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十大經典工程
紅旗渠是林縣人民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盤山開鑿的引漳入林重大水利工程,被稱之為“人工天河”。紅旗渠工程1960年動工,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基本完工。整個工程由于地理位置和環境的因素,出現許多控制性節點工程,林縣人民團結協作,克難攻堅,成功解決許多技術難題,保證了紅旗渠的成功修建和成功通水。列舉紅旗渠十大經典工程,它們貫穿全線,成為人工天河上重要的坐标符号。
紅旗渠源
紅旗渠源和渠首攔河壩。位于山西省平順縣候壁水電站下約600米處,由攔河溢流壩、引水隧洞、引水渠、進水閘、洩洪沖沙閘聯合組成渠道引水樞紐,為無調節河道自流引水。1960年2月10日動工,同年5月1日竣工。
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1965年4月5日總幹渠通水,是當時林縣(今林州市)人民為了解決用水問題,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人工水利工程。紅旗渠總幹渠渠墻高4.3米,渠底寬8米,長70.6公裡,以濁漳河為源,将漳河水引入林州。當時施工條件艱難,缺機械設備,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最普通的工具,劈開太行山的重巒疊嶂,引漳河水入林縣,建成“人造天河”紅旗渠。2015年年4月5日,是紅旗渠總幹渠通水50周年。讓我們通過當年記錄紅旗渠十大工程的老照片與今日紅旗渠的對比,感受當年的震撼,品味紅旗渠現在的變化。紅旗渠源及渠首攔河壩位于山西省平順縣侯壁水電站下約600米處,由攔河溢流壩、引水隧洞、引水渠、進水閘、洩洪沖沙閘聯合組成渠道引水樞紐。曆史資料照片:左為為紅旗渠源引水隧洞的曆史資料照片。右圖為2015年3月23日拍攝的紅旗渠源引水隧洞。
青年洞
紅旗渠青年洞。位于紅旗渠總幹渠任村盧家拐村西,是總幹渠最長是隧洞,洞長623米,高5米,寬6.2米。1960年2月動工,1961年7月15日鑿通。有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施工修建,故名“青年洞”。
資料照片:左圖為青年洞進水口的曆史資料照片。右圖為2015年3月23日拍攝的青年洞進水口。
空心壩
紅旗渠空心壩。位于總幹渠任村鎮白家莊村西露水河支流段濁河上,壩長166米,底寬20.3米。壩體呈弓狀,以增強上遊河水抵抗能力。該工程設計洪水從壩頂跨過,渠水從壩中穿流,是正确解決渠水與河水交叉的典範。1960年2月動工,1964年4月5日竣工。
空心壩既可用于濁河蓄水,又不妨礙行洪。曆史資料照片:左圖為空心壩的曆史資料照片。右圖為2015年3月23日拍攝的空心壩。
南古洞渡槽
紅旗渠南古洞渡槽。位于南谷洞水庫下遊700米處,橫跨露水河,單跨9米,共10孔,故稱“十孔渡槽”。始建于1960年2月,1961年8月竣工。
紅旗渠南谷洞渡槽位于南谷洞水庫下遊700米處,橫跨露水河,長130米,寬11.42米,高11.4米。曆史資料照片:左圖為南谷洞渡槽的曆史資料照片。右圖為2015年3月23日拍攝的南谷洞渡槽。
總幹渠分水閘
紅旗渠總幹渠分水閘。位于東南公路分水嶺,一、二幹渠分水閘設于總幹渠終點,1965年3月修建。分水閘以上是防洪矩形明渠和分水嶺雙孔隧洞,1973年建成的紅旗渠紀念亭橫跨隧洞與分水閘之間的明渠上。三幹渠分水閘位于一、二幹渠分水閘上遊560米處。
