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朋友一直都奇怪,北京話有什麼特點,除了帶兒化音。
不是大部分跟電視上的普通話一樣嗎?
是,如果跟您說話,肯定會說普通話多一些。
如果說我們自己說話,您真的聽不懂。
不服?
好吧,我先問問您,“街底兒”是什麼意思?
“孬丫子了”什麼意思?
“相窄”是什麼意思?
“墊吧墊吧”是什麼意思?
那“餐”了是說的吃飯嗎?
是不是看着似懂非懂?
這就是北京人平常說的土語。
如果是跟外地朋友在一起聊天,這些是不會出口的。
因為說出來還要解釋半天。
候老先生的相聲裡,還曾經說過。北京人就是話佐料多。
什麼是話佐料。
就是說一句話,且不說正題呢,先得給你幾個形容詞。
比如,說一個人摔跟頭了。
您隻有在老城區,胡同裡才能聽到這樣說話的北京人。“街底”就是街道的盡頭。
現在泛指街道出口。
比如說街底那一家,就是說這條街盡頭的那一家。
“孬丫子”就是跑的意思。
我們小時候都這麼說,現在的孩子說得也少了。
“相窄”就是目光短淺的意思。
看的不全面就是相窄。
“墊吧墊吧”就是先簡單的吃點。
類似于人家英國的下午茶。
咱們北京就管這個不是正餐的叫做“墊吧墊吧”。
“餐”了顧名思義就是吃了的意思。
有一陣愛說這個。
我前面有一篇文章提到過說北京話的人也是有不同區域的。
也就是說北城和南城是不一樣的。
四環和二環不一樣。
五環和三環又不一樣。
當然,大面上都能聽得懂。
就是某些發音上有一些習慣。
不一樣。
北京老人一聽說話大概就知道您是哪人。比如南城說話,比較随便。
通常嘴裡跟含着一個茄子似的。
說話愛吃字,愛省事。
比如說“大栅欄兒”,容易說成是大欄兒。
中間的“栅”字就很輕。
而北城就相對吐字清楚一些。
因為北城深宅大院比較多。
大戶也很多。
延續下來的說話方式也更加文言文一點。
那麼,北京人說話,到底好聽不好聽呢?我認為,如果是純粹的北京人說話,是很好聽的。
語調随意,話說得有禮有節。
平和中有些許的抑揚頓挫。
而長篇大論中總會有一些幽默體現。
說起這個,您可能會問,北京人不就是貧嗎?
說話講究“侃大山”嘛。
這裡我要給您稍微補充一下。
如果說,您第一眼讓他看着順當了。
那是相當的“貧。”
而且,會“貧”的有意思。
因為您是他看得上的。
如果說您第一眼讓他看不上眼,那就不是“貧”的問題了。
有時候會一言不發,讓您覺得這個不是一個北京人。
有時候會說話很損。
不經意的就會把您給損了,甚至是給罵了。
北京人罵人可是不帶髒字的。
比如說“您扯一個屁股簾當大旗,到底是小了點兒。”
這都是好聽的,還有很多上不得台面的,就不說了。
不光是“貧”要看情況,就是交朋友也要看這個人的性格。如果說您雖然不是北京人,但是您一樣受到了北京人的感染。
有理兒,有面兒。
我們北京人都會和您做好朋友。
不會有絲毫的看不起。
如果您上來就挑毛病,說一大堆北京人的不是。
北京的不好。
您放心,您和他呆着的這一段時間都不會舒服。
挖苦是平平常常的。要是招惹一個北京人罵您一頓。
可不是很舒服的。
北京人罵人一個是不帶髒字,一個是不帶重樣的。
一些外地朋友可能沒有見過北京人發飙。
以為北京人是溫文爾雅的典範。
那您就錯了。
我們是看對象。
北京歡迎你是歡迎愛北京的人。
如果您是想體驗北京人的“貧”。您就得去老城區,因為在環路周邊很難見到北京人。
就是見到了也是武裝到習慣都不露出來的樣子。
如果是在老城區的胡同,或者說一些當地人出入的地方。
比如早點攤兒,菜市場,醫院。
您就會看到真正的北京居民。
尤其是退休的老人。
他們說話沒有修飾,一口的京腔。
不管是老話還是新詞。
您想聽的他們都有。
如果您的眼神敢和他們對視超過十秒。
那您就能體驗出來了。
他們會馬上和您打招呼。
馬上問您的姓名,籍貫,家裡情況。
收入,婚姻狀況,有沒有孩子。
您如果想,這不是涉及隐私的嗎?
您就錯了,因為他們通常問完了也不會記住。
這隻是他們聊天的一個方式。
因為他們不會像文化人一樣先聊天氣,再聊氣候。
絕對不會言及人家的收入情況。
這些大媽大爺就是這麼随意。
其實,如果您不言語也沒事。
他們就會開始跟您說他們家的情況。
家裡幾口人,孩子的房子在哪裡。
有沒有孫子,孫子在哪裡上學。
甚至是晚上吃什麼都會跟您說得一清二楚。
因為老城區沒有那麼多是非。他們都是很多老鄰居在一起。
不會像樓房那麼隔得很遠。
不會像樓房那麼密封。
這就是熱情的北京老人。
他們不設防。
有什麼不同見解,期待您的交流。
歡迎關注,歡迎點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