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火了很多女星。姐姐們無懼年齡,能唱能跳,活力不減。觀衆也愛給節目組推薦人選,希望自己心中的「寶藏姐姐」,出現在下一季節目中。
說一位比較冷門的女星,這麼多年來,她主動隐藏自己的過往,包括美、才華、成績。畢竟,她年輕時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隐士」。她就是吳倩蓮。
鄭丹瑞問吳倩蓮:“在台前你是一個很乖的女孩子,但是其實幕後呢,我知道你是好調皮,好淘氣的。你覺得自己有沒有一點點欺騙觀衆啊?”
朋友眼中的吳倩蓮,和觀衆印象裡的吳倩蓮「很不一樣」。
吳倩蓮從小就發現了,自己是一隻湖畔醜小鴨,身邊朋友調侃她:“吳倩蓮,你的眼睛鼻子嘴巴分開看極醜,湊在一塊挺順眼的。”
對着鏡子裡這張臉,小女孩漸漸習慣,索性大方承認:“是啊,我長得就是不好看。”
沒有比美觀念,吳倩蓮憑着爽朗個性和同學打成一片。女生和她談心,認她做大姐頭。男生與她「不打不相識」,學生時代為了打球方便,吳倩蓮是個穿男生校服上課的「假小子」。
行為做事直接幹脆的另一面,是吳倩蓮身上的藝術細胞。上學時,她就是學校合唱團成員。若幹年後,吳倩蓮灌錄了唱片,唱歌才華得以展現。
年華灼灼,正值青春,吳倩蓮20歲這一年,一部名為《名揚四海》的電影,改變了女孩的人生方向。
吳倩蓮對藝術世界心生憧憬,報考進入台北國立藝術學院,以學習舞台劇起步。
但本以為理想是「路漫漫其修遠兮」,踏入大學二年級,機會就來了。吳倩蓮遇到了電影《天若有情》。
電影曾在韓國上映九個月,座無虛席,票房爆滿。有着「韓國女神」之稱的金喜善,當時還是一個小女孩,她無數次幻想,自己就是坐在後座的女主角。
可就連吳倩蓮自己也想不到,算不上大美女的她,為何能從選角競争中脫穎而出。
當時,劇組想找一位全新演員,一時沒在香港找到,把目光投向了台灣。正在滾石唱片打雜的吳倩蓮,她的個人照片連同一堆年輕女孩的簡曆,被送到杜琪峰手中。
尋覓無果的杜琪峰,無意間翻到吳倩蓮的照片,看到這個女孩面容淡然,卻透露着一股說不出的倔強,靈感火花迸發:就是她了!
由吳倩蓮來演女主角很是合适。站在出生入死的男主角身旁,清純與血腥的形象反差,将愛情故事的戲劇性層層拉滿。
而自稱「外貌中庸」的吳倩蓮,随後被發掘出熒幕可塑性。她塑造的角色,百變多樣,有血有肉。
這背後,自然有她多年專業的積累,是她努力上進的成果。
觀衆喜歡看吳倩蓮演戲,導演和合作演員對她贊不絕口。劉德華評價老搭檔:“跟她一起工作,我覺得很舒服。”
提到兩人初次見面,劉德華笑着回憶,以為吳倩蓮和其他人一樣,追着他問長問短,甚至谄媚讨好。結果,吳倩蓮表情一如平常,嘴上客氣但不故作客套:“對不起,你不是我偶像。”
沒有「粉絲濾鏡」的吳倩蓮二話不說,迅速入戲。沒了「偶像包袱」的劉德華,心裡輕松不少,也隻管認真拍戲,免去了應付人情往來的環節。
遇到如此坦誠又認真的女主角,華仔想了想,真的很少見啊!
和華仔一樣驚訝萬分的,還有費玉清。
費玉清采訪吳倩蓮,問她:“碰到大明星,前一天會不會失眠?準備要去工作前,會不會産生那種壓力和心跳?”
