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森海塞爾hd580和hd650

森海塞爾hd580和hd650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3 09:52:22

森海塞爾hd580和hd650?十年前我分别聽到這幾隻耳機的時候,第一感覺是都不太好聽650太暗,有些沉悶;600中頻是中頻,低頻是低頻,分得太開,不過好在低頻夠多,遠多于sr80(那時候我,以及我同齡的外行們,大都是低頻狂,覺得所有耳機都沒低頻,可見當年我們被日本人的低音炮摧殘的不輕……);如果非要挑個好聽的,我那時候覺得還是580好聽,因為夠清楚,感覺聲音“滿滿的”當時聽的580是1995年改款之後的版本,中頻厚,多,而且平滑,驅動不好的時候當然是很“充實”的 十年後能湊齊這三隻耳機的頭版(都是黑色壓縮羊毛纖維濾網,愛爾蘭産),并請出一台葉立先生的旗艦耳放42版8pr伺候,也算是給被我亂七八糟的版本論禍禍得夠嗆的你們一個交待 愛爾蘭93年生産的hd580聲音多少還是有些540時代的感覺,有一點兒活潑,但主基調還是“故作深沉”,低頻比540時代有不小的增加,540時代那種會化開的烘托感低頻變成很有存在感,整個聲音立刻結實了很多 580相對于540(300歐普通版)的一個重要改變是失去了一種毛茸茸有點眩暈的光澤感,那種540時代歌手腦袋上泛着聖光的感覺消失了,變得非常清楚和單純(單調?),很像“工人階級”的作品540時代聽古典樂有種高貴感,而580時代那些樂手似乎都脫掉了西裝燕尾換上了牛仔褲方格襯衫 早期580相對于之後換用580j(600)單元的95款580,聲音上最大的區别是更原始,更“生”,初版的聲音粒子更粗也更密實,中高頻飙出去呈現出的線條似乎是由很多股更細密的線條并在一起組成的,而後期580則打磨了這些顆粒和毛刺,變成一條完整的粗線飛舞,很流暢,很光滑,但缺乏紋理和質感(事實上這種感覺延續至今) 和後期素質更高的耳機相比,580的最大弱勢在于“像聽mp3”一樣,兩頭缺乏冗餘量,總覺得過于幹淨利索,沒有悠揚的延伸、無窮無盡的感覺 我很喜歡引用網友picaqiu對初版580的評價,老婆孩子熱炕頭——一種非常滿足的踏實氛圍 ================================== hd600在8pr上是有明顯加成作用的,這在于8pb的對比中顯得更為凸出,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用8pr,尤其是42版8pr,對580和650稍有不公 hd600一連上8pr就能呈現出與其他所有耳機都不一樣的強烈的契合感,有一種8pr一絲一毫能量都被hd600充分把握的意思,這裡面有一種非常精妙的控制感,聲音保持着非常好的秩序 從580換上600,有一種收縮的感覺,能立刻感覺到600像是抱着臂,展開一種攻擊前警覺的姿态,這種蓄勢待發是580和650所沒有的 600能呈現出比580和650更豐富的層次,中頻的氛圍,低頻的氛圍,高頻的氛圍都是不一樣的,低頻的根基還是來自580,但呈現出540時代能化開的意思,量大,蓬松,但并不具有太強的侵略性中頻像是580的凝聚後縮款,非常謹慎高頻明亮,帶有540g式的金黃色彩整個空間是分層的,遠景,近景之間是有開闊距離的很顯然,600,或者說8pr下的600一開始就展現出為“交響樂”而生的姿态信息量,色彩,音效,全部就緒,這套系統本身就像一場演出 