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和氏璧跟傳國玉玺是一個東西嗎

和氏璧跟傳國玉玺是一個東西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0:58:14

和氏璧跟傳國玉玺是一個東西嗎(傳國玉玺的前身是和氏璧)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子繇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遣徐達帶兵十萬深入漠北,号稱讨伐逃往漠北的元順帝一行。發十萬兵去追讨殘兵敗将是否顯得太過興師動衆?答案是肯定的。

太祖此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一件由元順帝“順”走的寶物。

但可惜的是,即便發動如此大軍最終也未能拿回這件寶物,這竟成了朱元璋半生的遺憾。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寶物竟能讓當時已貴為天下之主的明太祖如此念念不忘呢?這便要從頭開始說起了。

當年秦始皇初定天下後,便打造出一枚玉玺,并命李斯篆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作為皇權傳承的象征,後世稱之為“傳國玉玺”。

和氏璧跟傳國玉玺是一個東西嗎(傳國玉玺的前身是和氏璧)2

關于傳國玉玺,曆來都流傳着衆多傳說,甚至對于它的出身都有着各式各樣不同的說法。

一些史書中記載,傳國玉玺出于藍田玉,而更多的人們則認為它的前身就是那塊傳奇的荊山和氏璧。

一,和氏璧的前半生

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偶然在深山中得到一塊未經打磨的璞玉,卞和一眼識得此為難得一遇的寶玉,便想将它獻給當時的楚厲王。

可惜厲王的玉工不識寶玉,認為這隻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于是厲王以欺君之罪斬斷了卞和的左足。可卞和一直不甘心,于是在楚武王即位後,他又再度獻玉,結果又被斬斷了右足。

直到楚文王時,文王聞聽到卞和聲淚俱下的述說,便下令将璞玉剖開,果然得到一塊絕世寶玉,就此命名為“和氏璧”。

楚威王時,楚王将和氏璧大方地賞給了相國昭陽。可沒過多久,昭陽府上的和氏璧竟莫名失蹤了,昭陽懷疑是他的門客張儀偷走了和氏璧,于是派人将張儀拘來嚴刑審訊。

和氏璧跟傳國玉玺是一個東西嗎(傳國玉玺的前身是和氏璧)3

最後,和氏璧的下落沒問出來,張儀卻幾乎送了半條命。也正因此,張儀一氣之下離開楚國去了魏國,後來又去秦國闖出了一片天地。可以說,和氏璧的遺失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這位縱橫捭阖的辯士。

和氏璧再度現世,已經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

戰國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趙惠文王從宦官缪賢的手上得到了和氏璧。不久後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

秦昭王借口願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取和氏璧,實際上卻是打着巧取豪奪的算盤。

秦王的心思當然沒能瞞過趙王,趙惠文王思量再三,最終派蔺相如帶着和氏璧出使秦國,此後便發生了曆史上著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二,秦始皇的傳國玉玺

雖然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完整整地帶回了趙國,但那隻是暫時的。

趙國始終難抵秦國一統天下的氣勢,最終亡于秦國之手,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破趙後,秦王可沒忘記将和氏璧也一并收入宮中。後來,始皇便命玉工孫壽将這塊和氏璧雕琢為玺,成為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征。

和氏璧跟傳國玉玺是一個東西嗎(傳國玉玺的前身是和氏璧)4

可沒承想,本欲傳至千秋萬代的秦朝,卻隻享了十五年的國祚。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大軍開至霸上,子嬰降,奉上傳國玉玺。此後這玉玺便入了漢家,代代傳承,直至西漢末年。