紅旗渠總幹渠分水閘位于分水嶺新(鄉)河(口)公路右側,長6.5米,高12米,寬13.5米,分水閘為河順公社1965年3月修建。曆史資料照片:左圖為紅旗渠總幹渠分水閘的曆史資料照片。右圖為2015年3月23日拍攝的紅旗渠總幹渠分水閘。
桃園渡槽
紅旗渠桃園渡槽。位于紅旗渠一幹渠桃園村附近,橫跨桃園河,故稱桃園渡槽。渡槽下排洪水,渡槽中通渠水,渡槽上通汽車,合理解決了渠水與洪水交叉和通水通車的矛盾。
桃園渡橋位于紅旗渠第一幹渠桃園村附近,橫跨桃園河。此渡橋既是渡槽也是橋,同時不妨礙行洪,是紅旗渠工程的一個創舉。曆史資料照片:左圖為桃園渡橋的曆史資料照片。右圖為2015年3月23日拍攝的桃園渡橋。
紅英彙流
紅旗渠紅英彙雄流。位于合澗鎮西,是紅旗渠第一幹渠與英雄渠彙合的地方。英雄渠建于1958年,起自合澗鎮嘴上村。1966年紅旗渠一幹渠竣工通水,紅英彙流至油村改稱紅英幹渠。
照片:左圖為紅英彙流的曆史資料照片。右圖為2015年3月23日拍攝的紅英彙流。
奪豐渡槽
紅旗渠奪豐渡槽。位于河順鎮東皇墓村東北,是紅旗渠第二幹渠上的重要工程,總長413米,寬4米,最高14米,單孔跨5米,共50孔。1965年12月1日動工,1966年4月5日竣工。渡槽整個工程都用“寸三道”(一市寸寬鍛三道紋)“五面淨”的大青石砌築,堅固壯觀。
紅旗渠奪豐渡槽位于河順鎮東皇墓村東北,總長413米,寬4米,最高14米。曆史資料照片:左圖為奪豐渡槽的曆史資料照片。右圖為2015年3月23日拍攝的奪豐渡槽。
曙光洞
紅旗渠曙光洞。是紅旗渠第三幹渠穿過東崗鎮盧寨嶺的隧洞,起于下燕科村南到盧寨村東止,全長3898米,寬2米,高2米,是紅旗渠最長的隧洞。1964年11月17日動工,1966年4月5日竣工。
曙光洞是紅旗渠第三幹渠穿過盧寨嶺的隧洞,全長3898米,寬2米,高2米,是紅旗渠最長的隧洞。拼版照片:左圖為曙光洞的歷史資料照片。右圖為2015年3月23日拍攝的曙光洞。
曙光渡槽
紅旗渠曙光渡槽。位于東崗鎮東部四公裡丁冶嶺上,是三幹渠第三支渠的重要建築物。渡槽全長550米,最高16米,共20孔,石拱結構。1969年4月3日動工,6月25日建成。
紅旗渠曙光渡槽位于東崗村東部4公裡的丁冶嶺上,是第三幹渠第三支渠的重要建築物。曆史資料照片:左圖為曙光渡槽的曆史資料照片。右圖為3月23日拍攝的曙光渡槽。
END
這是2015年3月21日拍攝的紅旗渠景區內的景色。紅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境內。整條紅旗渠都盤繞繞在太行山的懸崖絕壁之間,周邊是林州太行山的雄偉險要的景色。對于遊客來說,如今的紅旗渠更多的是那個火紅年代的象征。
這是2015年3月21日拍攝的紅旗渠景區內的景色。
這是2015年3月21日拍攝的紅旗渠景區內的紅旗渠紀念碑。
遊客乘船遊覽紅旗渠景區內的青年洞景點(2015年3月21日攝)
這是2015年3月21日拍攝的紅旗渠景區青年洞內的風景。
2015年4月4日圖表:紅旗渠總幹渠通水50周年。
這是紅旗渠建設設過程中,民工腰系繩索,淩空作業(資料照片)。蜿蜒于絕壁之上,穿梭在峻嶺之間,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到今天已整整流淌56年。56年前,林州十萬大軍絕壁穿石、挖渠千裡,引一渠清水進家門,把中華民族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颠;今天,中華兒女拓荒創業,紅旗渠精神在時代中淬火升華,曆久彌新,為中國夢續航增添新動力。
這是紅旗渠施工時,民工在渠上作業(資料照片)。
這是紅旗渠的施工場面(資料照片)
這是紅旗渠的施工場面(資料照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