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标紅和标綠?編者按:近日,《中國科學報》開設了“防微杜漸 培育優良學風”專欄,通過采訪科技工作者、解析科研誠信案例等,就學風建設主題開展讨論,引發了關注和思考為此“中科院之聲”将連續轉載相關報道,以期為科研界營造“嚴謹表述、虛心求學”的優良學風,引導青年科研人員培養嚴謹求實的良好習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學術不端标紅和标綠?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編者按:近日,《中國科學報》開設了“防微杜漸 培育優良學風”專欄,通過采訪科技工作者、解析科研誠信案例等,就學風建設主題開展讨論,引發了關注和思考。為此“中科院之聲”将連續轉載相關報道,以期為科研界營造“嚴謹表述、虛心求學”的優良學風,引導青年科研人員培養嚴謹求實的良好習慣。
最近,國内某知名大學教授章棟(化名)發表在地學領域某期刊的一項研究因涉嫌抄襲産生争議。
《中國科學報》記者就此聯系章棟時,他連連喊冤:“我們最多是引用不當,怎麼能說是惡意抄襲與剽竊呢?”
章棟表示,問題的根源是文獻漏引。“原作者的思路是在别人的基礎上形成的,我的學生以為隻要引用原始的文獻就可以了。所以他隻引用了原始的文獻,唯獨沒引用這位作者的文獻。”他解釋說。
盡管章棟已寫信向原作者誠心緻歉并獲得諒解,但相關論文最後仍被期刊編輯撤稿,理由是内容存在“重複”。
這一事件無疑反映了論文引用規範的重要性。引用規範是對論文的一個重要要求。近年來,随着高引用率成為評價研究者和論文影響力的一個參考标準,由此引發的“漏引”“不引”“高自引”等引用不當,乃至“合作互引”“審稿拉引用”“花錢買引用”等“黑引用”現象日益受到關注。
“對用于衡量科學質量的指标進行任何形式的操縱,都應被視為不道德行為。”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交叉科學》主編Simona Fiorani和Stefano Tonzani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引用要有相關性和全面性
論文被撤後,章棟仍耿耿于懷,認為該期刊的做法有失公平,是對“中國學者的歧視”。“國際上,發生此類‘漏引’情況的論文并不會被直接撤稿,最多是在文末勘誤或補充。”他說。
然而,檢舉者認為,無論是無意“漏引”,還是有意“不引”,都是不尊重前人研究的行為。特别是“不引”,“有為了突出自身研究的創新性和重要性而忽視他人貢獻的嫌疑”。
Fiorani和Tonzani認為,論文引用應該具備相關性、全面性,而且最好是最新的參考文獻。
以《交叉科學》為例,該期刊要求論文中使用的所有數據集、程序代碼和方法,必須在文本中被恰當引用,并以首次發表的形式或獨立持久标識符的形式,如數字對象标識符(DOI),在參考文獻部分列出。“如果一個數據集、代碼或方法的标識符與原始研究不同,我們鼓勵作者同時引用該标識符和原始研究。”Fiorani表示。
為了确保規範引用,他們鼓勵作者最好參考已發表的論文或處于被接收狀态中的論文,并要求在論文所有引用中包含DOI;對于發表在預印本服務器上的一些文章,如果其對正在審議的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或與之有非常強的相關性,他們鼓勵作者引用這些預印版文章;參考列表中不允許出現未發表的數據、處于提交狀态的研究論文、論文摘要和個人通信——雖然在論文中可以提及這些内容。
此外,兩位主編表示,不提倡在方法部分不詳細描述實驗具體步驟而隻引用文章的做法。“例如,蛋白質X是按照Y文中描述的程序分離的,這種做法不提倡。實驗是如何開展的需要在引文後詳細描述出來。”Tonzani說。
操縱引用=不道德
在實際論文發表中,類似的“漏引”以及其他引用不當現象時有發生。
2019年,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期刊發布了一個數據庫(科學領域标準化引用計量作者數據庫),其中包含了過去20年176個子領域被引用最多的10萬名研究者的标準化引用數據。
讓創建者沒想到的是,數據庫發布之後,研究者的自引率成為關注焦點。
數據顯示,其中數百名研究者的論文自引率超過50%,部分研究者甚至超過了90%。其中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印度計算機科學家Sundarapandian Vaidyanathan的自引率高達94%。