很容易感覺出580j是600的原型機,600聲音上核心的,基礎的部分全部來自于580j,中低頻的質感,三頻分布,聲場的規模和場面,兩支耳機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别在于600相對于580j聲音上不那麼平坦,低頻和高頻被人為拉伸和強化了,就像一個指揮除了要準确表達音樂内涵的同時還要注重演出效果的意思,有種表現欲,有種模仿金色大廳的意思600聲音上的這一點微調究竟是畫龍點睛還是畫蛇添足我很難界定,我隻能說,如果你每天平均聽45分鐘以内,是畫龍點睛,45分鐘以上則相反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目前在售的600聲音其實是有向95版hd580緻敬的意思,我覺得認為新款600是600和580的合體未嘗不可新款600改用了650振膜,整個頻段内都顯得比銅環600更平坦,中高頻線條又再一次像95款580那種線而不是初版580和初版600那種細密的顆粒中低頻上失去了老600遺傳自540的金黃色彩,變得有些金屬腔新600保留了580和600的典型形體,但并沒能保持這兩隻耳機各自的靈魂 ========================================= 650是大而全,“劇終”的姿态特别明顯 最初的650一改hd600時代的明亮和金黃,變得非常低調,暗(就像舞會散場,喧嚣之後歸于沉寂,一種落地的現實感),但是有非常好的延伸感,650沒有600和580到一定程度似乎戛然而止的意思,非常悠揚,很盡興(甚至有點過)650的聲音毫不刺激,如果說600相對580在低頻上化開了,那麼650是全頻段都融化了,變得非常絲滑,可以說沒有顆粒,也可以說是極細極細的顆粒以至于讓你感覺不到從低頻到高頻是一氣呵成的,沒有哪個頻段顯得突出,沒什麼值得單獨拎出來說的,非常流暢 或許是這個40mm單元潛力已經被挖掘光了,我總覺得650的低頻解析似乎已經到了這個單元的極限,650和使用650單元的hd600低頻上都能聽得出一種金屬聲,打下去似乎像某種機械結構之間的摩擦和碰撞,寶馬汗血的意思而在580和600上,顯然有更多的冗餘度,雖然不算極緻清晰(紋理略欠,尤其是600),但足夠寬松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感覺在540上也有,在580和600上失傳,在650上又回歸了 因為平坦,所以自然650對聲音的表達和我常去的檔次不高的西安音樂廳很像,尤其是坐滿人的時候650的優勢也同時是他的局限,650似乎有種置身事外的“客觀”态度,對什麼音樂都一視同仁,某種程度上,我認為這種平坦工整背後有一種冷漠如果說580下的人健康隻不過是黑白的,那麼650下的臉色似乎缺乏紅潤的一面,所有的一切都泛着白光,平淡,高風亮節,但似乎營造出了隔閡,hd600那種讓人興奮的帶入感在650上弱化了一些 接下來,650寒光閃閃的高冷姿态被hd800發展到了極緻 ==================================== 對這三隻耳機,我的看法一直混亂,也一直在變,直到今天我也很難給你一個闆上釘釘的确切答案目前基本上能确認的是,三隻耳機其實都隻是中規中矩的作品,相對他們的前輩,後生,都隻是正常發揮,而且縱使隻是在這三隻之間對比,他們更多的也像是同一個人被賦予不同的時代屬性,就像你20、30、40歲的樣子接觸森海塞爾耳機11年,唯一可以确認的就是森海從不會跌份兒,也沒有驚喜,永遠都站在那個“剛剛好”的位置,一個音樂和器材的平衡點 (想到什麼随時補充,另外有錯誤歡迎指正),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森海塞爾hd580和hd650?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森海塞爾hd580和hd650(十年後再聽森海塞爾HD580)1

森海塞爾hd580和hd650

