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飯後都感覺腹脹、疼痛、而且伴有燒心灼熱、口幹、嗳氣、惡心等。
43歲的周先生近幾年來飽受這些症狀困擾,少量進食就有上腹飽脹感,時好時壞,多次到醫院B超檢查肝膽胰脾未發現異常,肝腎功能正常,曾2次胃鏡檢查都是“慢性淺表性胃炎”但也有醫生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這些年也一直在服用胃藥,但是這些症狀仍然沒有明顯改善,為此周先生憂心忡忡,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麼病,為什麼總是纏綿不愈?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時刻因症狀而反複地侵襲他,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工作。
像周先生這些情況其實并不少見,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以及飲食習慣都發生的巨大的改善,這也導緻越來越多的人受腸胃疾病困擾,其中不少人跟周先生一樣,一直查不出具體原因,而且經過一系列治療也沒有明顯效果,那麼問題究竟是出在哪裡?
功能性消化不良
其實這些症狀屬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由胃腸道功能紊亂引起,是消化系統常見且複雜難治性疾病,很多腸胃疾病都會出現功能性消化不良,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潰瘍、胃癌、腸易激綜合征、肝膽疾病、幽門螺杆菌相關性胃炎等。症見上腹疼痛、餐後痞脹、納差、早飽。據統計,我國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人數占比約為消化科門診的1/3,且有逐年增長趨勢。
功能性消化不良雖不會直接危害人體,但長期如此也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現代醫學多采用抑酸護胃、抗炎殺菌、促進胃腸蠕動或調攝精神心理等治療手段,但存在副作用明顯、遠期效果欠佳等不足。而中醫則在該症治療上有明顯優勢。
虛、郁、瘀、滞為該病病機
中醫學并無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名,根據證候特點将其歸屬于“胃痞”“胃脘痛”“嗳氣”“吐酸”等範疇。本病病因複雜,遷延難愈,病程日久易耗損正氣,故病性多虛實夾雜,以脾虛為本,氣滞、血瘀、食積、痰濕等邪實為标。樂啟生中醫團隊認為貫穿本病始末的核心病機特點為——虛、郁、瘀、滞,虛為發病之根本,郁為緻病之關鍵,瘀、滞為重要影響因素。
虛是本病的内在基礎
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胃司受納,為氣血水谷之海,二者表裡相合,升降協調,共司納運,保證人體正氣充沛,氣血化生有常。倘若脾胃虛弱,運化失司而緻中焦氣機阻滞,升降失常,脾氣不升,不能運化精微及化生氣血,則緻餐後胃脘痞悶,倦怠乏力,不升反降則出現肛門下墜等中氣下陷之征;胃氣不降,飲食糟粕不得下傳,在上則為胸悶噎嗝,在中則為脘腹脹痛,在下則為大便秘結,不降反升則可緻嗳氣吞酸等症。
現代研究發現胃腸動力障礙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理基礎,患者大多存在胃排空延緩、胃窦收縮頻率及幅度減小等胃動力異常表現。
郁是本病的關鍵所在
随着現代社會壓力的增加,人們常不可避免地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情志因素與本病密切相關,其中肝氣郁結、橫逆犯土而緻木壅土滞是影響本病的關鍵。樂啟生中醫團隊認為,肝氣調達則有助脾胃運化,協調氣機平衡,倘若肝氣郁結,便會導緻脾胃運化失權而緻氣機壅滞,出現胃脘痞滿脹痛,引及兩脅竄痛、吞酸嘈雜等症。
現代醫學發現,約3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發病與精神、心理調節障礙有關,病情長期反複發作也會造成精神心理障礙,進一步加重胃腸道症狀。
瘀、滞是本病的重要因素
本病病勢纏綿,遷延難愈,久病氣血運行不暢則血凝為瘀,兼之現代人飲食多以生冷為主,容易導緻脾胃運化失調,升降失司,影響血運功能,氣停血滞而為瘀。氣滞血瘀則脈道受阻,經氣不利,影響氣機升降運動,出現痞滿痛如針刺狀、舌暗有瘀斑、舌下脈絡迂曲等症。
此外倘若過食辛辣刺激、饑飽失宜等飲食不節直接損傷脾胃,升降失調而緻髒腑氣機不利,出現腹脹脘痞、納呆等症,且脾胃虛弱,納運失常,反之也會進一步導緻飲食積滞,即因食緻痞;
治宜辨證調理,恢複氣機升降
“脾以升為健,胃以降為和”,脾升胃降構成了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維持各髒腑升降出入運動的協調與平衡,因此人體氣機“動态”的恢複中,脾胃升降運動的恢複是其中的核心。本病緻病廣泛,雖以脾胃虛弱為根本,若調理不及時,因虛緻實,導緻病理産物留滞則多虛實夾雜,寒熱并見,故以辛開苦降之半夏瀉心湯化裁,補瀉兼施以調虛實,共同恢複中焦升降之職,氣機得暢,痞滿得消。
“補脾必以疏肝,疏肝即以補脾也”。治療本病從調理情志入手,以疏肝解郁、調暢情志為要。臨證常予柴胡疏肝散、逍遙散化裁以疏肝解郁,調和肝脾。“滞”與脾胃機能休戚相關,飲食積滞,損傷脾胃則納化失常,因此從滞論治本病,總以健脾和胃為大法,恢複脾胃正常髒腑機能,并兼顧他症。
病例分析
回顧前文案例,周先生由于工作繁忙,加上飲食習慣較差,多以肥甘厚膩、生冷食物為主,因此出現胃脘部痞悶不适,加上症狀久治不愈,導緻周先生情緒激動時加重,經過四診合參,辨證為:胃痞病,脾虛氣滞。治宜疏肝、健脾、理氣。處方:清半夏、黃芩、黃芪、炒蒼術、炒白術、枳殼(後下)、厚樸(後下)等藥材,共6劑,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2次溫服。并囑患者放松心态,積極配合醫生,注意飲食調控,适當鍛煉,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診:胃脘痞悶感、睡眠較前改善,但情志不暢,時有胃脘隐痛,大便質軟,食納欠佳。舌淡體胖大、苔白膩微黃,脈弦滑。遂在前方基礎上加合歡花、玫瑰花、丹參、炒白芍、炙甘草,共12劑。囑其加強情緒調控,多出門散心,遇事要懂得轉換思維,力求心平氣和。
3診:患者訴胃脘痞悶明顯好轉,情志暢,食納可,二便調。續予前方12劑鞏固療效,随訪半年未複發。
以上相關内容表述望能讓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證指導的朋友也可通過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