公元8年,王莽篡漢,為了使這場權力的篡奪看起來名正言順,王莽派人去向當時代為掌管傳國玉玺的元帝王皇後索求。

太後聽聞來意十分氣憤,說道:“我如今已老,恨不能親眼看到你們王氏滅族的那日!”話雖說得狠,心裡也是真的恨。

但她一介女流終究是無可奈何,于是說完也隻得将這玉玺摔在殿前。于是玉玺就此缺了一角,後來被王莽用黃金所鑲補。

和氏璧跟傳國玉玺是一個東西嗎(傳國玉玺的前身是和氏璧)5

王莽被殺後,玉玺落入了校尉公賓手中,公賓将其送給了綠林軍将領李松。

不久後,李松又将它獻給了更始帝劉玄。赤眉軍攻占長安後,玉玺就落到了赤眉軍手中。後來赤眉敗于劉秀,便将玉玺奉送給了劉秀,于是傳國玉玺輾轉一輪又回到了漢家。

東漢末年,袁紹引兵入宮,漢少帝急急出宮避難,慌忙間未帶上玉玺,待日後返回宮中時卻發現,傳國玉玺已經下落不明。

三,颠沛流離的後半生

沒有人知道這其間傳國玉玺又流過何人之手,經曆了什麼,等它再出現時卻被發現在一個宮女身上。

《吳志》記載,孫堅率軍攻打洛陽時,在一個死去的宮女身上偶然發現了傳國玉玺,當然,孫堅沒有能力保住玉玺,玉玺輾轉數人之手,最後落到了曹操手上。

和氏璧跟傳國玉玺是一個東西嗎(傳國玉玺的前身是和氏璧)6

曹魏代漢後,傳國玉玺成為曹魏的傳家寶,曹丕還曾在上面又加刻了“大魏受漢傳國之玺”八個字。司馬氏篡權後,玉玺便入了司馬氏手中。

亂世動蕩,也喻示着玉玺颠沛的命運,它在廟堂上與江湖中不斷流轉,但始終是每位掌權者心心念念之物。玉玺從北朝流轉至南朝,又流經過宋、齊、梁、陳多位帝王之手。

公元 589 年,楊堅滅陳建立了隋朝,玉玺便就此入了隋宮。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殺,隋朝滅亡,蕭後與元德太子帶着傳國玉玺逃往漠北突厥。

唐太宗一直想尋回玉玺,卻始終未得所願,最後命人雕刻了幾方名為“受命寶”、“定命寶”的玉玺,聊作安慰。

直到公元630年,蕭後與太子回歸中原時,才又将傳國玉玺獻于王室。唐朝末年,戰亂四起,公元936年,後唐被契丹擊敗,末帝李從珂帶着這方玉玺登上玄武樓自焚,此後傳國玉玺下落不明。

四,真假玉玺

自此以後,曆朝曆代都不乏傳國玉玺的傳言,但都未取信于史。

有說北宋哲宗時,一位農夫在耕田時發現了“傳國玉玺”并将它獻給皇上,但這枚玉玺的真實性遭到了當時不少人的懷疑。此後這枚玉玺随着徽欽二帝一起被金人掠去了北方,随後又隐遁于世。

和氏璧跟傳國玉玺是一個東西嗎(傳國玉玺的前身是和氏璧)7

元朝時,坊間傳言“傳國玉玺”出現在元大都的集市上,玉玺又歸入了元朝。此後便有了明太祖朱元璋大肆派兵北追誓要奪回玉玺的那一幕。

明弘治十三年(公元 1500 年),一個陝西人聲稱得到了傳國玉玺,想要将其獻給孝宗皇帝,但孝宗認為此玺為僞造之物,故沒有采納。

清初,故宮交泰殿所藏數方禦玺中,也有一方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玉玺,但乾隆帝在欽定禦玺時,卻将它排除在外。可見,這也是一方赝品。

曆史上的傳國玉玺數度隐沒,又數度浮現,到最後已難考其真僞。真正的傳國玉玺或許已跟着李從珂一起葬身于火海,也或許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散失在民間。

其實,真真假假早已不那麼重要,甚至傳國玉玺究竟是藍田玉還是荊山玉也無甚緊要,曆代豪傑奸雄所争所奪的,從來就不是一方玉石。

參考資料:《秦始皇的傳國玉玺》、《傳國玉玺之謎》、《和氏之璧與秦漢傳國玉玺》

抗蒙英雄呂文德,為何在金庸筆下變身猥瑣小人,與這幾點分不開

張藝謀電影《影》中的一個小物品,揭開中國古代的一個高危行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