語孩子也就是差不多理解到這裡,隻要孩子能感受到“unlucky”所表達的氛圍,就可以了,更多細微的區别,需要在更大量的閱讀中去慢慢體會。
充分利用繪本中圖畫和文字的對應關系,讓繪本自己給自己做解釋,這是最簡單、孩子也最容易get的方法。
step.2
不翻譯
引導孩子根據“上下文”理解
根據“上下文”來猜測單詞、生詞的大意,是很常用、也很實用的閱讀方法。中英文閱讀都一樣。别說孩子,就咱們成年人讀書,偶爾也會碰到不認識的生僻字,但并不影響理解,是因為我們已經把這個方法運用自如了,自己都感覺不到。
不過對孩子來說,剛接觸閱讀不久,尤其還是英文閱讀時,是需要家長選擇合适的書籍,并有意識去引導的。
美國小學大綱裡就有提到,老師提供給孩子的閱讀文本,最好能讓他們盡可能多地練習到“using context clues”(利用“上下文”)的能力。一些教科書級别的經典分級讀物,比如牛津樹、大貓、蘭登這些系列的讀物,在這點上就做得特别好。
比如下面“牛津樹”這一頁提到的“Big Dipper”,讀到這裡孩子可能是懵的,會着急地問家長,“Big Dipper是什麼啊?”
這時不用着急翻譯。而且,假如孩子本來并不了解“北鬥七星”這個知識的話,翻譯了也沒什麼用。你要相信,好的讀物,自然會幫孩子一步步解決這個疑問。
往下翻,噢,這一頁介紹了“Big Dipper”的作用,"It can help us find all the stars", 能給我們指引方向,能幫助我們找到其他星星:
再往下讀,“It looks like a cooking pot", 它看起來像個鍋,強調了Big Dipper的形狀:
到這裡,孩子對Big Dipper有很具體的理解了,說不定還腦補了一下它和鍋的對應模樣:
實際上,如果孩子能自己從書中獲得他想了解的信息,而不是依靠家長翻譯、解釋去理解的話,TA對閱讀會更有興趣,也更有成就感。
step.3
如果前兩招都不靈
可以用中文翻譯和解釋
不過首先你要判斷一下,書對孩子來說是不是太難了?
可以用咱們以前分享過的Five Finger Rule“五指法”來判斷難度:讓孩子翻開他準備讀或正在讀的一本書,就讀頭兩三頁。開始讀每一頁時,把手握成拳頭,然後,每遇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就伸出一隻指頭,看看每一頁裡,有多少個不認識的單詞:
從上圖可以看到,老師給的建議是,如果平均每一頁有5個以上不認識的單詞,就太難了,0-1個的話又太簡單,比較好的範圍時,1-4。
當然,因為是親子閱讀,而且每個孩子理解能力也不一樣,具體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稍作調整。這裡我想說明的是,如果讀本難度太大,大部分單詞都要家長翻譯、解釋孩子才能理解的話,閱讀體驗就太差了。就像我們讀小說,假如很多字都得查字典,自然是不想讀下去的。
那如果書的難度合适,但的确有些關鍵字句影響到孩子的理解,而且以上兩個方法都不靈的話,怎麼辦呢?不用顧慮,就用任何能輔助孩子理解的辦法,可以比動作,可以查找網絡圖片/視頻,直接用中文做解釋、翻譯都是完全OK的。
事實上,對啟蒙較晚、年齡稍大的孩子來說,他的中文能力還可以幫助孩子學英語。語言是相通的,就比如上面提到的“Big Dipper”的例子,假如是出現另一本并沒有介紹得那麼詳細的繪本裡,孩子沒能從上下文中搞懂它的意思,但TA在中文裡已經學過“北鬥七星”的知識了,那家長翻譯一下,孩子馬上就能輕松理解了。
直接翻譯的方法,我在教逃逃中文時就常用到。記得有一次我在教他區分“融”和“溶”這兩個字,告訴他如果冰雪變成水,我們用“融化”,如果是糖放到水裡,就是“溶化”,他還是有點兒懵的樣子,我索性直接翻譯,“融”是melt, “溶”是dissolve,他一下就明白了。
EASTWEST
談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看出來了,上面說的這幾步,其實還有個前提條件,在陪孩子讀英文繪本前,家長需要做些準備工作,也就是要先“預習”,浏覽全書,預估一下孩子可能在什麼地方卡殼,有哪些詞彙可能不懂,能否在繪本本身的圖畫、或者上下文中找到幫助,有沒有自己也拿不準的地方,先查查。總之,奔着怎麼能讓孩子盡量理解繪本内容的目标,而不用特别顧慮“英語思維”。
我理解的英語思維有兩點:
腦海裡能用英語去思考;
說話直接用英語,不需要用其他語言翻譯一遍。
但要做到這兩點,需要非常大量的語言環境,沒有百分百,也至少要在日常裡占大頭才行,這在非母語環境裡很難實現。而更現實的辦法是,用最有效的方法幫孩子打好英語語言基礎,至于“思維”,将來需要在全英文的環境裡學習或生活時,有了足夠的語言環境,沉浸幾年的時間後,自然能養成。
相比起英語思維,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找到一種家長和孩子都比較舒服,能長期進行的方式,堅持閱讀,每天積累一點點,積少成多。語言學習,貴在長期積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