十年前我分别聽到這幾隻耳機的時候,第一感覺是都不太好聽。650太暗,有些沉悶;600中頻是中頻,低頻是低頻,分得太開,不過好在低頻夠多,遠多于sr80(那時候我,以及我同齡的外行們,大都是低頻狂,覺得所有耳機都沒低頻,可見當年我們被日本人的低音炮摧殘的不輕……);如果非要挑個好聽的,我那時候覺得還是580好聽,因為夠清楚,感覺聲音“滿滿的”。當時聽的580是1995年改款之後的版本,中頻厚,多,而且平滑,驅動不好的時候當然是很“充實”的。 十年後能湊齊這三隻耳機的頭版(都是黑色壓縮羊毛纖維濾網,愛爾蘭産),并請出一台葉立先生的旗艦耳放42版8pr伺候,也算是給被我亂七八糟的版本論禍禍得夠嗆的你們一個交待。 愛爾蘭93年生産的hd580聲音多少還是有些540時代的感覺,有一點兒活潑,但主基調還是“故作深沉”,低頻比540時代有不小的增加,540時代那種會化開的烘托感低頻變成很有存在感,整個聲音立刻結實了很多。 580相對于540(300歐普通版)的一個重要改變是失去了一種毛茸茸有點眩暈的光澤感,那種540時代歌手腦袋上泛着聖光的感覺消失了,變得非常清楚和單純(單調?),很像“工人階級”的作品。540時代聽古典樂有種高貴感,而580時代那些樂手似乎都脫掉了西裝燕尾換上了牛仔褲方格襯衫。 早期580相對于之後換用580j(600)單元的95款580,聲音上最大的區别是更原始,更“生”,初版的聲音粒子更粗也更密實,中高頻飙出去呈現出的線條似乎是由很多股更細密的線條并在一起組成的,而後期580則打磨了這些顆粒和毛刺,變成一條完整的粗線飛舞,很流暢,很光滑,但缺乏紋理和質感(事實上這種感覺延續至今)。 和後期素質更高的耳機相比,580的最大弱勢在于“像聽mp3”一樣,兩頭缺乏冗餘量,總覺得過于幹淨利索,沒有悠揚的延伸、無窮無盡的感覺。 我很喜歡引用網友picaqiu對初版580的評價,老婆孩子熱炕頭——一種非常滿足的踏實氛圍。 ================================== hd600在8pr上是有明顯加成作用的,這在于8pb的對比中顯得更為凸出,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用8pr,尤其是42版8pr,對580和650稍有不公。 hd600一連上8pr就能呈現出與其他所有耳機都不一樣的強烈的契合感,有一種8pr一絲一毫能量都被hd600充分把握的意思,這裡面有一種非常精妙的控制感,聲音保持着非常好的秩序。 從580換上600,有一種收縮的感覺,能立刻感覺到600像是抱着臂,展開一種攻擊前警覺的姿态,這種蓄勢待發是580和650所沒有的。 600能呈現出比580和650更豐富的層次,中頻的氛圍,低頻的氛圍,高頻的氛圍都是不一樣的,低頻的根基還是來自580,但呈現出540時代能化開的意思,量大,蓬松,但并不具有太強的侵略性。中頻像是580的凝聚後縮款,非常謹慎。高頻明亮,帶有540g式的金黃色彩。整個空間是分層的,遠景,近景之間是有開闊距離的。很顯然,600,或者說8pr下的600一開始就展現出為“交響樂”而生的姿态。信息量,色彩,音效,全部就緒,這套系統本身就像一場演出。 很容易感覺出580j是600的原型機,600聲音上核心的,基礎的部分全部來自于580j,中低頻的質感,三頻分布,聲場的規模和場面,兩支耳機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别在于600相對于580j聲音上不那麼平坦,低頻和高頻被人為拉伸和強化了,就像一個指揮除了要準确表達音樂内涵的同時還要注重演出效果的意思,有種表現欲,有種模仿金色大廳的意思。600聲音上的這一點微調究竟是畫龍點睛還是畫蛇添足我很難界定,我隻能說,如果你每天平均聽45分鐘以内,是畫龍點睛,45分鐘以上則相反。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目前在售的600聲音其實是有向95版hd580緻敬的意思,我覺得認為新款600是600和580的合體未嘗不可。新款600改用了650振膜,整個頻段内都顯得比銅環600更平坦,中高頻線條又再一次像95款580那種線而不是初版580和初版600那種細密的顆粒。