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諸葛亮為什麼打孟獲

諸葛亮為什麼打孟獲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15:52:59

諸葛亮為什麼打孟獲?中國有一部專門講述計謀的古書,名叫《三十六計》,其中的第十六計叫“欲故縱”,闡明這一計策的典型事例就是諸葛亮對西南夷首領孟獲的“七擒七縱”,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諸葛亮為什麼打孟獲?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諸葛亮為什麼打孟獲(諸葛亮為什麼能徹底降服西南夷首領孟獲)1

諸葛亮為什麼打孟獲

中國有一部專門講述計謀的古書,名叫《三十六計》,其中的第十六計叫“欲故縱”,闡明這一計策的典型事例就是諸葛亮對西南夷首領孟獲的“七擒七縱”。

西南夷,是三國時生活在南中地區(今四川省南部和貴州、雲南省大部地區)少數民族的統稱。南中地區分三個郡,即越都(治今四川西昌東南)牂牁都(治今貴州都勻東北)、益州郡(治今雲南晉甯東)。三國時益州和益州郡是兩個交又的地理概念,益州指今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廣大地區,益州郡則僅指雲南省一部分地區。

公元225年諸葛亮在“七摘七縱”平定南中後,益州郡被改稱建甯郡(治今雲南曲靖)。南中地區原來屬蜀國管轄,都督是李恢。

公元223年,劉備兵敗夷陵,病困白帝城,不久死去。蜀國政局動蕩不安,統治力量削弱,南中三郡相繼叛亂。當時劉阿鬥新上台,諸葛亮“受任于敗軍之際”,需要集中力量整頓内部,無力出兵平叛。

公元225年(蜀建興三年)春,經過諸葛亮一年多的整頓,内部稍安,諸葛亮即親自統率大軍,直指南中,以解決南方的按亂問題諸葛亮的南征大軍兵分三路,東路馬忠,征讨群都;中路李恢,征讨益州郡;他自己則率領西路,征讨越郡。馬忠與諸葛亮兩路均馬到成功,唯有李恢一路被西南夷首領孟獲擊敗。這年的五月,諸葛亮指揮西路大軍渡過泸水(今雅江),會合馬忠、李恢的軍隊,共同與孟獲作戰。首戰告捷,孟獲被蜀軍生擒。

由于孟獲在西南夷中威望較高,諸葛亮想折服他,所以擒獲孟獲之後,即帶着他參觀軍營,向他顯示軍威。孟獲不服氣,說:“過去我不知道你們的虛實,所以打了敗仗,現在你們讓我參觀了軍營,知道你們的軍隊也不過如此,如果有機會再戰,一定可以戰勝你們。”

諸葛亮笑着說:“好,現在我就放了你,咱們再戰!”結果第二次作戰,孟獲又被蜀軍生摘。孟獲仍然不服,諸葛亮又再放,再提。

就這樣“七摘七縱,而亮猶造獲”。孟獲感動了,說:“公,天威也,南人不複反矣!”南中地區由此平定這就是《三國志》中諸葛亮“七摘七縱”孟獲的全部記叙。

曆史小說《三國演義》根據這些記叙,又加渲染,編寫了很多具體而生動的情節,遂使這故事成為脍炙人口、老幼皆知的事情。

從諸葛亮“七摘七縱”孟獲的故事中可以看到:諸葛亮平定南中主要采取的是“攻心戰術”,軍事進攻不過是這一戰術的力量保證。這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南撫夷越”這一政策的實踐化。因為諸葛亮面對的主要敵人是北方的曹魏集團,要集中力量對付北方的曹魏,就要東連孫吳,南撫夷越,否則自己的後院經常起火,就無法對付虎視眈眈的曹魏集團。而要南撫夷越,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夷越的軍民上下從心裡服氣你,為此就要采取“攻心戰術”。

中平定後,諸葛亮在安排人事時,“皆即其渠帥用之”。他的部下見他老是起用少數民族的人來管事,勸他改變這種做法。這時,諸葛亮又講了段很重要的話,原文如下:“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根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

由此而見,諸葛亮采取“三不”政策:“不留外人,不留兵,不運糧”。而起用少數民族的人來治理少數民族地區,也是“攻心戰術”的繼續和發展。諸葛亮的這一政策收到了極大的效果,從南征到蜀漢滅亡,孟獲不僅長時間與蜀國保持和平關系,而且還從所在地區調出過大量人力、物力來支持諸葛亮的北伐戰争,孟獲後來官至蜀國禦史中丞。這個曆史事實說明,即使在遙遠的古代,民族間的矛盾,也可以通過正确的政策達到和平相處的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