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七夕大家都會想到牛郎織女的故事,小的時候,七夕前後總會陰雨連綿。大人們就會說,那是牛郎與織女相會時的眼淚。七夕的夜晚,葡萄架下,圍桌而坐的人們,期待着可以聽到有情人的互訴衷腸。
關于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流傳了千年,依舊被視為永恒的浪漫。
曆史上的文人為其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
例如宋朝秦觀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
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
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首詞絕對稱得上是爆款,也許有人不知道秦觀是誰,但絕對聽過“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兩句千古“撩句”,這首寫于七夕當天的千古絕唱,詞裡行間描述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賦予了源遠流長、傳承千年的“中國情人節”更美好的寓意與更浪漫的底色。
然而,七夕的由來,和牛郎織女的故事沒有半毛錢關系。
七夕節,也稱為“乞巧節”“雙七節”“重七節”,之所以确定在七月初七,源于古人對于數字“七”的崇拜。古人認為,“七”是吉祥的數字、吉祥的符号。
牛郎、織女一開始指的是牛郎星、織女星。世界曆史上,普遍存在着對日月星辰的崇拜。比如,古希臘、古羅馬、古波斯、古埃及、古印度神話中,幾乎都有太陽神、月神和星神。我國西周以來,古人通過對天象的觀測,來預測氣候變化,進而指導農耕活動,以求獲得豐收。這就促使了我國原始天文曆法的産生,也促使了我國早期星相學的産生。
到了今天,這兩顆星星照樣在夏夜的天空中閃爍,隻不過在現代天文學中,牛郎星叫天鷹座α星,屬于天鷹星座,織女星叫天琴座α星,屬于天琴星座。“牽牛”“織女”在古代典籍中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中: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豉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詩中有了“銀河”,有了“牽牛星”即“牛郎星”,有了“織女星”,但是二星之名在此篇中隻是順便提及,并無二星相戀的内容,也并無“七夕”“鵲橋”的内容。
到了西漢的《迢迢牽牛星》,二星開始相戀了: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詩中的“牛郎星”“織女星”已經被人格化,并且戀愛了。但仍然未見七夕”“鵲橋”
直到東漢應勁的《風俗通義》中出現了這條記錄:“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雞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皆莞,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這條記錄還想象出了鵲群架成橋梁之後,被牛郎、織女踩過,于是頭上的毛都被踩光了,“鵲首皆髡(kūn)”(意思:烏鵲的頭頂突然秃去)。至此,牛郎織女的故事雛形已備。
魏晉南北朝時期,記錄就更加完整了。最全面、最權威的還是宗驚的《荊楚歲時記》: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紉,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于是,到了秦觀所在的北宋,他在《鵲橋仙·七夕》中所寫的七夕節的主角,就必須是牛郎和織女了。
(摘自《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