中低頻上失去了老600遺傳自540的金黃色彩,變得有些金屬腔。新600保留了580和600的典型形體,但并沒能保持這兩隻耳機各自的靈魂。 ========================================= 650是大而全,“劇終”的姿态特别明顯。 最初的650一改hd600時代的明亮和金黃,變得非常低調,暗(就像舞會散場,喧嚣之後歸于沉寂,一種落地的現實感),但是有非常好的延伸感,650沒有600和580到一定程度似乎戛然而止的意思,非常悠揚,很盡興(甚至有點過)。650的聲音毫不刺激,如果說600相對580在低頻上化開了,那麼650是全頻段都融化了,變得非常絲滑,可以說沒有顆粒,也可以說是極細極細的顆粒以至于讓你感覺不到。從低頻到高頻是一氣呵成的,沒有哪個頻段顯得突出,沒什麼值得單獨拎出來說的,非常流暢。 或許是這個40mm單元潛力已經被挖掘光了,我總覺得650的低頻解析似乎已經到了這個單元的極限,650和使用650單元的hd600低頻上都能聽得出一種金屬聲,打下去似乎像某種機械結構之間的摩擦和碰撞,寶馬汗血的意思。而在580和600上,顯然有更多的冗餘度,雖然不算極緻清晰(紋理略欠,尤其是600),但足夠寬松。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感覺在540上也有,在580和600上失傳,在650上又回歸了。 因為平坦,所以自然。650對聲音的表達和我常去的檔次不高的西安音樂廳很像,尤其是坐滿人的時候。650的優勢也同時是他的局限,650似乎有種置身事外的“客觀”态度,對什麼音樂都一視同仁,某種程度上,我認為這種平坦工整背後有一種冷漠。如果說580下的人健康隻不過是黑白的,那麼650下的臉色似乎缺乏紅潤的一面,所有的一切都泛着白光,平淡,高風亮節,但似乎營造出了隔閡,hd600那種讓人興奮的帶入感在650上弱化了一些。 接下來,650寒光閃閃的高冷姿态被hd800發展到了極緻。 ==================================== 對這三隻耳機,我的看法一直混亂,也一直在變,直到今天我也很難給你一個闆上釘釘的确切答案。目前基本上能确認的是,三隻耳機其實都隻是中規中矩的作品,相對他們的前輩,後生,都隻是正常發揮,而且縱使隻是在這三隻之間對比,他們更多的也像是同一個人被賦予不同的時代屬性,就像你20、30、40歲的樣子。接觸森海塞爾耳機11年,唯一可以确認的就是森海從不會跌份兒,也沒有驚喜,永遠都站在那個“剛剛好”的位置,一個音樂和器材的平衡點。 (想到什麼随時補充,另外有錯誤歡迎指正)

昨天寫的很高大上,開篇有例子,有引申,有幽默感。今天全删了,從頭來過,單純隻是提供信息,想起來什麼補充什麼,隻當成資料來看即可,不要用來導購,也不要當“作品”,需要的時候,說不定能找到一些堪用的信息。 謝點閱。 ============================= 以下是一些資料,無可避免地涉及到版本論,對此我也十分無奈,另外相當一些信息無力确認真僞,在此先表歉意。 如果把93、94年的平銘580單獨拿出來,說比後面的580,580j,600和650更好,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最初的580确實很有特點,聲音非常凝聚,樂器體型保持得最清晰,最完整,沒有其他的幹擾要素,最重要的是很生動,有感情,能調動情緒。就像用黑白電視看一部挺出色的文藝作品,單調的色彩并不會影響你對作品本身的理解。當然,别忘了,是黑白的。 我認為另一隻把樂器形體保持的這麼好的耳機是hd700,從某種程度上,我認為93款580的代替品是hd700。 580j其實也是一個很嚴肅的作品,但這個耳機既完整又不完整,說他完整是因為第一次做到了全面,給580的世界填上了顔色,且有優質的外觀,這隻耳機已經挑不出任何毛病。