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兒童歌曲《中國娃》中有句歌詞,唱的是“祖籍在那山西大槐樹地下”。其背後的曆史指的就是從明朝初年到永樂十五年(1417年)前後,明朝政府在山西進行了曆時五十年,人數達數十萬,遷出範圍涉及河北、河南,江蘇,福建甚至台灣的一次大規模的強制性移民。
這次移民是有史料記載以來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意義最深遠的大移民事件。由于當時明政府把這些移民都集中在洪洞縣古大槐樹下,進行登記注冊後強制帶走,所以絕大部分移民後裔都把祖先出發的最後之地洪洞作為外遷之前的祖籍,将這棵大槐樹作為祖籍的标志。後世也因此把這次遷徙俗稱為“山西大槐樹遷徙”。
這次遷移也是明朝政府的無奈之舉。元朝末年,黃河幾次大泛濫,史書記載山東東南地區還經曆了大地震。朱元璋、陳友諒又長期在長江下遊大戰,搞得中原地區一片狼藉。與此相反,當時山西周圍群山環繞,百姓安居樂業,元朝的鐵蹄,農民起義的戰火,對山西都鮮有影響。為了恢複中原地區和沿海地區的生産力,明政府隻好開始從當時地少人密的山西調撥人口過去。
還有在遷徙過程中,移民們都是被反綁着雙手來長途遷移的,所以在上廁所的時候需要先把捆住手的繩子解開,移民的後裔就習慣把上廁所稱之為“解手”。
為了不忘故土,許多移民後代都紛紛登記族譜,将遷徙的事記錄下來,這也成為這次遷徙的佐證。如湖北省宜城縣郭海村《周氏祖碑》載: 始祖周繼全,自洪洞古大槐樹筷子巷遷到宜城縣關集,後居張家村,又改為周家樓。還有些移民到了遷徙地後,還是用原來的故鄉名字來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區有趙城營、紅銅營、蒲州營、長子營等,根據考證他們都是明朝從趙城、洪洞等地遷去的。
如今,已經六百多年過去了,每年的四月初,山西洪洞當地都會舉行“尋根祭祖”的活動。來自全國二十多個省份,四百多個縣,包括海外華人的大槐樹後裔都會返鄉祭祖。
今天在黃河和淮河流域,還流傳着“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古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鹳窩”的歌謠。盡管在當時,這種強制移民是無情的,但是從今天中華民族的大團結的角度來看,的确促進了民族的融合,也是我們這個民族源源不斷生命力的見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