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親愛的小孩》4月24日收官。該劇不僅以真實劇情引發大量社會讨論,劇中或光怪陸離、或婉轉動人的配樂同樣引人入勝。劇中還引用了包括《月光奏鳴曲》在内的諸多古典音樂,渲染出電影質感的情緒氛圍。
該劇音樂總監丁薇為《親愛的小孩》制作了全部配樂。在接受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她表示,這部劇配樂所謂“光怪陸離”、“懸疑”的感覺,更多是用音樂體現内心活動,如矛盾、糾結、焦慮、悔恨等。“如果用顔色形容,我覺得(這部劇的音樂)是灰藍色的;時而還有些許金色。”
《親愛的小孩》有淚水也有歡笑。
這部劇不“狗血”,音樂要隐忍、含蓄
2021年8月,丁薇在機房第一次看到《親愛的小孩》的片花,“這是我喜歡的劇”,她确定。一個月後,拿到粗剪,丁薇便開始着手創作配樂。粗剪中很多場戲都讓她十分感動。“作曲者首先要被作品打動,才有可能創作出好的配樂,再配合劇去打動觀衆。這部劇最打動我的是它的真實感。演員的表演、美術置景、服化道等各方面,都将真實的人的生活展現了出來,尤其可貴的是人物的真實性。”
配樂創作,往往是音樂人、主創、後期剪輯等多方努力的成果。創作初期,《親愛的小孩》的主創給予丁薇極大的創作空間。在丁薇看來,影視劇配樂方向首先是要符合劇的氣質,就像什麼人穿什麼衣服。如果配樂的氣質錯了,怎麼寫都不對。而《親愛的小孩》雖然情節曲折,但絕不是“狗血”的,“所以音樂大部分時候要隐忍和含蓄,表達人物内心情緒的變化;在一些情感爆發的段落,情感也要抒發出來。”據丁薇透露,該劇共有三位作曲者參與,創作時大家在多個段落同時寫作和編配,每一個作品都會修改多次。
拿到粗剪素材,剪輯師路迪提供了諸多音樂參考,例如加入古典音樂等。到後期混錄時,對于配樂的使用細節,導演胡坤也提出了非常認真、細緻的調整建議。最終很多段落配樂的選擇都來自導演。各方配合,結合丁薇的想法,大家都為成就一部好的作品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該劇的真實感打動了丁薇。
像電影一樣“對點”創作,量身定制
《親愛的小孩》的配樂創作方式和一般電視劇不同,采用了電影常用的“對點”創作,即配樂與畫面的關系是嚴絲合縫的,音樂的走向要跟着畫面和情緒的變化,就像是量身定制的服裝一樣。“我的工作習慣是選擇一些重場戲和有代表性的段落,進行對點創作。這樣,既能保證重場戲的高度配合度和完整性,也可以匹配到其他類似情緒的段落。”
例如,配樂《我最親愛的小孩》是丁薇最早動筆的一首作品。當時她正在看第34集中禾禾被送入手術室的這段戲。“我想在一段音樂裡,包含傷感、喜悅、浪漫、希望。原本覺得會很難,但寫完後,發現這些情感都有了。”《我最親愛的小孩》在劇中曾多次出現。在丁薇看來,這是一首專門為方一諾和禾禾寫的母女主題配樂,在不同段落使用都會有不同的化學反應,因劇情的不同展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方一諾和禾禾有專門的母女主題配樂。
作為資深音樂制作人,丁薇認為,配樂對于影視作品是很重要的。但至于能不能加分,首先取決于影視作品本身的質量。如果作品已經足夠好,加入恰如其分的配樂,就能加分;反之,作品不好,那麼配樂也幫不上忙;甚至如果演員的表演不好,配樂還會搶戲。“配樂是可以錦上添花的,但改變不了影視作品的本質。”
——對話丁薇——
新京報:為什麼會以鋼琴作為主要樂器?
丁薇:我為這部劇設計的配樂,以鋼琴和室内樂為主,這是為了建立氣質的關鍵部分:隐忍和含蓄,體現人物内心的變化。大弦樂的段落是有的,但隻在一些情感濃度較高的時候使用。
該劇的音樂起到了烘托情緒的作用。
新京報:第一集一開始的長鏡頭,方一諾對着鏡子展示孕肚那段,用的是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為何選用這段?
丁薇:選用這段的想法來自剪輯師路迪,我也認為這段音樂配合方一諾這段戲的表演是非常合适的,尤其是情緒的變化,還有強烈的命運感,作為全劇的一個序,很有分量。
新京報:第六集一開始,方一諾坐在浴室裡那段,用了薩蒂《裸體舞曲1号》(Gymnopedies No.1);随後進入到劇情中,孩子夜裡哭着醒來,用了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為何選擇這兩段?為什麼會在一部都市劇中應用這些作品?
丁薇:這部戲用了多段古典音樂,有些段落是為了給一個啟示,像是另起一個章節,而有些地方是一個序。加入古典音樂,是剪輯師和我共同認可的一個設計,符合劇的氣質,亦是一種風格的體現。尤其是一些喜劇場景,用古典音樂的效果非常好,既有戲劇性,又不會變成普通的家庭劇。
新京報:劇中肖路和方一諾離婚後配樂《沉默的告别》,為何以鋼琴搭配單簧管和弦樂?輕聲吟唱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情緒?
丁薇:這是沒有對白、沒有嚎啕大哭的一段安靜傷感的戲,馬路上的車聲、肖路打自己耳光的聲音,我希望都被清楚地聽到,音樂就像是陪着他們傷感的第三個人,懂他們心中所想,靜靜地,不喧賓奪主幫他們表達。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即使相愛,也有無從溝通以至于離别的時刻,他們無奈也罷、悔恨也罷,都無力改變分道揚镳後漸行漸遠的結局。
新京報:劇中肖路得知女兒得白血病,到醫院探望,和前妻吵架這段戲的6分鐘音樂《結束吧》打動了無數觀衆。能和我們介紹下這段配樂的創作理念嗎?
丁薇:這段音樂是另一位作曲卿鋒創作的,我安排他寫這段類似後搖的音樂,是因為他本身是吉他手、也是創作者。
關于這段音樂的創作理念,卿鋒是想找一種能在沉默裡生出火焰的感覺。它代表着一種撕扯而不是簡單的相互仇恨。名字雖然叫《結束吧》,但是音樂完結之後一切并沒有結束。劇中對立的雙方其實各自都有充分的理由,所以前半部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有兩把吉他在對話和争辯。然後有一個時鐘的滴答聲來代替節奏,像一個沉默在旁邊的第三者。越往後遞進,就出現更多的節奏型和電子樂的元素,讓情緒升級最後“旋轉”起來。卿鋒覺得電子樂元素會帶來一種“生在同一時代”的質感和同感,二是可以和我偏古典的編曲手法互補一下,多一些兩面性。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
校對 賈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