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一個人的“與衆不同”?他(她)可能有奇思妙想、不合常規的視角;有敏感的、不易被覺察的感受;有标新立異、不被理解的觀點;有孤注一擲、不被看好的堅持;有私藏的、不符主流的喜好……感謝這些或細微或宏觀的“不一樣”,讓我們逃離了循規蹈矩、随波逐流,成為一抹顔色獨特的煙火。
“你長大後要成為誰?”
“我就不能成為我自己嗎?”
生活中的你,
是個與衆不同的人嗎?
✎
@起床吃飯:随手把半杯水放在桌子上,無意間我看到了一幅世界名畫。
@flora畫畫:别人眼裡再普通不過的草叢,在我看來是誘人的抹茶蛋糕。
@馬大哈哈:看電視的時候大部分人喜歡正義的、有主角光環的一方,我卻喜歡反派!那裡有更真實、複雜的人性。
@帶金邊的烏雲:雖然在朋友圈寫點詩、發點感傷的話,顯得文藝且矯情,但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這樣,我不想把朋友圈變成社交或者宣推的工具。我發出的狀态可能顯得孤獨、清冷、不合時宜,很少點贊那種,但沒關系。
@魚書圓: 我社恐,喜歡獨處,不愛熱鬧,也讨厭“走出去多交朋友”的看似正确的說教,處在人群之中會讓我感覺自己像一座被喧騰的海水逐漸淹沒的孤島。
@少年不出聲: 平日裡同事都嘻嘻哈哈的,但我不想笑。我總覺得自己笑起來的樣子有點奇怪,一旦笑得特别大聲,我會立刻收斂起來,大笑之後總是非常後悔,害怕被人注視到。我也擔心笑多了悲傷就該登場。
@曾加:有時會和他人産生共同觀點,但本質上,我的想法又和大部分人有非常多的不同。和别人聊得越深入,我越感受到,我和他人觀點間的沖突如同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和關系一般的人聊得嘻嘻哈哈,卻和關系更好一些的人争得面紅耳赤。
@夾心餅幹:我不認為不結婚、不要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且孤獨的,因為我會有大把的時間去做好我自己,我太愛這個世界了,我真的有非常非常多的事情要去嘗試、要去完成。
@曜冰:小時候我喜歡畫畫,喜歡寫些小東西……但父母總說,你必須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将來才能找到好工作。為什麼不能靠畫畫、寫東西這些自己更感興趣的東西賺錢呢?“找到好工作”又是怎樣的觀念呢?我告訴父母,我不一樣,如果一萬人裡面隻有一個人,我就是那一個。我沒有考上好的大學,但現在是個一線城市的自由插畫師,在靠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活自己、取得成就。
@小梅姑娘:大學畢業時,到一事業單位實習,我不假思索地認為在那裡的人都是混日子的。某個中午跟對面的姐姐聊天,聽她講她的怪癖,諸如看電視不喜歡與人一起看,一定要一個人;堅持周末獨自坐車跑到很遠的地方轉一天才回,還有結婚後的選擇等等。大開眼界——心裡驚呼原來一個看上去如此普通的人,也會有這麼有趣的喜好和經曆。
做自己,一件多麼酷的事
文 | 央視新聞《夜讀》
繪本《獨一無二的你》中的主人公蘭普·巴特卡普長着5顆歪歪扭扭的牙齒和3根頭發,他的皮膚是綠色的,左腳比右腳大一點,他覺得自己是個怪咖。
蘭普身邊的人,為了讓他明白自己不是一個怪物,每個人都非常平靜地說出了自己的怪。在形形色色的描述中,蘭普找到了歸屬感,也終于意識到,原來每個人都和别人不一樣。
我們雖然都是普通人,但平凡不意味着千篇一律。想想看,你和我與生活在大草原的動物們并無二緻,有自己的斑點和條紋,有自己的捕獵方式和奔跑速度,有自己觀察環境、覓食歇息的角度和時間。活出自己,是對獨一無二的生命最好的回饋與感恩。
有人會說了,現實是把電鑽,能把人支楞出去的棱角磨平,到頭來不過泯然衆人矣。看似很有道理,但又如何解釋那些突圍而出、活得多姿多彩的人們呢?他們因為愛惜自己僅此一身的羽毛,努力抵制同化與相似;因為想活出真實的自我,甯願付出更多的勇氣和努力。所以,當你想講個性、求不同,先不要用世俗的标準去衡量自己,先放下“現實不允許”的狹隘和偏見。
去找到生命之所愛,找到一種私人定制的活法,一種不一樣的玩法,找到不是複制粘貼的生命樣态,才是最重要的。
羅素說參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林語堂說:“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
過一個有膽量、有個性、有自我的人生,
你,準備好了嗎?
配圖 | 視覺中國
【寫留言】
說說你的“小特别”♥️
監制丨李浙 主編丨王若璐
編輯丨李津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