不完整則說的是這耳機開了個壞頭(其實嚴格來說,開這個壞頭的是hd560……),之後的器材開始逐步“器材化”,變得冷漠。 很顯然580j的繼任者是大家都熟知的hd800,從思路上,兩支耳機設計上有很多共通之處。 1996年11月誕生的hd600可以算是森海塞爾的一次總結,1996年7月,完成了hd600的設計之後,約格森海塞爾退出了公司管理層(之後森海塞爾一直保持雙ceo聯合經營,2013年之前是兩位外姓人,2013年年中又兩位森海塞爾孫子輩經營)。hd600在1998年5月經曆了一次改版,耳機包裝從一張灰白色的貼紙變成了現在見到的金色大海,我能找到的資料是10000号hd600還是黑色羊毛濾網(再次重申,不存在紙質濾網,應該都是黑色壓縮羊毛纖維,看上去像紙而已,當然這說法無法得到官方确認),20000号雖然還是老包裝,但已經是尼龍濾網了(不平整,很少見)。hd600一隻耳機能讀出整個江湖。在這隻耳機上,你能感受到這個圈子的光榮,夢想,偉大,深刻,也能感受到傲慢,市儈,庸俗,堕落,耳機圈所有的氣質在這隻耳機上都有所體現。當然,點燃銅環hd600,你還需要8pr和交響樂。 目前市售的hd600大概保持了初版70%的水準,更輕松,更理性,也更好驅動。最重要的是價格低廉。 hd650是老弗裡茨森海塞爾一手栽培的一位博士級技術總監帶隊開發的(他于2004年年初退休),2003年6至10月,森海塞爾小批量生産了一批hd650,這批黑色纖維(比初版hd580更厚)650應該是作為媒體樣機發放的,未見零售。2003年10月正式零售的hd650采用的是和中後期hd600一樣尼龍濾網(很平整,較常見),2006年定版為不鏽鋼纖維,與hd800外殼一緻,每一次改版都讓650更明亮,細節更凸顯,同時更理性一些。 hd650比600和580更具潛力,從8pr切換為功率大一些的8pb,或者從單端音源切換為平衡音源,從44.1切換為高碼,650能顯示出比580和600更大的變化。從這個角度來說,650的設計頗具前瞻性。 我認為580,600(580j),650都應該算約格森海塞爾的作品,這三隻耳機鮮見弗裡茨森海塞爾的氣質,他們可能很符合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消費者的審美,但這并不能掩蓋他們抓大放小,過于緊湊,都僅僅是剛夠用的現實。
我自己高價收藏了一隻nos的93年580,包裝是個大海浪,很多朋友應該都沒見過(我覺得可能不少朋友連飄彩帶的95版包裝都沒見過……),耳機好找,耳罩不好找。 很無奈,一直都找不到能與之搭配的耳放。之前想拜托葉立先生制作一台ta26,但被告知早就沒有能用的元件了。目前希望能找到一台早期的earmax。其實580和600雖然聲音相當相似,但驅動模式區别不小,580用8pr和8pb(或者rkv,hp4)并不能得到580j和600那種幅度的提升。emp和ems算是個沒辦法的辦法,最起碼發揮了音色的優勢。 我并不認為這支580比另外兩隻早期的600和650更好,尤其是42版8pr驅動hd600所具有的“一切就緒”的秩序感,我從580上從來沒感受到過。我收藏580隻是因為初戀情結(其實玩stax也是,最早知道的高檔耳機就這倆)。 目前就我的經驗,無論是007t,還是92年以前的老t1,或者葉先生的8ps,驅動580v的stax靜電各個型号(sigma,signature,007,009等),都沒有辦法脫離“器材聲”和“專業聲”範疇,大概能和akg相提并論,似乎并不能做出森海塞爾的樂感(這會不會是其他大燒都用前級 717的原因?)。諸位跳靜電坑的朋友請三思。 我終究還是個歌德愛好者,喜歡歌德和stax多一點,老森海對我來說有點高大上,新森海則過于嚴肅,非要說聽着有感覺而不是講究什麼情結,情懷的話,恐怕隻能是hd414和hd1000(414的擴散外殼版)作者:mvw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