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症狀]
以幼蟲取食葉片和果實,造成缺刻。
[防治方法]
可選用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3%甲維鹽微乳劑2000-3000倍、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000倍等,在幼蟲盛發期連續噴施1〜2次。
[形态特征]
雌成蟲體長13〜15毫米,翅展54〜60毫米,蟲體與翅均為赤褐色,下唇須黃黑色,觸角灰褐色,兩邊有栉齒,但常向一邊合并呈單栉齒狀,複眼黑色;前翅中部有一較顯著的黑色小點,翅上尚有許多模糊小黑點,翅脈色深,明顯可見;後翅狹長,具有4個花瓣形黃白色圓斑。雄成蟲體長20〜23毫米,翅展42〜45毫米,後翅圓斑遠較雌成蟲顯著。卵橢圓形,長徑2毫米,寬徑1.7毫米,有灰白色與青灰色或紫褐色條狀紋相間。幼蟲老熟時長約90毫米,略扁平,灰污色,兩側有較長的灰白色緣毛,長度略等于體寬,背面有長短不齊的黑色短毛,體上有許多大小不等的淡褐色斑點,中胸及腹部第11節有明顯肉瘤。蛹長約30毫米,紫褐色,外附幼蟲體毛,常包在葉片中。
[生活習性]
浙江一年約發生3代,室内飼養時僅有卵越冬,但越冬後未孵化,室外尚未找到越冬蟲态。田間成蟲6〜9月出現,8月下旬至9月中旬可見到較多卵粒。成蟲體色與枯葉極似,白天不活動,有顯著假死習性,因此,不論在樹冠栖息或掉落地面均不易被發現。有趨光性;羽化後不久即交尾,交尾時間可達一晝夜以上,不受較大的驚動,呈假死狀仍繼續交尾,交尾後數小時即可産卵。卵常産在橘葉正面靠近葉尖的邊緣處,一般常是兩粒産在一起,每頭雌蛾一夜可産卵80〜90粒。孵化時先在卵殼一端咬一個洞,幾分鐘後幼蟲即可爬出卵殼。卵在白天和夜間均可孵化,以夜間居多。初孵幼蟲活動力較強,有逆地心引力向上爬習性,在孵化後10〜24小時開始取食嫩葉。幼蟲白天潛伏在枝上不動,體色與樹皮相近,晚上活動取食。化蛹在一片葉或兩片葉之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