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控制情緒有幾種方法

控制情緒有幾種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14:44:04

如何保持不被惑之本心,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

陽明心學認為,誠意是一切的出發點,但誠意可能被喜怒哀樂等情感支配,從而成為感情的奴隸失去控制。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這裡的人心指的是私欲。

《大學》說: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有這些情緒左右,就不能得到心正了。

控制情緒有幾種方法(用一個法門控制住這四種情緒)1

所以,在“誠其意”之後,還必須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意識來駕馭感悟,進行調節,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進行修養。喜怒哀樂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正心不是要完全摒棄喜怒哀樂等情欲,而是要讓理智來克制情緒,正确駕馭意之動後産生的情欲,使内心不被左右。

如果把誠意比喻為剛長出來的芽,那麼正心就是讓綻放出的花瓣更端正。

一天,弟子問:大學工夫隻是誠意,誠意工夫隻是格物修齊治平,隻誠意就可以了。為什麼受各種情緒影響後,身心容易不能端正,還需要正心之功呢?

控制情緒有幾種方法(用一個法門控制住這四種情緒)2

陽明先生說:為學工夫有深淺,初時不着實用意好善惡惡,如何能為善去惡?這着實用意,便是誠意。然不知心之本體原無一物,如果你用意為好善而好善,為厭惡而厭惡,便不是大公了,這時候被情緒左右,就不能得其端正了。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正心呢?

《近思錄》中說:“正心之始,當以己心為嚴師。凡所動作,則知所懼。如此一二年,守得牢固,則自然心正矣。”也就是說,一開始正心時,動心起念都要對自己嚴格審視,凡事要知所敬畏,如此一兩年就能牢固地持守本心,心就自然正了。

欲正其心在誠意,工夫到誠意,始有着落處。

王陽明對正心的解讀并不多,基本上把正心與誠意相連,從這個角度看,陽明先生把正心看做是誠意的延伸,正心必須着落在誠意的基礎上。

陽明認為,正心最重要的工夫就是反己,也就是反省。而反省也有三種狀态。

{!-- PGC_COLUMN --}

第一種,自我學習中的反省。

學須反己。若徒責人,隻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

控制情緒有幾種方法(用一個法門控制住這四種情緒)3

學習應該經常返回自省。如果隻去指責别人,就隻能看到别人的錯誤,就不會看到自己的缺點。若能返回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哪還有時間去指責别人?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見,但是改過之後,就能得到人們更大的尊敬。

第二種,參照别人的反省。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則不至于責人已甚,而自治嚴矣。

看見有德行或有才幹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一個人隻有不斷地反省,才會不斷地提高,反省還能幫助自己找到自身優勢。

控制情緒有幾種方法(用一個法門控制住這四種情緒)4

第三種,有事無事的習慣性反省。

省察是有事時的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的省察。

有事時的省察是一種存養,無事時的存養是一種省察。有事,指犯了具體錯誤,應自我反省一下;存養,就是存心養性的意思,心中無事時,沒有私心雜念,如明鏡般透亮,也經常自我存養一下。打通存養與省察,這樣,不管什麼情況,就能臨事不亂,應變不窮。

覺照自己的意念,反省不好的念頭,按照誠意的發心,端正意動的念頭,從而達到修齊治平的境界。因此,反省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功夫,時時反省自己,回歸誠意初心,不走彎路,是陽明心學誠意正心的良好保障。

作個比喻,如果說“出海”是本心,誠意就是“航行”的念頭,正心就是“船舵”,船舵不正,航線自然偏離。而真正的航海實踐,是知行合一的體悟過程。

本文為《陽明心學系統思想架構,一核三觀四規四教十六法門》27節課的其中之一章節,系統學習可以下方進入專欄購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