Vaidyanathan所在的韋洛爾技術大學也被認為存在操縱引用的現象。2017年,該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行榜的排名蹿升至第43名。而此前,該校從未進入過任何全球大學排行榜前1000名,且從未出現極高影響力的論文。
國内也不乏類似情況。我國某“雙一流”高校的一位青年教師就曾因存在過多的不相幹自引,被地球物理領域某期刊宣布撤銷10篇論文,要求其“修正并重新發表”。據統計,該教師在其10篇原始論文中自引超過300次。
“自引并非引用不當,有時自引是不可避免的。”Fiorani舉例說,在引入一個科學問題并解釋一個特定科學問題背後的基本原理時,以實驗室之前獲得的知識為基礎是可以接受的;不能接受的是,隻引用本實驗室的論著,而不引用其他實驗室同樣貢獻度的論著。
“自引應保持在低水平,最多不超過總引用數量的5%。”Fiorani說,尤其重要的是,在介紹涵蓋特定研究領域的綜述文章時,要保持文獻的均衡性、代表性。
其他論文引用不當現象也得到了關注。數據分析公司科睿唯安曾披露21種期刊存在異常引用模式。
這些期刊或是過度自引以誇大影響因子,或存在“引文堆疊”“引文環”現象,即合作者、朋友、同事甚至第三方頻繁相互引用,以增加論文的影響力。
不僅如此,論文引用不當的表現形式還包括為顯示研究材料的豐富度刻意增加引文的“過引”、期刊或個人采用誘導的方式增加被引量的“誘引”,以及作者在非必要情況下故意引用有影響力學者論著的“崇引”等。
“對用于衡量科學質量的指标進行任何形式的操縱,都應被視為不道德行為。”Fiorani和Tonzani均表示,編輯依賴審稿人來标記不道德的引用,要對被标記為“可疑”的引文進行核實。
他們表示,引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工具,不應該随意添加。他們建議盡量添加對研究進展有啟發作用的、與研究有相關性的、真實的參考文獻,并經常檢查引用的是否是該引用的論文。不能因為讀過一篇論文就去引用,如果想要表達的是其他觀點,沒必要引用大科學家或知名期刊的觀點。
擴大評估“盤子”中的衡量參數
在受訪專家看來,導緻當前引用被操縱現象的一大原因是,引用被用來決定科學家的職業發展和命運。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方法是,在評估的“盤子”中加入不同的參數。
“一般來說,用單一參數來判斷科學的影響力并不是好做法。”Fiorani說,在大多數情況下,高引用與高質量相關。但也有其他因素可能導緻一篇文章被大量引用,比如,某篇論文産自一個著名的實驗室或者作者的聲望比較高。在這兩種情況下,文章都更有可能被引用,因為它的“可見度”更高。此外,科學領域不同,引用模式也存在差異。
“單獨采用高被引率指數作為衡量指标,可能是具有誤導性的。它可以作為一個指标,但不應該被視為衡量一個科學家有多優秀的絕對标準。”Tonzani表示。
在兩位主編看來,理想的評估标準應該以科學家的業績記錄為基礎,衡量他們對科學問題的回答能力。如果有一個強大的學術委員會,能根據科學問題、實驗的可行性以及方法的适當性進行評估,而非根據科學家的論文發表記錄和已經産生的數據進行評估,将有助于極大地改善這一現狀。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中國科學院對論文著作引用規範極為重視。
2021年11月,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關于規範論著引用的通知》,對規範論著引用提出要求。例如,在引用他人論著時,應遵從合理引用、規範引用的原則,反對“合作互引用”“抱大腿蹭引用”“審稿拉引用”“花錢買引用”“先外後内博引用”等情形。在評價學術成果時,應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聚焦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問題,強化國際評估和代表作水平,而不僅僅将論文及其被引情況作為主要指标。
《關于規範論著引用的通知》還指出,中科院将秉持“零容忍”态度,對不合理、不規範的論著引用行為進行調查,并會将不規範的論文引用行為認定為科研失信行為。
來源:中國科學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