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普中國報道,剛才還記得的事,正想要說的話,幾分鐘前還想着要做的任務…… 下一秒,你發現自己大腦裡突然一片空白。我剛才是想說什麼來着?想做什麼來着?怎麼就是想不起來了呢?
網絡配圖
原來是記憶被“幹擾”
這種事情,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記憶被“幹擾”了,導緻提取失敗。
忘記有兩種,一種是徹底的遺忘,随着時間流逝,不重要的事情漸漸被大腦抛棄了,就像牆上的海報慢慢褪色一樣,最終褪得什麼也看不出了;另一種是記得但想不起,記憶還在大腦裡存着,但就是提取不出來,就像你在家裡收藏了一張心愛的海報,但由于家裡太亂東西太多,怎麼也找不到。
如果把我們的大腦比作計算機,那麼全體記憶就好比保存在硬盤裡的資料。而我們的工作記憶,也就是當下能想起來的事情,就好比計算機裡的内存。硬盤裡的資料即使還在,假如沒有進入内存,也沒法被調用。同樣的道理,即使大腦記得的事情,但沒能進入我們的工作記憶,那麼這一刻,就是想不起來的。
什麼情況下容易發生
這種幹擾呢?
首先,在雙重任務,也就是一心多用的時候,就特别容易幹擾。我們大腦的性能是有限的,同時要做的事情太多,内存塞得太滿,有些信息就會被擠出去了。比如說,你在和别人對話的時候,一邊要聽别人的話,理解别人的觀點,一邊還要緊張地在心裡組織語言,思考自己的回複……這種情況下,你就容易在輪到自己說的時候,突然忘掉了自己本來想說什麼。
其次,在你腦子裡記得的類似信息太多的時候,這些信息就會彼此幹擾,讓人一時混亂,想不起到底哪個才是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說,你想好了要表達八條觀點,說到第四五條時,可能就會想不起後面還有啥。好不容易想起一條剛要說,又想起來,這條一開始就說過了。
還有,在轉換地點的時候,也特别容易發生幹擾。我們的大腦為了省内存空間,常常自動把信息分成“剛剛在用的”和“現在在用的”,一旦被認為是“剛剛在用的”,大腦有時就會随手把它清理掉。在每次切換地點,比如離開房間走進客廳的時候,大腦就把這個空間轉變當成内存刷新的信号,咻的一下,就把原本存着要說的話、原本要辦的事情,給丢掉了。所以就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你在房間想着,我要去客廳拿一本數學書,到了客廳你死活想不起自己是來幹啥的,隻好又回到房間,回到了記憶形成的熟悉場景,嘿,這下立刻想起來了,我是要拿數學書的呀。
任何人都會忘掉剛剛想說的話,剛剛想做的事。年紀小的小朋友尤其容易忘掉,因為小小的大腦還在發育,内存沒那麼大,一心多用也沒那麼熟練。假如你忘了自己想說什麼,想做什麼,不要着急,不要一心二用,深呼吸,慢慢想。記憶可能會突然出現在腦子裡,就像一個找了半天找不到的東西突然出現一樣。如果你是到了新地點以後忘掉的,那麼就回到一開始的地點再回憶,有時也有奇效。還有一個訣竅,就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是重要的話、重要的待辦事項,還是白紙黑字記下來為好。
作者|遊識猷
審核|北京中科普心理心理健康促進中心 副主任 唐義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