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初夏枇杷黃似菊

初夏枇杷黃似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9:41:14

初夏枇杷黃似菊(蘋婆似雪鳳眼為果)1

蘋婆,又名鳳眼果。蘋婆在嶺南是知名的本土植物,果實和葉片均有一定的藥效。 資料圖片

風物

龔慧楓 廣州

比起網購的琳琅滿目但思維受限,我更喜歡在街頭巷陌的小攤上不期然地與各式時鮮菜品邂逅,藉此感受季候時令,喚醒塵封記憶。在這個熱出新高度的暮夏,是街角那捧棕黑油亮的蘋婆果實,向我柔聲預告七夕的到來,讓大家苦苦煎熬的燠熱,終将要過去了。

蘋婆在嶺南是知名的本土植物,果實和葉片均有一定的藥效。其中裹挾于橙紅果莢中、形狀扁圓的蘋婆果,更有着宛如鳳凰鳥螓首蛾眉般的驕矜風姿,故而又有“鳳眼果”的美譽。我日常起居的校園,在圖書館旁的小花園便植有一棵蘋婆,年深日久間已然亭亭如蓋,但由于外觀低調,總掩映在别的樹旁。我們日常在樹下匆忙往返,也難得有機會擡頭多瞧幾眼。

仲春時節,蘋婆花開。令我稍感意外的是,長出憨樸果實的蘋婆,花朵偏有着精巧的雕琢之美:花色素白中泛出淺碧,花萼中央一點微紅,镂空的花形恰如一盞玲珑流麗的小小宮燈,雖繁密成團卻不見臃腫,微風過處,輕靈柔美得如同串串“叮咚”作歌的風鈴,花落時盤桓委地,素雅若霜雪。

小小蘋婆承載着嶺南民俗的獨特風貌和文化傳承。據粵人舊俗,未嫁少女在七夕時,會選用蘋婆等果品供奉七仙女(七姐)以祈賜良緣,由此蘋婆又名“七姐果”。我從小聽母親将蘋婆念作“頻婆”,一直想當然地以為這是她的佛山口音使然,後來才得知,“頻婆”一詞源出印度梵語,意為“大數”。該詞傳入中土後,因緣際會之下成為蘋婆這種嶺南本土植物的稱謂,且在佛經中屢見叙述,可見也是一枚具有佛意靈性的果子呢。蘋婆葉外表光潔,微帶清香,粵人喜愛選用嫩葉作為蒸點心時的包墊,蒸煮後葉片的芳馨會為點心着色提香,蓮蓉蘋葉角、芝麻花生蘋婆葉仔糍,軟糯韌結的口感融合草木的清芬,是我自幼時起就鐘愛的舌尖記憶。

蘋婆果肉澄黃可愛,嘗來比菱角粉嫩,較闆栗甜潤,有種溫潤的清鮮,且兼具溫胃殺蟲、健脾止瀉的療效,最宜與雞鵝鴨等禽類作配,換成排骨花肉亦佳。每年七八月的光景,蘋婆炆雞、蘋婆排骨煲都是我家餐桌的常客。

清人吳震方所著的《嶺南雜記》中述及蘋婆:“蘋婆果,如大皂莢,莢内鮮紅,子亦如皂莢子,皮紫,肉如栗,其皮有數層,層層剝之,始見肉。”又雲“彼人詈厚顔者,曰頻婆臉”,把厚顔無恥者斥為“頻婆臉”,剝取蘋婆果肉的繁瑣與不易可見一斑。但世事大抵如是,愈是珍貴的東西愈難獲取,得到後才更能體悟它的甘美。面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當下除了要葆有自信和初心,還真是要有萬事不為所動、不為所阻的定力和耐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