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引人入勝,其中不僅有許多神奇的武功招式,還有許多神兵利器,如玄鐵劍、倚天劍、屠龍刀等。《碧血劍》中的主角袁承志,在金蛇遺洞中得到“金蛇郎君”夏雪宜的金蛇秘笈後,學得了一身驚人的武功,并取得了夏雪宜的“金蛇劍”,從此之後,縱橫天下,難有抗手。
▲金蛇劍金光燦爛,形狀奇特,劍身猶如一條長蛇盤曲而成。
金蛇劍形狀古怪,在現實生活中似乎很難見到,但在遙遠的西方,13 世紀時的歐洲人民就已經有了“金蛇劍”,并将其用于戰場。
西方的“金蛇劍”叫做德國雙手刀,據考證極可能是 13 世紀時源自于歐洲的“條頓民族”,是中古時代步兵戰鬥所用兵器之中最為笨重的。看名字就可以知道,德國雙手刀必須雙手運用,一般長1.8公尺,重16公斤,專用于比武、防城戰或是對付持長矛的集團步兵,西元1450~1580年期間流行于歐洲,在這百年之間其形狀很少有改變。
▲德國雙手刀形制。
德國雙手刀的形狀非常古怪,異于其他刀劍。波浪狀的刀身,接近大型十字形的護手,護手下方還有兩支突出的小刀,其形制與《碧血劍》中的“金蛇劍”可以說是十分相似。
但不同于“金蛇劍”帶有武俠小說的幻想,德國雙手刀之所以形狀古怪是因為血淋淋的現實。由于當時的長矛集團兵十分厲害,一旦在戰場之上排起陣列,就如同一個堅固的堡壘,進可攻,退可守,是戰場上最讓人敬畏的力量,為了對付長矛,德國人就從條頓民族使用的雙手劍為原型,制作出了德國雙手刀。其波浪狀的刀身曲折而堅韌,可以很容易砍斷敵方之長矛,大型的十字形護手調整了整體的重心,使雙手刀的揮砍更具威力,而護手下的小刀,主要是為了防止打鬥時敵軍的刀劍滑落而割傷自己的手。
▲長矛陣代表着當時步兵最強的力量。
德國雙手刀雖然戰場武器,但也用于對決,現如今仍有德意志劍術流傳于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步伐、持握和揮砍三點。
步伐一般分為基礎的前後丁字步伐和較為高級的“交替步”,通過步伐的移動,不僅可以躲避敵人武器的揮砍,還可以使自己的揮砍更加有力而靈活。
▲交替步示意圖。
持握的方式為右手握在護手附近的劍柄上,另一隻手可以握在劍柄後部,也可以直接抓住柄頭。但對于這一點,不同的劍術大師有着不同的見解,莫衷一是。多布瑞谔的手稿中就認為在劍術格鬥時應總是握住劍柄本身而不是柄頭,手稿的譯文為:“你的砍劈應既有力又精确,砍劈中要讓柄頭自由回旋轉動,這樣打擊會更有力,若抓着柄頭不放,則砍劈的力量和流暢性都會受到影響。”而另一些劍術著作則認為如果想擁有更強大的打擊威力,就應該左手抓握柄頭。
▲持握雙手劍示意圖。
揮砍的重點在“起勢”,也就是決鬥開始時的持劍姿勢,分為劍身指向和耕地的犁刃類似的犁位起勢;劍身走向頗似公牛尖角的牛位起勢;可以随時發動自上而下砍劈的頂位起勢和讓長刃朝下,劍尖指着地面,用以誘敵的騙位起勢。
▲用以誘敵的”騙位起勢“。
德國雙手刀為對付長矛而生,但16世紀後期,更長的矛和戟盛行起來,德國雙手刀對長矛的優勢漸漸減少,也就不再出現于戰場,在街頭巷角中的私人決鬥中露面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