“沒有特别的感覺,我對待他們就像同事一樣。”
吳倩蓮的「淡然」,不是刻意營造所緻,她一視同仁面對合作演員,不圖炒作,不求人脈攀附,想必有對自身能力的信心。
有的明星把心思花在社交應酬,吳倩蓮更愛埋頭做自己的事,她會一個人在房間練武術招式,她會把第二天的劇本提前了解透徹,有時,她關起房門看書學習,寫學校的研究報告。
朋友勸說她,當了明星還讀什麼書?吳倩蓮是「冷靜」的,無論是臉上的表情,還是心裡對世界的判斷。今天紅得一塌糊塗,不代表明天依舊萬人追捧。世界瞬息萬變,唯有知識牢牢拽握手中,唯有知識讓人随時随刻立足社會。
不去party,不愛卡拉OK,不會搔首弄姿,不屑仰慕權貴,日複一日養成「修煉自身」的個人習慣。
這樣的吳倩蓮,讓人佩服!
吳倩蓮合作過的大牌男星,有香港四大天王,有周潤發、梁家輝、張國榮……吳倩蓮現實生活裡的「男主角」,隻有一個庹宗華。
當年,吳倩蓮獻唱了庹宗華電影的主題曲。宣傳期間,劇組在一起吃過飯,兩人因而結識,成了很談得來的好朋友。
相識不過一頓飯時間,相知相戀長達12年。無奈,感情不因時間權重的增加,而爆發出旺盛生命力。相反,異地聚少離多、性格脾氣日久暴露……一段感情會因各種因素,走向分崩離析。
愛情長跑後的筋疲力竭,倒地落敗,讓人陷入傷感情緒,久久不能自拔。更讓人感到紮心的,還是昔日男友牽手新人,短時間裡步入婚姻殿堂。
外界猜測男方不忠,吳倩蓮當着萬千觀衆的面,主動反思自己的「缺點」,比如對男友不夠溫柔、自己不想過早結婚……
吳倩蓮覺得,感情的終結是雙方磨合的失敗,而反求諸己的個性,又讓她凡事必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無論過往孰是孰非,吳倩蓮不言半句損語,最終,替昔日伴侶擋住流言蜚語,送上真心祝福。
外界曾将吳倩蓮和山口百惠聯系一起,想來吳倩蓮會和對方一樣,在事業巅峰期宣告相夫教子。事實上,吳倩蓮若早些考慮婚姻,與庹宗華的感情或許能開花結果。
可世上沒有如果,我們也不必活成别人眼中的自己。像是吳倩蓮,她沒有成為第二個誰,她成為了她自己。
吳倩蓮的「理想」有很多,她想過開牧場,可以養牛養羊,目睹日升月落。她想過當漁夫,出海捕魚,說走就走。
她還想過拍科學紀錄片,還真的差點做到了。2002年,吳倩蓮啟動了《藍色的地球村》的拍攝,倡導大家保護海洋生态。
片子裡,見她一身漁夫打扮,赤腳走在沙灘上,任憑風吹日曬,因為抓到一條大魚,開心得像個孩子。
很可惜,節目播出一期即夭折。投資方要求把片子拍得盈利化,這與吳倩蓮的初衷背道而馳。
不願背棄自我原則,不願向商業低頭妥協,吳倩蓮隻能忍痛放棄。
後來的吳倩蓮,有了丈夫,有了孩子,她将時間更多投入生活,退隐演藝圈,向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揮手告别。
觀衆可惜,這張天生的電影臉,隻能在過往作品裡,一遍遍欣賞,回味經典。
但出于對吳倩蓮的認識,大家又為她祝福,熒幕後的吳倩蓮,一定過上了平凡簡單的生活,更加接近她的隐士理想。
吳倩蓮身上有着特殊的「美」,這個美,似乎就來自廣闊療愈的大自然。
從前,吳倩蓮獨自走在西班牙鄉間的小路,她會竊喜把自己的影子照進相片。去到夢寐以求的旅地,她一定會給自己寄出一張明信片,這是她的旅行浪漫儀式。
蔣勳說過,在生活美學裡,什麼是美?
——「有自己獨特的品味才叫美。」
美得自由自在,美得随性脫俗,美得讓人第一眼不多留意,但越看越有味道的女子,說的就是吳倩蓮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