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一個做自媒體的人說,他想要放棄,堅持不下去了。因為他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益卻很微薄。
你們說,他身上,缺少什麼?
我認為,缺少平常心。
古人言:情深不壽。
當一個人對一件事注入大量的情緒和期望,這樣的事,就容易夭折。反之,是細水長流,源遠流長。
如何才能細水長流?那就需要保持平常心。
我從《易經》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點:當你善用平常心,就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1、保持平常心,一個人才能中正。《易經》貴中正。
從堯舜禹開始,一直到清朝,曆代帝王世家,皆推崇中正思想,濃縮為四個字:“允執厥中”,至今故宮博物院裡仍挂着匾額。
《易經》的中正,衍變萬象。
在儒家,體現為“中庸”,可惜現代大多數人,都誤解了中庸精神,他們以為“中庸”是個貶義詞。
在道家,體現為“清靜得正”。老子認為,人能清靜下來,守心如一,就可以複歸先天之本性,此為正。
在釋家,體現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執着,不牽絆,是一種随遇而安的平常心。平,就是不高,不低,中間的平衡。
回到上面的案例,你們說,那個人放棄做自媒體,是明智的選擇嗎?
我認為,應該保持平常心,把自媒體當成一個興趣愛好來做。你真愛一件事,就會越做越好。
如果覺得收入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可以找一份穩定工作上班,晚上和周末,有空閑時,随機做一做自媒體。
這樣,就有兩份收入,何樂而不為呢?如果放棄了,那之前做的一切,都前功盡棄。
2、當一個人處于中正,才是最佳的狀态。《易經》的規律變化,像一個太極,在正、負兩個極端遊走,循環往複,而中正的狀态,才是最佳的——進可攻,退可守。
當一個人處于中正,就可以同時調和兩種能量的運勢。
順的能量到來時,順勢而上,借勢為自己謀事。
逆的能量來襲時,緊閉收斂,避開負面的沖擊。
老子有一句話,體現他也是調和勢能的高手,他說:“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得其時,為順勢;不得其時,為逆勢。
順勢時,要勇往直前,展開拳腳做事;逆勢則無為,順其自然,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強求,像風吹野草一樣,随遇而安。
古人這些大智慧,運用到我們身上,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
平常心,就是這麼簡單,大道至簡。關鍵是,我們要真正去實踐,别一遇到事情,就忘了。
3、當你善用平常心,就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有平常心的人,不會盲目幻想。
上文提到那個做自媒體的人,他就是抱有極大的幻想,因為看見别人做自媒體,每天都賺幾百、上千元,以為做這個很好賺錢。他隻看到表象,看不到背後的規則、團隊,或者其他因素。
有平常心的人,不會感到焦慮。
當一個人抱着極大幻想時,如果現實和期望不符合,就會産生極大的心理落差和情緒沖突。這就壓力、焦慮、自暴自棄的根源。
我們要善用平常心,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有平常心,自己處于中正,評估一件事,就能客觀、中肯,不會抱着主觀幻想。
當事情的進展,遇到困難時,也能冷靜地分析原因,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味情緒化地抱怨、吐槽、受挫放棄。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我們看别人的事情,總能用平常心來看,所以看得清楚,結論理智;
我們處理自己的事情時,就失去了平常心,變得情緒化,盲目沖動。
做任何事,用平常心,就不會情緒大起大落,而是保持有節奏地前進。
最好的結果,往往不是你主觀認定的那樣,而是順其自然,來到你身邊的人事物。前提是,你要保持平常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