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5:38:33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1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2

河曲二人台

了解詳情

一瀉千裡的黃河,幾經曲折從内蒙流入山陝峽谷,越過偏關縣寺溝,就到了位于晉、陝、蒙交界的河曲、保德縣。這裡的人民能歌善舞,人俊音甜,到處可以聽到動人的歌聲,素有"民歌之海"的美稱。"二人台"這一地方小戲就植根在這塊土地上,一出《走西口》更以它真實的社會内容、細膩的生活細節、精彩傳神的表演、韻味濃郁的唱腔而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3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4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5

"二人台"是起源于河曲,流傳于晉北、内蒙西部、陝西北部、河北張家口等地的地方小戲。它在表演程式上屬于"兩小"戲。角色僅有小醜小旦或小生、小旦兩人,表演生動活潑,唱腔灑脫奔放,委婉流暢,深為廣大群衆喜聞樂見。二人台最初是在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明朝末期,逢年過節,一些鬧紅火的人聚在一起,在屋内、院落、村頭、廣場進行地攤演唱,都是河曲民歌的小曲小調,這種娛樂活動俗稱"打坐腔"。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6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7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8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9

到了清鹹豐初年,這種"打坐腔"吸收了姊妹藝術中的秧歌、高跷、旱船、道情等藝術營養,發展為具有一些舞蹈動作,由旦醜兩角色一進一退走場表演。逢年過節觀看的人圍攏在火龍(旺火)四周,演員和樂隊在場内表演,當地人叫"轉火龍"。到了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至1864年),由于河曲廣大勞苦百姓因生活所迫"走西口",把這種藝術形式帶到口外,吸收融化内蒙民歌的音樂語言及戲劇化妝等特長,使之有了新的發展,成為具有戲曲雛形的地方小戲。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10

二人台的傳統劇目約有 120個,内容多取材勞動人民的現實生活,富有濃郁的生活情趣。可分為"硬碼戲"與"帶鞭戲"兩類,"硬碼戲"偏重于唱、念、做,突出表演作用,如《走西口》、《探病》等。"帶鞭戲"是載歌載舞、歌舞并生,如《挂紅燈》、《打金錢》等。其内容多是表現農家生活和愛情生活等。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11

二人台的音樂分腔和牌曲兩部分。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調,有些經過各種速度的變化處理,已走向闆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礎上的器樂化。此外還吸收、借鑒了古牌曲、民間吹奏樂等,使其越來越豐富。演奏和伴奏時,主要有洋琴、笛子、四胡、二胡、四塊瓦等樂器。音樂具有優美、清新、秀麗、明朗等特點。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12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13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14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15

2012年10月14日,由山西省文化廳授予的"河曲民歌二人台人才培養基地"在河曲二人台藝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這是河曲縣多年來努力發展文化藝術的結果,标志着河曲民歌二人台這一藝術瑰寶将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揚。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16

一個土生土長的小劇種為何會産生如此大的魅力?許多年來,人們都對這個謎語疑惑難解。或許是高亢激昂的民歌唱腔迎合了人們心裡對美與愛的向往,細膩婉轉的二人台勾起了人們對古樸生活如醉般的癡情,又或許是,民族的便也是世界的,當走西口的傳奇成了一段歲月的印證,而人們在多年後回憶那段古渡口溯流而下的漂泊生涯,愈發對生命自身難以琢磨的流向産生認同和祝福,那麼以記憶的形式傳唱就成了對舊歲月最好的一種祭奠。

内容來源:山西旅遊網

河曲縣二人台走西口全劇(一曲凄婉走西口)1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